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角色作品解讀
解讀
第一部分 英雄角色
注解:除了母系氏族社會之外,從古到今,在全球范圍都是男權社會,男性在社會中占據主導地位。所以在文學作品中,對男性的描寫、刻畫歷來是主要方向,而對男性的歌頌,也代表了對人類力量的頌揚。
小馬哥:
安子,我們討論了經典文學作品中的女性角色,而在眾多熠熠生輝的中外文學作品中,男性形象同樣惹人注目。
在歷史長河中,男性社會占主導地位,在經典的文學作品中,男性形象常常是作品的主導形象。比如中國古籍中的盤古開天、夸父追日、后羿射日,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斯巴達克斯》中的角斗士斯巴達克斯,《水滸傳》里的一百單八將,以及大家都熟悉的武俠小說里的喬峰、郭靖等。
在熒幕上,也從來不缺男性主角,比如前些年熱播的電視劇《亮劍》,就成功塑造了李云龍這個典型的男性角色。那么,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經典作品中的經典男性角色吧。
安子:
在歷史的長河中,男性一直占據主導地位,我們不妨從中國最早的文學作品中的男性形象說起。
在中外歷史中,早期有一兩千年的歷史時期是母系社會,隨著文明的發展,父系社會取代了母系社會,所以可以說,從有文化記載以來,男性角色的描述遠多于女性角色。
我女兒剛剛四歲,最近我給她買了一本插圖本的《山海經》,非常精美。在先秦古籍《山海經》里,開天辟地的第一人,就是盤古。大家都知道盤古開天地。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還沒有分開,宇宙混沌一片。有個叫盤古的巨人,是個男人,他在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一萬八千年。
有一天,盤古突然醒了。他見周圍一片漆黑,就掄起大斧頭,朝眼前的黑暗猛劈過去。于是,混沌被分開,輕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
天和地分開以后,盤古怕它們還會合在一起,就用頭頂著天,用腳使勁蹬著地。天每天升高一丈,盤古也隨著長高一尺。這樣不知過多少年,天和地逐漸成形,盤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盤古倒下后,他的身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呼出的氣息,變成了四季的風和飄動的云;他發出的聲音,化作了隆隆的雷聲。他的雙眼變成了太陽和月亮;他的四肢,變成了大地上的東、西、南、北四極;他的肌膚,變成了遼闊的大地,他的血液,變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變成了滋潤萬物的雨露……
注解:《山海經》是一部古代志怪的讀物,大體是戰國中后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
該書作者不詳,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包括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價值,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這方面最早的文獻。
注解:巴黎圣母院位于塞納河畔、法國巴黎市中心、西堤島上,是哥特式基督教教堂,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它的地位、歷史價值無與倫比,是世界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建筑之一。
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1345年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正面雙塔高約69米,后塔尖約90米,是法蘭西島地區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非常具有關鍵代表意義的一座。祭壇、回廊、門窗等處的雕刻和繪畫藝術,以及堂內所藏的13-17世紀的大量藝術珍品而聞名于世,是古老巴黎的象征。
這就是盤古開天地的故事,很美,也很悲壯。盤古是男性,這個故事,就是典型的男性氣質的反映,象征著男性生來就為天地而生,要在天地間做一番大事業,這也是中國乃至世界男性人物的主要定位。
除了盤古,還有特別多的神話傳說,主角都是男性,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的故事。夸父和后羿,都是男性,所象征的,都是人類與自然抗爭的頑強不屈的精神。
小馬哥:
不僅在中國,在國外的歷史作品中,也極為推崇男性形象。
安子:
是的,比如歐洲14世紀到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杰出的人文主義作家塞萬提斯,就為我們描繪出一個既滑稽可笑又具有俠骨豪情的沒落騎士堂·吉訶德的形象。雖然堂·吉訶德是孤獨的沒落騎士,卻心懷正義,豪情萬丈。在堂·吉訶德身上所體現出來的,正是男性那種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的精神。堂·吉訶德舉著長矛與風車大戰,向羊群沖殺,盡管只帶了個憨憨傻傻的仆人桑丘,孤零零地闖蕩世界,卻有一心鏟除人間邪惡、替天下伸張正義的豪情壯志。這是非常典型的男性英雄主義情懷,可以說是救世主情懷。
在世界名著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里,有一個丑陋的敲鐘人卡西莫多,雖然他的外表丑陋不堪,然而在靈魂上,他是一個偉大的硬漢。卡西莫多盡管又聾又啞、奇丑無比,可是為人正直,心地善良,有著崇高的靈魂。他個性鮮明,疾惡如仇,為主教所騙,搶劫美女,最后,卻寧愿在廣場受酷刑、備遭凌辱,也要保護不幸的少女。魯迅先生有一篇文章叫作《文學與出汗》,里面有這么一句話:焦大不會愛上林妹妹。這焦大,是寧國府的老仆人。魯迅先生的意思是,焦大和林妹妹不是一個階層的人,也不會有志同道合的情感。然而,魯迅卻在另一篇文章里說,焦大是賈府的屈原,也就是說,不管社會階層如何,不管職位和身份如何,男性就是男性,有著男性應有的氣概。卡西莫多也一樣,再丑陋的敲鐘人,也有崇高而偉大的靈魂。卡西莫多為心中圣潔的“女神”愛斯梅哈達奔走傳遞信息,為保護不幸少女的人身安全而奮戰于巴黎圣母院之上。他在鐘樓上扔下了主教克羅德,在墓室里抱著愛斯梅哈達的遺體殉情,就算他再丑陋,這樣的靈魂,也會讓整個世界為之動容。
雨果是浪漫主義大師,把一個丑陋的、可以說像怪物一樣的卡西莫多,塑造成了奮勇頑強、耿直忠誠的偉岸男性。事實上,不管在文學作品中,還是在現實生活中,不管男人的容貌、出身、職位如何,都應該陽剛、英勇,這是歷史和社會賦予男性的精神和責任。在歷史的長河中,男性是推動歷史車輪轉動的主要力量。哪怕是迪士尼動畫片《美女與野獸》,還有幾十年前熱播的美劇《超人前傳》和《俠膽雄獅》,都是在宣揚一種男性的力量,一種與自然抗爭、與世界抗爭、拯救女性、拯救全人類的男性英雄主義。
2019年4月15日晚18時50分許,巴黎圣母院塔樓起火,一小時后火情迅速蔓,當地時間2019年4月16日上午,大火撲滅,火災持續14小時。
注釋:小說《巴黎圣母院》是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創作的長篇小說,1831年首次出版,它以離奇和對比的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道貌岸然、蛇蝎心腸,先愛后恨,迫害吉ト賽女郎埃斯梅拉達。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舍身。
小說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