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童話《[英國]瑪麗·諾頓·地板下的小人(節(jié)選)》鑒賞
外國童話《[英國]瑪麗·諾頓·地板下的小人(節(jié)選)》鑒賞
[英國]瑪麗·諾頓
第十五章
那天夜里,當阿麗埃蒂直挺挺地靜靜躺在她那個雪茄煙盒天花板底下時,霍米莉和波德談了一個鐘頭又一個鐘頭。他們在起居室里談話,在廚房里談話,最后她又聽見他們在他們的臥室里談話。她聽見抽屜又開又關(guān),門嘰嘎響個不停,箱子從床底下拉出來。“他們在干什么?”她想,“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事?”她在她柔軟的小床上一動不動地躺著,周圍是她熟悉的東西: 她那張里奧港風景郵票、她那只從可愛的手鐲上拆下來的銀豬、她那枚有時候當王冠戴著玩的玳瑁指環(huán),特別寶貴的是吹著喇叭飛在她們寧靜城市上空的那群美女。她不愿意失去它們,她直挺挺地靜靜躺在床上,忽然想到了這一點,但她同時要別的東西,冒險然而又安全——這正是她想要的。然而這個又正是不能得到的,不斷的乒乒乓乓聲和嘁嘁喳喳聲向她說明了這一點。
霍米莉確實是坐立不安: 把抽屜打開又關(guān)上,沒有辦法安靜。當波德已經(jīng)上床后,她決定卷頭發(fā)。“好了,霍米莉,”波德穿著睡衣躺在那里擔心地反對說,“這根本沒有必要。誰會看到你呢?”
“正是為了這么回事,”霍米莉說著在一個抽屜里找卷發(fā)紙,“在這樣的時刻誰也說不準。我不愿意人家看見我這個模樣,”她激動地說,把抽屜底朝天翻過來,彎腰撿起從里面撒下的東西,“頭發(fā)這么亂蓬蓬的!”
她最后終于上床,一副一碰就要跳起來的樣子,像一個斗敗了的怪模怪樣的人,波德嘆了口氣,翻過身去閉上了眼睛。
霍米莉看著油燈躺了很長時間,這油燈是一個香水瓶的銀色蓋子,上面漂著一條小燈芯。她不愿意吹滅它。上面廚房里有動靜,這么晚本不該有動靜了——一家人早該已經(jīng)睡覺。同時不平的卷發(fā)夾頂著她的脖子又弄得她很不舒服。她像阿麗埃蒂剛才那樣看著熟悉的房間(她明白里面包包、箱子、柜子塞得太滿),心里想:“現(xiàn)在會怎么樣?或許什么事也不會發(fā)生,孩子也許說得對,我們是在瞎起哄;鬧了半天這男孩也許只是一位客人。也許是這樣,”霍米莉想,“他很快又要走掉的,”她昏昏欲睡地告訴自己,“就是這樣。”
后來(這是她過后明白的)她一定睡著了,因為她好像在過帕金河;時在深夜,刮著風,牧場似乎很陡;她正在往上爬,沿著煤氣管的高垅,在濕草上又滑又跌跤。霍米莉只覺得樹木在劈劈啪啪擺動,樹枝對著天空亂搖。接著(許多個星期以后她告訴他們),傳來樹木的折裂聲……
霍米莉驚醒了。她又看見自己的房間,油燈在閃爍,但她馬上感覺到有點異樣: 她感到有一陣奇怪的風,她感到口干,嘴里滿是沙。接著她朝天花板一看。“波德!”她尖叫一聲,抓住他的肩膀。
波德翻身坐起來。他們同時盯著天花板看: 整個天花板傾斜了,有一邊已經(jīng)離開墻——因此吹來了風——一樣古怪的東西捅到房間里來,離開床腳只有一英尺: 這是一根灰色的大鋼棒,鋼棒的末端扁而亮。
