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學《四十五 眾服公量》譯文與賞析
四十五 眾服公量
四十五 眾服公量
彭公思永,始就舉時,貧無余資,唯持金釧數只棲于旅舍。同舉者過之,眾請出釧為玩。客有墜其一于袖間,公視之不言,眾莫知也,皆驚求之。公曰:“數止此,非有失也。”將去,袖釧者揖而舉手,釧墜于地,眾服公之量。
【譯文】
彭思永當初參加科舉考試的時候,家境貧寒,沒有多余的財物,只帶了幾只金釧,住在旅館里。一同參加科舉考試的人來拜訪他,請他把金釧拿出來給大家看一看。有一位客人把其中一只金釧藏進自己的衣袖中,彭思永看到了也不說什么,大家都不知道實情,因此都驚慌地尋找那只金釧。彭思永說:“金釧只有這些,并沒有丟失。”大家準備離去的時候,袖子中藏著金釧的那個人舉手作揖告別,金釧掉了出來而露了餡。大家都佩服彭思永的度量。
【評析】
雖然彭思永知道是誰偷了自己的金釧,但他卻不揭露事實,給那個人臺階下,但是那位偷竊彭思永金釧的人最終還是露出了馬腳,自己給自己制造尷尬。大家在佩服彭思永的度量的同時,也在唾棄那種偷盜別人財物,獲取不義之財的可恥行為。
從外界環境中獲取想要的東西的時候,必須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成本,避免傷害到我們自己的“廉潔”。通常,人們都有很強烈的占有欲。一味地獲取,特別是索取本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就會使我們被“物”所束縛,從而失去了前進的目標,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想獲得利益,就先要付出代價。所謂世上沒有白吃的午餐,就是這個道理。農民想要收獲糧食,就必須先在春天播種、夏天耕種,秋天收割;學生想要考試取得好成績,就必須認真聽講,多做復習;業務員想取得好的業績,就必須先培養好客戶;歌手想要讓大家接受自己,也得先把歌唱好,還要學習表演技巧。
和以退為進的道理一樣,先予后取的要領在于不計當前利益,著重長遠利益,吃小虧得大便宜,所有的退卻和付出都是為了更大的發展作鋪墊。
典例闡幽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相傳,過去有一個乞丐來到一戶人家行乞。這個乞丐的右臂斷掉了,袖子空空的,一動就開始晃蕩,誰見了都很難過,覺得這個乞丐很可憐,因此,大家都慷慨地施舍給乞丐一些錢財或食物。
這次他來行乞的這戶人家,只有一個老婦人在。老婦人看見乞丐這個樣子,不但沒有憐憫和同情,反而毫不客氣地指著門口一堆石頭對乞丐說:“你幫我把這堆石頭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一聽,非常生氣,對老婦人說:“你難道沒看到我只有一只手嗎?你怎么會忍心叫我搬石頭?不愿意給就別給,何必捉弄人呢?”
老婦人并沒有生氣,她當著乞丐的面,用一只手搬了一塊石頭,然后說:“你看,并不是非得用兩只手才能干活,我一只手不是也能搬石頭嗎?我能干,你為什么就不能干呢?”
乞丐被老婦人的行為和這句話怔住了,他用一種異樣的目光盯著老婦人,喉結猶如一枚橄欖,上下滑動了兩下。終于,乞丐俯下了身子,用他那僅有的一只手搬起石頭來。4個小時過去了,石頭終于被乞丐搬完了。再看看乞丐的樣子,氣喘吁吁,灰頭垢面,幾綹被汗水打濕的亂發歪貼在額頭上。老婦人上前遞給乞丐20文錢,乞丐接過錢,萬分感激地說:“謝謝您!”
老婦人說:“這是你自己憑力氣掙來的錢,用不著謝我。”
乞丐說:“我永生都不會忘記您。”說完,他給老婦人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就上路了。若干年后,有一個人來到了這個庭院。此人雖然身著布衣,但是氣度不凡,美中不足的是,他只有一只左手,右邊的衣袖里面空空的。
此人俯下身子,用他僅有的一只手拉住已經有些老態的女主人,說:“如果沒有您,可能我現在還是一個乞丐。可是,我通過自己的勞動,現在已經擁有了一塊屬于自己的土地了,已經衣食無憂了。”
老婦人已經想不起來當年的事情了,也認不出來人究竟是誰了,只是淡淡地對來人說:“這都是你自己干出來的。”
以行乞為生是可恥的。一個有勞動能力的人,怎能容忍自己在他人的施舍下生活呢?無論是向人乞求食物、金錢,還是名利,都會令人生厭。一個有志氣的人就應該自食其力,做到自愛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