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明《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中國名著簡介
作者: 王瑞明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或稱《系年要記》,或稱《高宗要錄》)二百卷。寫的是公元1127至1162年(從建炎元年正月至紹興三十二年十二月)南宋高宗統治時期三十六年的歷史。
編撰人李心傳(公元1166-1243年),字微之,隆州井研(今四川井研)人,三十歲參加貢舉落第,從此閉戶讀書三十年,成為“有史才,通故實”的學者。經過崔與之、許奕、魏了翁等二十二人先后大力推薦,由四川到臨安,擔任史館??保瑢P弈纤胃咦?、孝宗、光宗、寧宗史事,書名《中興四朝帝紀》,書未修成,因遭受別人攻擊而罷。后來將北宋九帝及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寧宗的史事編為《十三朝會要》,公元1236年(端平三年)書成。李心傳長期鉆研那個時代的歷史,具有豐富的史識。為了接續李燾的《續資治通鑒長編》,而纂述南宋高宗一朝史事,仿照《資治通鑒》體例,按年月編定先后次序,寫成《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這部書引用的史料非常豐富、非常珍貴。它以國史、日歷為主,而參考稗官野史、家乘志狀、案牘奏報、百司題名。有一些互有出入的史料,以附注的形式收錄,注明史料來源,指出差異之處,并加以辨證。卷三十八《建炎四年十月辛未條》,關于秦檜北去南歸事,有一條詳細的附注,引用趙甡之《遺史》、秦檜《北征紀實》、朱勝非《秀水閑居錄》、王明清《揮麈錄余話》所記的種種情節,另加按語:“秦檜得歸,此事體不小,而諸書所記,參差不齊,王明清《余話》所云,尤為謬誤。”這里所謂王明清的謬誤,是指《余話》記載,秦檜南歸時至楚州,守臣楊揆擬殺之,因管當可的反對未果。李心傳對這件事作了考證,結論是:“楊揆以紹興三年二月除知楚州,去此已久;又檜未嘗至山陽;日歷中亦不見管當可事。不知明清何所據也?!睆拇丝梢娎钚膫鲗懯返膽B度很嚴肅認真。更難能可貴的是對一些重要人物、事件直書不諱,如宋人多偏袒張浚,有“一心為國”之譽,張浚的兒子張栻到處講學,在當時學術界有很大勢力。李心傳雖與張浚是同鄉,對張浚的一些問題毫不加以掩飾:張浚在抗金前線有淮西、富平的失??;在四川以抗金的名義大肆搜刮;他用的人多“浮薄妄作”;尤其是枉殺責授海州團練副使曲端于恭州,民憤極大,因為曲端在抗金前線頗有威望,一向為金軍所畏懼,殺曲端即失關陜,自毀長城,犯下了不可饒恕的大罪。李心傳有膽有識,并不因為張浚是同鄉而稍為回護?!端问贰肪硭娜恕独钚膫鱾鳌分肛熕爸卮ㄊ穸|南”,完全是無稽之談。因為編修《宋史》的那些人都未看到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系年要錄》。這部書糾正了《宋史》上不少錯誤。
李心傳編撰《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對史料的處理非常審慎,“可信者取之,可削者辨之,可疑者闕之,集眾說之長,酌繁簡之中?!薄端膸烊珪偰刻嵋贩Q贊這部書:“文雖繁而不病其冗,論雖歧而不病其雜。”內容復雜而不冗亂,議論多種多樣而不是沒有章法,繁簡適中。人們認為:大抵李燾學司馬光,而或不及光;心傳學李燾,而無不及燾?!督ㄑ滓詠硐的暌洝份^之《續資治通鑒長編》內容更充實,筆法更精審。但也有缺點,如關于秦熺、張匯的一些議論,是非顛倒。還有書中所載金國人名、官名、地名,音譯均多舛誤。清代人已詳加訂正,別為考證。此書于理宗寶祐初年曾刻之于揚州,早已失傳。今本是《永樂大典》本,公元1956年,中華書局用商務印書館“國學基本叢書”本重印,分為四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