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明《諸蕃志》中國名著簡介
作者: 王瑞明
《諸蕃志》二卷,所記多屬海外之事。是趙汝適(kuò,括)為福建提舉市舶時所作。趙汝適是趙宋皇族,距太宗已有八代。
《諸蕃志》書前有公元1225年(寶慶元年)趙汝適序,序中稱:他訪問外國商人,了解到國名、風土、道里、物產,“刪其穢渫(xiè泄),存其事實”,寫成此書。南宋時,市舶司與外國通商往來甚為頻繁,本書卷上記錄的“國”有五十余,計有交趾、占城、真臘、天竺、大食等;“海上雜國”條,記錄了八九國,其中有所謂“女人國”二;最后記載了日本:“倭國,在泉之東北,今號日本國,以其國近日出故名。”不僅記錄了日本的地理環境、氣候物產,風俗習慣,而且對中日友誼源遠流長多所敘述:“其國自后漢嘗通中國,歷魏、晉、宋、隋、唐,并遣使修朝貢。”公元984年(雍熙元年)日本國僧奝(diāo刁)然帶著僧徒五六人到中國,以精致銅器等為禮品,宋太宗親自接見,回贈紫衣方袍。
卷下記錄自海外輸入的貨物腦子、乳香、沒藥等近五十種,對每一物品的產地多所說明,如“沈香”條:“沈香所出非一,真臘為上,占城次之,三佛齊阇婆等為下。”還指出其藥用價值:“能治冷氣”。對有的物品,還說明采取的辦法,如采真珠,“每采珠用船三四十只,船數十人,其采珠人以麻繩系身,以黃蠟塞耳鼻,入水約二三十余丈,繩纏于船上,繩搖動則引而上。”與《嶺外代答》卷七所記雖近似,但寫得更具體詳盡。
《諸蕃志》所記詳核,史料寶貴,多為《文獻通考》與《宋史》所引用。《宋史·外國傳》詳事實而略于風土物產;《諸蕃志》則詳風土物產而略于事實,可補《宋史》之缺略。其卷上有“泉有海島曰澎湖,隸晉江縣。”卷下有海南,附于卷尾,據言“外有洲,曰烏里,曰蘇吉浪,南對占城,西望真臘。”對《宋史》是重要補充。但把這些本屬于中國版圖的地方,列入《諸蕃志》,欠妥。由于所記非親歷目擊之事,或出于訪問,或參考舊文,或加以臆測,難免有附會混淆之處,如大秦條,首采《嶺外代答》資料,繼參考他書,復加以道聽途說之話,成為雜湊之文。
《諸蕃志》賴《永樂大典》得以保存下來。舊刻本有二,一為函海本,一為學津討原本。常見的有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初編》本。公元1956年中華書局出版的馮承鈞《諸蕃志校注》根據各種本子進行校勘,還博采外國有關撰述的精華,正其訛誤,補其缺佚,成為最好的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