“是把螺絲刀,”波德說。
他們盯著它看,呆住了,動彈不得,好一會兒不見任何動靜。接著那巨物慢慢地晃動著向上縮,直到最后,只剩下扁而利的棒端停在他們的天花板那兒,霍米莉聽見上面擦響地板的聲音,有人忽然喘了一口氣的聲音。“噢,我的膝蓋,”霍米莉叫道,“噢,我的感覺……”就在這時候只聽得嘎嘎一扳,他們的整個屋頂飛走了,啪嗒一聲落到看不見的什么地方去。
這下子霍米莉急叫起來。這是真正的急叫,又響又尖厲,出自她的肺腑;這么叫了一聲,她倒好像安定下來了,兩眼帶點好奇地望著發(fā)亮的大缺口。她看到上面另有一個天花板,高懸在他們頭頂上,好像比天空還高;上面掛著一只火腿,兩串洋蔥。阿麗埃蒂在門口出現(xiàn),又害怕又發(fā)抖,抓住她的睡袍。波德拍拍霍米莉的背。“過去了,”他說,“夠了。”霍米莉忽然安靜下來。
這時候一張巨大的臉出現(xiàn)在他們和遙遠的天花板之間。它在他們上面晃動,微笑,真可怕: 一片寂靜,霍米莉筆直坐著,張大了嘴。“這是你的媽媽嗎?”過了一會兒,一個驚奇的聲音問道。阿麗埃蒂從門口悄悄回答:“是的。”
這就是那個男孩。
波德從床上下來,站在床邊,連人帶睡衣在顫抖。“下來吧,”他對霍米莉說,“你不能待在床上。”
但霍米莉沒動。她穿著她的舊睡衣,背上補了一塊。沒有東西能使她移動。一股怒氣從霍米莉心中慢慢升起: 竟有人看見她夾著一頭卷頭發(fā)夾子。波德已經(jīng)向她舉起了手。她記起來,她一生中就只有這么一次,她把晚飯吃過的碗碟留到第二天早晨洗,就留在廚房的桌子上,讓人看到了!
她看那男孩——他只不過是個孩子。“把它放回來!”她說,“馬上把它放回來!”她的眼睛閃光,她的卷頭發(fā)夾子好像在抖動。
那男孩跪下來。這張巨大的臉慢慢地靠近,但霍米莉的眼睛一眨也不眨。她看到他的下嘴唇,粉紅色的,很豐滿——像極端放大了的阿麗埃蒂的嘴唇——她看見它微微抖動。“但我給你們弄到了點東西,”他說。
霍米莉的表情沒有改變,阿麗埃蒂從她待著的門口處叫著問他:“你弄到了什么?”
那男孩反手去拿過來一樣東西,小心翼翼地不讓它側(cè)轉(zhuǎn)——他把一樣木頭東西拿在他們的頭頂上。“就是這個,”他說著伸出舌頭,沉重地呼吸著,又小心翼翼地把這東西慢慢放到他們的洞里: 這是一個玩具食具柜,里面有全套餐具。它有兩個抽屜,下面是一個柜子。他把它在霍米莉的床腳處放好。阿麗埃蒂圍著它轉(zhuǎn),要看得清楚些。
“噢,”她入迷地叫道,“媽媽,你看!”
霍米莉看了餐具柜一眼——它是黑橡木做的,餐具用手工漆上花——接著她很快又扭轉(zhuǎn)了頭。“對,”她冷冷地說,“是很漂亮。”
一時沉默,誰也不知道怎么打開它。
“下面的柜門是真能打開的,”那男孩最后說,他的一只巨手伸到他們之間,有一股洗澡肥皂氣味。阿麗埃蒂貼著墻,波德激動地說:“好嗎?”
“是的,”霍米莉過了一會兒同意說,“我看是真不錯。”
波德長長吸了一口氣——當那只巨手縮回去時,他長長地把氣吐出來。
“對了,霍米莉,”他安慰她說,“你一直就想有這么個東西!”
