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女兒書》作品解讀
第三部分 《致女兒書》
小馬哥:
剛才我們給大家介紹的卡夫卡的《致父親》,是父子關系的具體體現,那么下面我們要介紹的這本王朔的《致女兒書》,則是父女關系的具體體現。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王朔在女兒王咪六歲時離婚。后來王咪長大了,舉行婚禮時,作為父親,王朔竟然缺席,原因是自己“扛不住”,這種情感恐怕是沒有女兒的父親所不能體會的。父親對于女兒的愛,和父親對于兒子的愛,是不一樣的,那是一份寵溺,一份恨不得上天為女兒摘星星摘月亮的寵愛。安子,接下來,我們就和大家聊一聊王朔的《致女兒書》吧。
安子:
好的,我家也是閨女,小馬哥家也是女兒,所以相信小馬哥對這本《致女兒書》也是感觸頗深。
我剛開始看《致女兒書》的時候,翻開前面幾頁,沒有太多感覺,還是王朔的語言風格,東拉西扯,說家常一般說說家族的由來,語言很詼諧,從北京猿人說到神農氏,從炎黃二帝說到王昭君去匈奴,從北方人說到南方人,和女兒談天說地。然而到后來,就有點放不下了,因為王朔寫出了真心話,寫出了內心真實的愧疚,這種情感,讓人為之動容。
注解:王朔,1958年出生于南京,中國內地作家、編劇。1978年,他開始創作,先后發表了《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動物兇猛》《無知者無畏》等中、長篇小說。出版有《王朔文集》《王朔自選集》等,后進入影視業,電視劇《海馬歌舞廳》和《編輯部的故事》都獲成功。
注解:《致女兒書》是王朔對女兒關于自己家庭、血緣、歷史和個人情感的真實敘述。它原本是一個相當私密的文本,是當遺書寫的,準備要有個萬一可以給女兒一個交代。
他告訴女兒自己家是什么來歷,爸爸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以及他內心深沉的歉疚和痛苦……在書中,他細致地告訴女兒什么是正確的世界觀,拳拳的為父之情漫洇紙上。
小馬哥:
父親的愧疚?哦,安子,跟我們詳細講一講這一點吧,為什么他會對女兒感到愧疚?
安子:
我還是讀兩段給大家聽一聽,聽完大家就明白了。
前幾天和你在網上聊天,你的一句話真有點傷我的心,你大概是無意的,隨口一說,你說,做你女兒真倒霉。
我不是在這兒抱怨,你有權表達你的感受,我不能當一個你滿意的父親,至少可以當一個言論自由的父親。
說傷心也請你原諒,畢竟被自己女兒這樣說也不是什么光榮的事。
更錐心的是你說得對,我說愛你,其實最基本的都沒做到——和你生活在一起。一個女兒對好父親的要求其實很低,對嗎,只要他能和自己住在一起,這一條沒有,再說什么也只能稱為虛偽了。
你媽說過,我錯過了很多你成長中的時刻。過去我還不太能體會她這個話,現在這句話每天都在敲打我。你媽這話有兩層含義:一是替你不平;二是責我不懂人生什么重要。也只有你媽,能一語道出咱們倆的不可分,一份缺失就是兩個人不完整。
嘴里說最愛你,實際上從一開始就使你的人生像殘月,這就是我,你講“倒霉”也不為過。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希望你的父親不是我。我小時候這樣想過,我那時想將來我要有孩子絕不讓她這樣想。
人家講,當了父母才知道做父母的不容易,我是有了你才知道孩子的更不容易和無可選擇。當年和爺爺吵架,說過沒有一個孩子是自己要求出生的。想到你,越發感到這話的真實和分量。你是一面清澈的鏡子,處處照出我的原形。
你還是嬰兒的時候,只要一笑,就像太陽出來,屋里也為之一亮。那時喜歡捧著你的臉狂親,因為想,大了就不能這么親了。抱你的時候也想,怎么辦,總有一天不能抱了。
最后一次離開你們,你媽媽一邊哭一邊喊你的名字,你不應聲,悄悄坐在自己屋里哭,我進你屋你抬頭看我一眼,你的個子已是大姑娘了,可那一眼里充滿孩子的驚慌。
我沒臉說我的感受,我還是走了,從那天起我就沒勇氣再說愛你,連對不起也張不開口,作為人,我被自己徹底否定了。
從你望著我的那眼起,我決定既剝奪自己笑的權利,也剝奪自己哭的權利。
小馬哥:
聽起來很辛酸啊,每個家庭有每個家庭的難處,每對父女都有屬于他們的情感,王朔在《致女兒書》中進行了深刻的自我批判和反省,可見一個父親對自己深愛卻未能陪伴成長的女兒,是如何心懷愧疚。所以有人說,最好的教育是陪伴,無論多忙,無論多累,為人父者,還是應該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只有這樣,孩子的童年,才不會像一彎殘月,缺少應有的愛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