《先秦散文·戰國策·龐蔥果不得見魏王(魏策二)》原文鑒賞
《先秦散文·戰國策·龐蔥果不得見魏王(魏策二)》原文鑒賞
龐蔥與太子質于邯鄲①,謂魏王曰②:“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龐蔥曰:“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去大梁也遠于市③,而議臣者過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為知④。”于是辭行,而讒言先至⑤。后太子罷質,果不得見。
【注釋】 ①龐蔥:魏惠王的臣子。太子:魏太子。質:抵押品,此指人質。邯鄲:趙都,今河北邯鄲。 ②魏王:魏惠王子蕾。 ③大梁:魏都,今河南開封。 ④為:謂,以為。知:通“智”。 ⑤讒言:壞話。
【今譯】 龐蔥陪同魏太子前往邯鄲充當人質,行前對魏王說道:“現在有一個人說集市上有虎,大王相信嗎?”魏王道:“不信。”龐蔥道:“有兩個人說集市上有虎,大王相信嗎?”魏王道:“我有點兒懷疑了。”龐蔥又道:“三個人說市集上有虎,大王相信嗎?”魏王道:“我相信了。”龐蔥道:“市集上明明沒有虎,但是三個人一說,便象真的有虎了。如今邯鄲距離大梁比市集遠多了,非議我的人又不止三個。希望大王能夠明察!”魏王道:“我自認為還不愚蠢。”于是,龐蔥告別魏王,前往邯鄲,而毀謗他的言語也馬上傳進宮內。后來魏太子不當人質,龐蔥跟他回到魏國,果然再未得到魏王的召見。
【集評】 清·張星徽《國策評林》引王鳳洲語:“市中有虎,事之最無理者,而三言乃成之,況跡之疑似者乎?此巷伯有萋菲侈哆之喻矣。”
【總案】 本文所述的“三人言而成虎”,與《淮南子·說山》所載之“三人成市虎”是同一個寓言。其中的寓意與甘茂所講的“曾母投杼”毫無二致。所謂謊言重復幾遍便會變成真理,就是“三人言而成虎”的現代翻版。這個道理有如窗戶紙一般,一捅就破,然而在實際生活中真能做到引以為鑒,倒非易事。龐蔥離魏赴趙前,對魏王講得清清楚楚,魏王也聽得明明白白,但是龐蔥剛剛轉過身去,“而讒言先至”,到頭來龐蔥還是被無中生有地說成了“虎”。以寓言喻事說理,固然是《國策》中論客們獲得成功的手段之一,不過理已明而事未成者也不無其例,龐蔥便是這樣倒霉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