“是的,”霍米莉說——她仍舊筆直地坐著,雙手在膝上捏緊。“非常感謝。現(xiàn)在,”她冷冷地說下去,“請你把屋頂放回來好嗎?”
“等一等。”那男孩求她說。他又反手到身后拿東西,再把手伸下來,緊接著,在餐具柜旁邊的空地方,放下了一把很小的玩具椅子,是維多利亞時代的式樣,蒙著紅天鵝絨。“噢!”阿麗埃蒂又叫起來,波德不好意思地說:“給我正好。”
“坐坐看吧。”那男孩請他說,波德向他投去興奮的眼光。“坐吧!”阿麗埃蒂說,波德于是坐下——穿著他的睡衣,露出光腳丫。“太好了。”過了一會兒他說。
“可以把它放在起居室的壁爐旁邊,”阿麗埃蒂叫道,“它在紅色的吸墨水紙上看著會很可愛。”
“讓我們來試試吧。”那男孩說,那只巨手又伸下來。波德正好及時跳起身,當紅天鵝絨椅子在他們頭頂上搖搖晃晃升上去的時候扶住了餐具柜。椅子大概放到了隔壁房間。阿麗埃蒂跑出門,順著過道跑去看。“噢,”她在外面對她的爸爸媽媽叫道,“快來看。好看極了!”
可是波德和霍米莉沒有動。那男孩俯身在他們上面重重地呼吸,他們能夠看到他睡衣的當中鈕扣。他似乎在看再過去的一個房間。
“那個芥末瓶里放的是什么?”他問道。
“煤,”阿麗埃蒂的聲音說,“我?guī)兔鑱砹诉@張新地毯。這是我對你說過的掛表,還有這些畫……”
“我能給你弄來比這些更漂亮的郵票,”那男孩說,“我有一些很好的紀念郵票。”
“瞧,”又是阿麗埃蒂的聲音,波德不由得抓住霍米莉的手,“這些是我的書……”
當那只巨手又向阿麗埃蒂那邊伸下去時,霍米莉緊緊抓住波德的手。“別響,”波德悄悄地說,“坐著別動……”那男孩好像是在摸那些書。
“這些是什么書?”他問道,阿麗埃蒂報出了一連串書名。
“波德,”霍米莉低聲地說,“我要叫出來了……”
“不要叫,”波德也低聲地說,“你一定不能叫。不要再叫了。”
“我感覺到已經(jīng)要叫出來了。”霍米莉說。
波德的樣子很不安。“屏住你的呼吸,”他說,“數(shù)到十。”
那男孩在跟阿麗埃蒂說:“你為什么不能給我念念它們呢?”
“我能念,”阿麗埃蒂說,“不過我情愿念點新的。”
“但你沒有來。”那男孩抱怨說。
“我知道,”阿麗埃蒂說,“不過我會來的。”
“波德,”霍米莉悄悄說,“你聽見沒有?你聽見她的話沒有?”
“聽見了,聽見了,”波德悄悄說,“不要響……”
“你想看看貯藏室嗎?”阿麗埃蒂接著建議說,霍米莉一下子用一只手捂住嘴,像是要不讓自己叫出來。
波德抬頭看那男孩。“喂,”他叫道,想吸引他的注意力。那男孩向他看下來。“現(xiàn)在把屋頂放回來吧,”波德求他說,并盡力使聲音聽來是認真的,“我們冷了。”
“好吧。”那男孩同意說,但似乎有點猶豫。他伸手去拿他們當屋頂用的那塊木板。“要我給你們釘起來嗎?”他問道,他們看見他拿起錘子,錘子在他們頭頂上晃來晃去,看著真危險。
“當然請給我們釘起來。”波德氣呼呼地說。
“我是說,”那男孩說道,“我樓上還有幾樣東西……”
波德看來沒了主意,霍米莉用胳臂肘頂頂他。“問問他,”她悄悄說,“是些什么東西?”
