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學《欺之忍第三十九》譯文與賞析
欺之忍第三十九
欺之忍第三十九
郁陶思君,象之欺舜。校人烹魚,子產遽信。
趙高鹿馬,延齡羨余。以愚其君,只以自愚。丹書之惡,斧鉞之誅。
不忍絲發欺君。欺君,臣子之大罪。二子之言,千古明誨。
人固可欺,其如天何!暗室屋漏,鬼神森羅。作偽心勞,成少敗多。
鳥雀至微,尚不可欺。機心一動,未彈而飛。人心叵測,對面九疑。欺罔逝陷,君子先知。波遁邪淫,情見乎辭。噫,可不忍歟!
【譯文】
舜的弟弟象用土埋井,想活埋了舜,但未能得逞,便掩飾說,我萬分想念你;《孟子》載:管池沼的人把子產吩咐放生的魚煮熟吃掉卻欺騙子產說魚自行游走了,子產相信了那人的話。象和管池沼的人都實在欺人太甚了!
秦朝丞相趙高,指鹿為馬,欺騙二世和世人;唐代裴延齡無中生有,欺騙德宗皇帝,說是在糞土中找到了13萬兩銀子,其他的東西價值100多萬。這些人愚弄他們的君主,只能是自欺欺人,沒有好下場。趙高的“指鹿為馬”成為欺騙的代名詞,趙高的惡名也被載入史書;裴延齡無中生有更令人憎惡,其死后,舉國上下互相慶賀。
趙宋人胡宿從不忍心在極細微的事情上欺騙君主;宋真宗朝的東宮諭德魯宗道認為,欺君是臣子的大罪。胡宿和魯宗道的話可以作為永久的教導,成為千古格言。
人固然可以被欺騙,但怎么能騙得了上天呢?即使在別人看不到的黑屋里或是房屋的角落里做虧心事,以為沒有人會看見,但鬼神到處都有,神明是無所不知的。做欺騙他人的事情還得想法掩蓋真相,這樣會使人心力交瘁,而且謊言終會被拆穿,所以行騙的人失敗的多成功的少。
鳥雀雖然微小,但也不可被欺騙。弩機剛一動,鏜中的彈丸還未來得及發出,它就會飛走。人心不可估測,即使面對面你也會難辨真假,就像埋藏舜的九疑山,九個山峰幾乎都一樣,根本分不清舜究竟葬在何處。《論語》載孔子曾說:“可以讓人遠遠地離開,卻不可以陷害;可以欺騙,但不可以愚弄。”對此君子圣人總是先知先覺。孟子認為言為心聲,言辭有不全面、過分、不合正道、躲躲閃閃的四種毛病,那么人就會有片面、失誤、歪邪、理屈這四種行為,從語言的毛病就可以知道思想的失誤。啊!謊言是無法長久的,欺人卻欺不過天,如果有欺人之念,怎能不忍住呢?
【評析】
古人說:“誠信是金。”一個有誠信的人就等于有了一切,在現實生活中,誠信尤為重要。欺詐之徒,時間長了,人們認清了他的本來面目,就會鄙視他、蔑視他、遠離他。因此,我們需要牢記:只有誠實無欺,才能在社會上更好的生存、立足。
典例闡幽 隱忍欺人的念頭,平等待人
梁國志是清朝乾隆年間人,他從小就聰明好學。可是他家里很窮,父親想讓他放棄學業,做些小生意來養家糊口。梁國志為此苦苦哀求父親,讓他再讀幾年書。街坊鄰居見了,也覺得梁國志不讀書太可惜了,就幫著說情,有的還愿意幫他出學費。父親也盼著將來兒子能有些出息,于是就答應讓他繼續學習。
村子里的鄉親們都是忠厚老實的人,心腸很好;雖然都不富裕,還是經常幫助貧困的梁家。全村的人都盼望著梁國志將來能有出息,好給他們村子爭爭光。小國志知道,自己一定不能辜負鄉親們的期望,學習也就更加努力了。
公元1741年,年僅17歲的梁國志就中了舉人;24歲那年,他中了狀元。梁國志在朝廷當了官以后,不忘家鄉父老,經常用自己的俸銀為鄉親們辦事。無論在哪里當官,他都替老百姓著想,受到老百姓的好評。
梁國志不但學問高,人品好,而且還擅長書畫,誰要是得到他的書畫作品,都當做寶貝收藏起來。他的兒子受他的感染,很小的時候就對書畫產生了興趣,吵著讓梁國志教他畫畫兒。
一天,兒子又拿著畫筆來找父親,還弄得滿臉都是墨汁。梁國志見了就想笑,幫兒子擦了擦臉,然后語重心長地對兒子說:“學作畫之前,要先學會做人,沒有人格的人永遠也不會成為優秀的書畫家。”
兒子抬起幼稚的小臉,很疑惑地問爸爸:“畫畫兒就畫畫兒唄,和做人有什么關系?”
梁國志說:“一個真正的畫家,是用心在畫,而不是用筆在畫。如果你是一個誠實、正直的君子,你的畫也就會充滿正氣,讓人一看就覺得充滿靈氣。”
兒子眨眨眼睛,好像還不是很懂,于是梁國志就講了宋朝大奸臣秦檜的例子。他說:“秦檜其實是個很有才華的人,他的書法相當好,可他是歷史上有名的奸臣,品行十分惡劣。他死了以后,人們一聽到他的名字就咬牙切齒地罵他,沒有人愿意收藏他當時留下的書法作品,都認為留著他的字會帶來災難,他的作品不是被撕毀后扔到糞坑里就是讓人用火燒掉。他的字現在留下的已經很少了,人們討厭他的字其實是因為討厭他這個人。”
兒子點點頭,好象聽明白了。梁國志又說:“誠信是做人的第一步,不說謊話、講信用的人,才會挺起胸脯光明磊落地做人。”
兒子聽了,牢記父親的教導,一生堅守誠信的品格,后來他真的成了當時很受人尊敬的著名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