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翻譯與解讀
《老子道德經·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翻譯與解讀
企者不立01,跨者不行02。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03。其在道也04,曰“馀食贅行。”05物或惡之06,故有道者不處07。
今 譯
舉踵而立者,不可以久立;跨步而行者,不可以長行。自炫者不高明,自以為是者不能彰顯于世,自我夸耀者不會有功,自滿自大者不會長久。這在有道的人看來,叫做剩飯贅瘤。世人皆厭惡此等行為,所以得道之人不做這種蠢事。
評 議
老子此章,是講人生的道德修養問題,分三個層次來闡述。其一,開頭“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兩句,采用詩歌的比興手法,說明違背自然規律,妄想達到更高更快的境界,將會欲速則不達,走向反面。其二,開頭兩句的生動比喻,暗合自見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違背了事物發展的規律,只能適得其反,造成“不明”、“不彰”、“無功”、“不長”的后果。其三,說明此等“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的行為,在有道者看來,猶如剩飯贅瘤,令人厭惡。有道之人是不會做此等蠢事的。
簡而言之,老子意在勸告世人,做人做事,要謙虛謹慎,不要自以為是,不要驕傲自滿,不要好大喜功,否則就會遭到世人的厭惡和吐棄。
注釋
01 企:奚侗《老子集解》曰:“《說文》:‘企,舉踵也。’各本或誤作‘跂’。‘跂’,訓多足指,于此誼不合。”句意謂:舉踵而立者,不可以久立。
02 跨:跨大步。句謂:跨而行者,不可以長行。按以上兩句意謂:“蓋任智尚力,違乎自然者,必至求得反失。”(奚侗《老子集解》)
03 “自見者不明”以下四句,與二十二章“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文反義同,意謂自炫者不高明,自以為是者不能彰顯,自我夸耀者不會有功,驕傲自大者不會長久。
04 在:河上公本作“于”,各本皆作“在”。“于”猶“在”也。句謂:這些行為,從道的角度而言。
05 馀食:剩飯。 贅行:贅瘤,即附贅懸疣。“行”,同“形”,古代二字通用。《莊子 · 駢拇》篇曰:“附贅懸疣,出乎形哉。”奚侗《老子集解》曰:“司馬光曰:行、形,古字通用。是也。《列子· 湯問》篇‘太形、王屋二山’,借形作行,可以互證。”句謂:如剩飯贅瘤。按蘇轍曰:“譬如飲食,適飽則已,有馀則病。譬如四肢,適完則已,有贅則累。”(《道德真經注》)
06 物:指人。 惡:厭惡。
07 不處:謂不做此等蠢事。句意謂:有道者不做此等違背自然規律的事。按奚侗《老子集解》曰:“《莊子· 駢拇》篇:‘故此皆多駢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故云‘有道不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