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學《為士之忍第八十七》譯文與賞析
為士之忍第八十七
為士之忍第八十七
峨冠博帶而為士,當自拔于凡庸;喜怒笑嚬之易動,人已窺其淺中。故臨大節而不可奪者,必無偏躁之氣;見小利而易售者,生之斗筲之器。
禮義以養其量,學問以充其智。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庶可以立天下之大功,成天下之大事。噫,可不忍歟!
【譯文】
士大夫們頭上戴著高高的帽子,佩著寬大的帶子,自然就顯示出超凡脫俗的氣質,超越一般人的儀表;但是如果輕易地就嬉笑怒罵,別人就非常容易了解他的為人。如果士大夫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還能保持其氣節和志向,自然就沒有褊狹浮躁的毛病;如果見了蠅頭小利就動搖氣節、出賣人格,那他就是器量狹小之人,這種人終究不會成功。
士大夫應用禮義來培養自己寬宏的器量,用學問來提高自己的聰明才智。不因貧賤而憂傷煩惱,不因富貴而沾沾自喜。做到這些就可以立天下之大功,成天下之大事了。啊!士大夫應該是一位品格高尚、堅守氣節的君子,要成為士大夫這樣的賢人,怎能不忍耐浮躁之心呢!
【評析】
發牢騷本是名士的固有品格,當然適時地發一發牢騷也未嘗不可,但是要把握一個度。如果動輒大放厥詞,牢騷滿腹,這就很危險了。如果見到小利益就出賣自己的人格,自然是氣量狹小、目光短淺之人,注定不會成功。所以,當想發牢騷時,多想一想后果,可能會忍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