“是些什么東西?”波德問道。
“是舊玩具屋里的東西,放在教室壁爐旁邊那個柜子最上面一層的。”
“我可沒見過什么玩具屋。”波德說。
“它在柜子里,”男孩說,“高得頂?shù)教旎ò澹憧床灰姟阆纫郎闲┑鸵稽c的架子才能到它那里。”
“玩具屋里有些什么東西?”阿麗埃蒂從起居室里問道。
“噢,樣樣都有,”男孩告訴她說,“大小地毯,帶床墊的床,一只小鳥關(guān)在鳥籠里——當然不是真的,——還有各種鍋子,幾張桌子,五把鍍金椅子,一盆棕櫚樹,一盆石膏做的糕點,一條假羊腿……”
霍米莉向波德俯過身去。“叫他先輕輕地釘一下,”她悄悄說。波德看她,她絞著手起勁地點點頭。
波德向男孩轉(zhuǎn)過臉去。“那好吧,”他說,“你給我們釘起來,不過只要輕輕釘住一點就行,我想你明白我的意思。只要在這里那里釘一釘……”
(任溶溶譯)
《地板下的小人》是英國兒童文學作家瑪麗·諾頓在1952年創(chuàng)作的一部童話。她以這部作品獲得了同年的卡內(nèi)基兒童文學獎,1960年又獲得路易斯·卡羅爾書籍獎。
這部童話中的小人住在房屋被人忽略的角落里,他們以住所的名稱作為自己的姓氏,比如“落水管家”、“古鋼琴家”、“壁爐臺家”,以及作為小說主人公的“時鐘家”;他們依靠拿取人類(被他們稱為“人渣子”)的各種食品和日用品為生,并且自稱這種行為為“借”。主角阿麗埃蒂是時鐘家的獨養(yǎng)小女兒,當她出生的時候,他們的鄰居已經(jīng)被迫全部從這座大住宅中搬走,只剩下他們孤零零的一家人。阿麗埃蒂長年居住在廚房地板下面,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通道是墻角的一個通氣孔,她見到的“天空”是“深棕色的,上面有裂縫”。出于一個偶然的機會,她跟著爸爸波德來到地面上學習“借”東西,并且遇到了碰巧在這戶人家養(yǎng)病的小男孩——女主人索菲姑媽的侄子。她通過他了解了外面的許多事情,并且發(fā)現(xiàn)世界的本來面貌與他們借東西小人所認為的相去甚遠。小男孩從“樓上”拿來許多玩具家具,讓時鐘一家生活得越來越舒適,可是有一天這一切都被管家太太發(fā)現(xiàn)了,小男孩被送走,時鐘一家也面臨滅頂之災。在小說的最后,故事的講述者梅太太卻告訴我們說,時鐘一家還是死里逃生,很可能走到了牧場附近,遇到他們的鄰居,并且生活在一起,而阿麗埃蒂終于來到了她所向往的野外。
以小人作為主題的幻想文學作品非常多,但通常都是把他們處理成一個有趣、奇異的形象。而《地板下的小人》中的小人則包含著更多的意味。他們很可能首先來自于一個簡單的靈感:“工廠沒完沒了地生產(chǎn)別針,每天人們買別針,然而就在你要用別針的時候,別針卻沒有了。它們都在哪里呢?就在要用的時候,它們都上哪里去了?”于是諾頓給我們描述了這些擔驚受怕的小人兒的生活全景。
這些小人雖然依附著人類維持生活,但他們自高自大,把人類看成為他們服務的低等動物。因為生活空間有限,他們不大了解自己以及人類的真實情況,并且害怕戶外活動。不過,盡管他們在體形上比人小無數(shù)倍,但在心靈上,他們與人并沒有什么差別。作者所描繪的這些小人的一切喜怒哀樂、優(yōu)點和缺陷、夢想與不滿,事實上完全取自人類本身。作者自己常常用一些意味深長的描述,來暗示小人和人類之間的聯(lián)系,例如:“他們非常敏感自負,自以為擁有整個世界”、“他們擔驚受怕,所以才長得那么小”——這些描述足以產(chǎn)生一種介于幻想和現(xiàn)實之間的微妙的雙關(guān)意義,使讀者會心微笑。