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金鄉送韋八之西京》古詩詞鑒賞
作者: 童繼紅崔承樞魏惠明
【原詩】:
客從長安來,還歸長安去。
狂風吹我心,直掛咸陽樹(2)。
此情不可道,此別何時遇?
望望不見君,連山起煙霧。
【原詩作者】:李白
【導讀入境】:
唐天寶八載(749)春天,李白從兗州出發東游齊魯,在山東金鄉偶遇好友韋八回長安。難舍難分之際,寫出了這首送別詩。
你千里迢迢從長安而來,如今你又要回到長安去。我們在金鄉邂逅相遇,短暫的逗留給我們留下了這么多的遺憾。送別之時,東風狂起,吹起了我心中感情的波瀾,我心潮起伏。這東風就請你連同我的心一塊吹去,伴隨著我的好友,一直跟他到長安,掛在長安城的高樹上。離別啊,這千種風情,萬般思緒,又怎能用話語道出。此去一別何時才能相遇!詩人佇立遠望友人遠去的方向,已是茫茫一片。山峰連綿煙霧迷蒙,令人惆悵萬分。
【賞析】:
這是一首友人間的送別詩,它沒有《夢游天姥吟留別》一詩的豪放浪漫,也沒有《蜀道難》的高亢激昂,更沒有《將進酒》的灑脫忘形,有的只是如潺潺流水般的平實、自然。在這首詩的開頭兩句就如數家常一樣,寫出了“客從長安來,還歸長安去”這樣的詩句,介紹了友人的行蹤、送別的原由。似是信手可得,毫不費力。“此情不可道,此別何時遇”,連用兩個“此”,雖是聯類而及,卻道出了情感發展的脈絡。送別之時,千言萬語,凝結在心唯一盼望的就是何時還能相見,可相見又遙遙無期。這詩句自然樸實,沒有斧鑿痕跡,沒有矯飾之嫌,卻更顯情感的真實可信。
在平實自然之中,李白還能平中見奇,如奇峰壁立,于無聲處聽驚雷。在前兩句的鋪墊之后,突兀地寫出“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讓潺潺的小溪流騰起了浪花。還要讓這顆心跟著朋友一塊走,一直掛到長安的樹上。友人到長安,心的思念也跟到長安。這種表現手法神奇別致,顯出了詩人李白杰出的藝術才華。
【思考題】: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兩句是李白品鑒他人詩歌的詩。請用這兩句詩為題,針對本詩寫一段評析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