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口箴》原文注釋與譯文
《姚崇·口箴》原文注釋與譯文
君子欲訥②,吉人寡辭③。利口作賦④,長舌為詩⑤。斯言不善⑥,千里違之⑦。勿謂可復(fù)⑧,駟馬難追⑨。惟靜惟默,澄神之極⑩。去甚去泰(11),居物之外(12)。多言多失,多事多害(13)。聲繁則淫(14),音希聲大(15)。室本無暗(16),垣亦有耳(17)。何言者天(18),成蹊者李(19)。似不能言,為世所尊。言不出口,冠時之首(20)。無掉爾舌(21),以速爾咎(22)。無易爾言(23),亦孔之丑(24)。敬之慎之,三緘其口(25)。勖哉夫子(26),行矣勉旃(27)。書之屋壁,以代韋弦(28)。
【注釋】
①此文選自《全唐文》。
②訥(ne):說話遲鈍?!墩撜Z·里仁》:“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br>
③吉人:善人,賢人。寡辭:話少。《易·系辭下》:“吉人之辭寡?!?br>
④利口:能言善辯。《書·周官》:“無以利口亂厥官?!薄墩撜Z·陽貨》:“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br>
⑤長舌:多言,好說閑話,播弄是非。《詩·大雅·瞻卬》:“婦有長舌,維厲之階。”高亨注:“維厲之階,是災(zāi)禍的根源。”(《詩經(jīng)今注》)。
⑥斯言:這句話。
⑦違:違礙。
⑧復(fù):返,還。
⑨駟(si)馬:古代一車套四馬,所以稱一車所駕之四馬為駟馬。是古代最快的交通工具。
⑩澄神:使心神清靜。
(11)去甚去泰:去其過份。謂事宜適中。語本《老子》:“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且允ト巳ド酢⑷ド?、去泰?!?br>
(12)居物之外:超脫于塵世之外。物外,即世外。漢張衡《歸田賦》:“茍縱心于物外,安知榮辱之所如?!?br>
(13)語本《金人銘》:“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
(14)淫:過度,無節(jié)制。明楊慎《升庵經(jīng)說·論語·淫聲》:“鄭聲淫。淫者,聲之過也?!?br>
(15)音希聲大:語本《老子》:“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蓖蹂鲎ⅲ骸奥犞宦劽幌#豢傻寐勚粢病!?br>
(16)古代講究不欺暗室,即在幽暗無人的地方也不做壞事。《梁書·武帝紀(jì)下》:“性方正,雖居小殿暗室,恒理衣冠?!庇帧逗單牡奂o(jì)·題璧·自序》:“弗欺暗室,豈況三光?”
(17)垣(yuan):矮墻,也泛指墻。
(18)何言者天:語本《論語·陽貨》:“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9)蹊(xi):小路?!妒酚洝だ顝V列傳·贊》:“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喻大?!?br>
(20)冠時之首:處于當(dāng)時的首位。
(21)掉:弄。掉舌,鼓舌,弄舌。
(22)速:招致。咎:災(zāi)禍。
(23)無易爾言:你不要輕易說話。語本《詩·小雅·小弁》:“君子無易由言,耳屬于垣?!?br>
(24)孔:大。
(25)緘(jian):封。三緘其口:封口三重。指言語謹(jǐn)慎,少說話或不說話。
(26)勖(xu):勉勵。夫子:猶言先生。
(27)旃(zhan):“之、焉”的合音。王引之《經(jīng)傳釋詞》卷九:“旃又為之焉之合聲?!?br>
(28)韋弦:韋,皮帶。弦,弓弦?!俄n非子·觀行》:“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自緩;董安于之性緩,故佩弦以自急。”他們佩帶韋弦的目的,是用以隨時警戒自己。
【譯文】
君子說話要遲鈍,善人話少。古人就警戒那能言善辯的小人,把長舌婦寫進(jìn)詩中。如果你的這句話不好,到處都會碰壁。不要說說話可以收回來,那是駟馬難追的。只有靜默,才能使心神極度清靜。辦事不要過分,要置身于塵世之外。多說話,過失就多。多事,就多害。樂聲繁密就會過濫,聽不見的聲音反而聲音最大。世界上本來就沒有暗室,到處都有人看著你,隔墻也有耳朵。天說什么話呢?而有四季產(chǎn)生,百物生長。桃李不說話,樹下也能形成一條小道。它們都似不能說話,但為世人尊重。話沒有說出口,卻處于當(dāng)時第一的位置。不要耍弄你的舌頭,以致招來災(zāi)禍。你不要輕易說話,輕易說話也會成為大丑事。嚴(yán)肅謹(jǐn)慎,緊緊閉住口。先生要勉勵自己,努力去行動。寫在屋壁上,以代替韋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