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學《孝之忍第十九》譯文與賞析
孝之忍第十九
孝之忍第十九
父母之恩與天地等。人子事親,存乎孝敬,怡聲下氣,昏定晨省。
難莫難于舜之為子,焚廩掩井,欲置之死,耕于歷山,號泣而已。
冤莫冤于申生伯奇,父信母讒,命不敢違。祭胡為而地墳,蜂胡為而在衣?
蓋事難事之父母,方見人子之純孝。愛惡不當疑,曲直何敢較?
為子不孝,厥罪非輕。國有刀鋸,天有雷霆。噫,可不忍歟!
【譯文】
父母的養育之恩比天高比地厚。子女服侍父母時要孝順尊敬,用最輕細和悅的聲音、最親切恭敬的態度與父母說話,晚上安置父母入睡,早上還要問候父母。
在所有的孝子中最難做的莫過于虞舜,他的父母兇悍、囂張,焚燒倉庫,用土填井,欲置虞舜于死地,虞舜在歷山耕種,每天對著蒼天哭泣,情愿承擔父母的罪行以行孝。
在所有的孝子中最冤屈的莫過于申生和尹伯奇了。他們的父親都是聽信后母的讒言,欲加害于他們。春秋時的申生遭后母驪姬設下的大墳之計的誣告,為了父親晉獻公滿意,自縊而死。周朝尹伯奇欲為后母趕走身上的毒峰,被后母陷害,受到父親懷疑,因不能洗刷羞辱而自殺。晉獻公祭地,為什么地會凸起來像墳墓?毒蜂為什么會停在尹伯奇后母的衣服上?
因此,《中庸》載:“侍奉最難伺候的父母,才能看得出身為人子的淳淳孝心。”對于父母的愛恨,不應當有所懷疑和抱怨,對于父母的是非曲直,更不該與父母計較。
作為兒子卻不孝順父母,這個罪可是不輕啊。國家有刀鋸之刑,上天有雷霆之威。唉!父母恩情比海深,做孝子怎能不忍受父母對自己的責難呢!
【評析】
父母的恩情跟天地一樣寬廣,做孩子的侍奉父母,為人子女者,當以孝為先,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不管為了父母需要你付出何種代價,你也要想盡辦法,毫無怨言,這才是真正的孝子。古代的孝道思想滲透在許多的傳說和典故中,最有名的就是帶有神話色彩的“二十四孝”。為孝敬父母,子女應該奉行二十四種孝行,不記恨父母、親嘗湯藥、替母洗尿罐、逗父母開心、用身體為父溫暖被褥等,而棄官尋母、埋兒奉母等做法恐怕更為常人難以做到,現代人也望塵莫及。但是,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要想方設法來盡孝道。
典例闡幽 為人子女,以孝為先
在鄂西南的老山區里,村里有一戶姓肖的人家,家中有四口人,男的叫肖山,他的妻子叫臘翠,是一個潑辣的女人,肖山有一位老母親,雙眼失明多年,還有一個九歲的兒子。他們是村里的窮困戶。肖山的父親因為年老體衰,在一次打柴中,不幸感染了風寒,回來后一病不起,沒過多久就離開了人世。
剛開始的時候,肖山夫妻倆還算孝順,可日子一長,矛盾就出來了,這婆媳之間戰爭是越來越激烈,他們每天起早貪黑,所得收獲還是難以維持生計,這臘翠的心里氣不打一處來,對于婆婆這個拖累更是不滿,時不時地說些難聽的話。老太太一想,自己一個無用之人,拖累了孩子,兒媳說說氣話就忍了。可這臘翠的火氣一天天大了起來,說話也更加狠毒,老太太忍無可忍,稍有頂嘴就不給飯吃。連九歲的小孫子都不時的捉弄她,甚至還跟著兒媳罵她。她這心里的委屈慪氣啊。
這天,吃飯的時候,兒媳又開始罵了:“老不死的,沒用的東西,白白糟蹋糧食,怎么不去死了!”說著盛了一點飯往老太太面前一擲。“吃”!這怎么吃得下啊!母親氣得對旁邊的兒子說,“老娘好不容易將你拉扯大了,現在看著我受氣,你吱都不吱一聲。你是人吶!”肖山是個妻管嚴,平時雖然沒有對老母親說什么,可心里也是有怨言的,對妻子的行為也從沒有加以制止。老太太繼續傷心地喊道:“你們既然覺得我連累了你們,不如把我扔到山上喂狼好了,免得讓你們看到了礙眼。”一句話好像提醒了夢中人。
晚上,肖山躺在床上,妻子臘翠也不給他好臉色看。背對著他坐在一邊,突然,臘翠轉過身來對他說:“老不死的今天還真是提醒了我,依我看哪,把她背到后山崖甩下去。”肖山驚得坐了起來,“這種事能做嗎,要遭雷劈的,她可是我親娘啊”,臘翠看他一副熊樣兒,“我怎會嫁給你這個窩囊廢,跟著你受窮受苦,還受氣,你要不聽我的,我打明兒也不干活了,讓你們吃去,你看看,我們兒子都瘦成啥樣兒了。”一提到兒子,肖山就心疼,由于沒有營養,兒子瘦得只剩一把骨頭了。為了兒子,他豁出去了。
他們作出這個決定后,反而對老太太好了幾天,在一個夜晚,肖山用一個背柴用的架子,上面擱了一塊木板,把親娘往上一放,叫兒子做伴,背著就往后山崖走去,老太太知道兒子要起歹心,早氣得說不出話來,心想死了也好,免得活受罪。他們父子倆好半天才爬到崖邊,肖山把老太太放下后,坐在地上狠抽旱煙,就對老太太說:“娘,別怪兒子太心狠,只怪這日子太難過了。”說完就把那背親娘用的架子甩下崖去。此時,他的小兒子突然說話了:“爹,你怎么把背架子給甩了,留著以后我好背你啊!”一句話說得肖山心里直冒冷氣,他用力打了自己一個嘴巴,背上老母親就往回走。
從此以后,兒媳臘翠再也沒有罵過人了,每天把飯端到床前,遞到婆婆手里。孫子再也沒有捉弄過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