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晏殊
【原文】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1]。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2]。
【注釋】
[1]舊亭臺:指舊日的亭臺樓閣。
[2]香徑:指散發著落花香味的小路。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作者】
晏殊(991~1055年),字同叔,撫州臨川(今江西南昌)人,北宋著名詞人。晏殊十四歲為真宗賞識賜進士,其后歷任要職,官至集賢殿大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晏殊是有名的太平宰相,也是有名的詞人。他的詞多寫閑愁,卻一洗五代“花間”脂粉之氣,而變得雍容華貴又不失清新雅致,詞的題材多為文人詩酒宴會所作,絕大多數內容是感傷時世和男女愛恨的作品,他的詞今存130多首。
【賞析】
晏殊的《浣溪沙》千百年來膾炙人口、歷久不衰,是一首惜時傷春的詞。整首詞充滿了惆悵和傷感的基調,同時也飽含著生活的哲理。全詞含蓄委婉,情致纏綿,音韻和諧,語言圓轉流利,明白如話,意境卻蘊涵深廣。
上片寫的是詩人把酒思舊的生活場景。在那暮春時分,西園之中,有繁花亭臺,美景如畫。詩人坐在望湖臺上,手中的酒杯里斟滿了新沽來的美酒,夕陽西下的余暉在酒中輕輕漾起。詩人一邊喝著酒,一邊欣賞著歌女歌唱他新寫的詞曲。自娛自樂,悠然自得。在美酒蕩起的圈圈漣漪中,詩人的思緒回到了去年的這個時節,天氣跟現在一樣,亭臺也依舊,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時自己在做什么呢?或許也在做著同樣的事情。不同的是,時間又翻過了一年,于是在這一樣的景物中所蘊含的不一樣的時間,讓他警覺了。他感覺到自己的生命在這時光的輪回中一點一點地被消耗掉。于是他進一步感嘆起了“夕陽西下幾時回”,這似乎是在惋惜那些逝去的時光,人生苦短,年華不再。與不變的亭臺相比,輪回的四季中,人或許只能成為這永恒和輪回中的過客。
下片寫的是詩人對生命無常的感嘆和哲思。“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是這首詞中最膾炙人口的名句,對仗工整,又飽含哲理。之所以說“無可奈何”,是因為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惋惜流連也無濟于事。而燕子是歷史的見證者,它的出現意味著事物在消逝后仍會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沒有希望。最后一句“小園香徑獨徘徊”以興象作結。詩人只給我們一個場景,至于作者在徘徊的時候想什么,只能由讀者去體會。作者以“獨徘徊”的場景收束全詞,給人無盡的想象空間。
本詞抒寫悼惜春殘花落、好景不常的愁懷,又暗寓相思離別之情,語意十分蘊藉含蓄。通篇無一字正面表現思情別緒,讀者卻能從“去年天氣舊亭臺”、“燕歸來”、“獨徘徊”等句,領會到作者對景物依舊、人事全非的暗示和深深的嘆恨。尤其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一句,更為世人所稱道不已。
這首詞雖然反映的是晏殊富貴閑人的“閑愁”,但是它對宇宙人生的深思更符合人們今天的普遍心理,也許它還能煥發出更加強大的藝術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