在小說接近尾聲之處,梅太太又說:“到處有危險,但他們所遇到的危險并不比我們遇到的多。至少他們沒有戰(zhàn)爭。美洲早期的移民怎樣?在非洲野獸地區(qū)和在印度叢林邊上建立農(nóng)場的人又怎樣?”這又是一個暗示——在小說中,一個小男孩的見識就超過了借東西小人一萬倍,然而深入一層,人類則常常是跟借東西小人一樣渺小,世界對人類而言也是未知的,所以小人那些自高自大、愛慕虛榮、目光短淺的缺點,讀來盡管讓人發(fā)笑,卻又使人感到真實可親。
故事有一個主要的講述者,那就是梅太太。作者通過梅太太之口,為故事籠罩了一種溫情和同情的氛圍。她諷刺的是人類生來就有的缺陷,她同情的是人不得不帶著這樣的缺陷,她贊賞的是人最終還是可能接受自己的缺陷,并且對自由抱有理想——正如小阿麗埃蒂那樣。這首先表現(xiàn)在作者描述書中每一個人物的筆觸上。當她寫到波德趁索菲姑媽晚上喝葡萄酒的時候到她的床頭柜上跟她攀談,筆觸帶著真正感到好玩的態(tài)度;當她寫到霍米莉回想過去,說親戚壞話的時候,在譏刺之外,也還讓讀者感到這只是一個善良、嘮叨而短視的傻女人而已,是可以被原諒的;當她寫到小男孩和借東西小人被強行拆散的時候,她寫:“他爬上床,由于冷,蓋著被單,把心都哭出來了。”這位小男孩和阿麗埃蒂一同經(jīng)歷災難——作者把它表現(xiàn)為一個成長過程中的痛苦經(jīng)歷、生命中所經(jīng)歷的第一次希望和茫然。
整個人類生存的大的迷茫,就這樣跟兩個小孩的小小迷茫重疊在一起。渴望自由,而又害怕自由;不滿現(xiàn)實,而又不愿接受真相。作為一部幻想文學作品,《地板下的小人》首先是趣味盎然的,同時,它所講述的故事、所緬懷的過往、所傳遞的柔情、所贊賞的那種勇敢,又極大地豐富了這個故事本身,使它成為一部令成人和孩子都百看不厭的作品。在銳利的嘲諷和深情厚意的幽默之間,瑪麗·諾頓所諷刺和熱愛的其實是同一樣東西,那就是每個人都在嚴肅對待的現(xiàn)實生活。
所選的第十五章可以說是整個故事中沖突最激烈的一個段落。借東西小人這一家三口終于與小男孩有了正面交鋒,從此以后,故事進入了激動人心的高潮。在這場精彩的交鋒當中,每一個人物的性格特點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現(xiàn): 小男孩的好奇、阿麗埃蒂的充滿夢想、波德的謹慎小心、霍米莉的神經(jīng)質(zhì),讀來既令人緊張,又引人發(fā)笑。如果說讀者對這個故事中的人物本身,以及他們將來的命運會抱有某種同情,就是從這一章的敘述開始的。無論在故事情節(jié)上,還是在情感基調(diào)上,它都是一個轉(zhuǎn)折點。
在這一章中最引人注目的應當是阿麗埃蒂媽媽霍米莉的表現(xiàn)。她的心理活動、語言和行動,以及她對小男孩看法的急劇轉(zhuǎn)變、她對“被人發(fā)現(xiàn)了”這一境遇無可奈何的適應,都活靈活現(xiàn)地反映出一個普通小人物的性格特點: 對待嚴峻的生活,永遠無法有完整正確的認識,而又總能從沮喪中迅速地恢復過來。這種讓人覺得滑稽,又讓人同情的性格,這種膽怯、虛榮、無知和樂觀,被作者以活潑又寬容的筆調(diào)描寫出來,讀之令人回味。
(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