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旅獒第七》譯文與賞析
旅獒第七
旅獒第七
【原文】
惟克商,遂通道于九夷八蠻[280]。西旅厎貢厥獒[281],太保乃作《旅獒》[282],用訓于王。曰:“嗚呼!明王慎德,四夷咸賓[283]。無有遠邇(ěr),畢獻方物[284],惟服食器用。王乃昭德之致于異姓之邦[285],無替厥服[286];分寶玉于伯叔之國,時庸展親[287]。人不易物[288],惟德其物[289]。德盛不狎侮[290]。狎侮君子,罔以盡人心;狎侮小人,罔以盡其力。不役耳目,百度惟貞[291]。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不作無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貴異物賤用物,民乃足。犬馬非其土性不畜[292],珍禽奇獸,不育于國。不寶遠物,則遠人格[293];所寶惟賢,則邇人安。嗚呼!夙夜罔或不勤[294]。不矜細行[295],終累大德,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允迪茲[296],生民保厥居[297],惟乃世王?!?/p>
【注釋】
[280]九夷八蠻:夷,指古代東方各民族。蠻,指古代南方各民族。九和八,都是形容它的多。
[281]西旅:西方的旅國。厔:(zhǐ),至,來。
[282]太保:官名,這里指召公。
[283]賓:服從,歸順。
[284]方物:土特產。
[285]德之致:指心甘情愿上貢。
[286]替:廢棄。服:職務。
[287]展親:展示親愛之情。
[288]人不易物:易,輕易。人不輕視那些物品。
[289]惟德其物:德,動詞,看作德。只有德行才是被人看重的東西。
[290]狎侮:狎,輕易。侮,侮慢。
[291]百度:百事的節度。貞:正,適當。
[292]土性:土生,土產。性,通生。
[293]格:來。
[294]夙夜:早晚。罔:無。或:有。
[295]矜:慎。
[296]允迪茲:允,信。迪,施行。
[297]保:安。
【譯文】
武王勝商以后,便向周圍眾多的民族地區開通了道路。西方旅國來貢獻那里的大犬,太保召公于是寫了《旅獒》,用來勸諫武王。召公說:“啊!圣明的王敬重德行,所以四周的民族都來歸順。不論遠近,都貢獻各方的物產,但只是些可供衣食器用的東西。明王于是昭示這些貢品給異姓的國家,使他們不要荒廢職事;分賜寶玉給同姓的國家,用這些東西展示親愛之情。人們并不輕視那些物品,只有德行才是被人看重的東西。德盛的人不輕易侮慢。輕易侮慢官員,就不可以使人盡心;輕易侮慢百姓,就不可以使人盡力。不被歌舞女色所役使,百事的處理就會適當。戲弄人就喪德,戲弄物就喪志。自己的意志,要依靠道來安定;別人的言論,要依靠道來接受。不做無益的事來妨害有益的事,事就能成;不重視珍奇物品,百姓的用物就能充足。犬馬不是土生土長的不養,珍禽奇獸不收養于國。不寶愛遠方的物品,遠人就會來;所重的是賢才,近人就安了。“??!早晚不可有不勤的時候。不注重細行,終究會損害大德,比如筑九仞高的土山,工作未完只在于一筐土。真能做到這些,則人民就安其居,而周家就可以世代為王了?!?/p>
【解析】
周武王滅商以后,西方旅國向武王進獻大犬。太保召公害怕武王玩物喪志,勸諫武王建立王業必須慎德,不寶遠方的珍物,應當重視賢能,安定國家,保護百姓。史官記敘了召公的話,寫成《旅獒》。從全篇的內容來看,它主要闡述了德治的理念與方法,因而可以視為一篇德治主義的政治宣言。
召公的德治思想的原點是:德可以服人,即“明王慎德,四夷咸賓”。它的意思是,君主如果注重自己的德性,就可以對天下形成相當強烈的感召力;四夷之人,都會因為君主的德性而心悅誠服。這個意思,雖然在《尚書》中并非第一次出現,但是,召公的表達更為簡明扼要。召公的這句話,已經在君主德性與“四夷咸賓”之間,建構了一種對應關系:君主德性的標志,就是“四夷咸賓”;那么,反過來說,如果“四夷咸賓”,就表明君主的德性已經達到了一個理想的高度與厚度。
在確立了“以德服人”的原則之后,召公進一步論述了德性與器物的關系。召公認為,四夷選送的貢品,應當是實用的器物,不能是奢侈的玩物。而且,當君主收到貢物之后,應當明白那是自己的德性所致,因此,應當把這些貢物分別賜給其他異姓的諸侯,以弘揚、傳播自己的德性,同時又可以督促這些異性諸侯各盡職守。同時,君主還要把寶石玉器分別賜予同姓的諸侯,以表示自己不在乎這些東西,自己看重的是親親之道。在此,召公還特別強調,物因人貴,物貴由人,如果是有德之君所賜之物,則可稱為貴重之物;倘若是無德之君所賜之物,則沒有什么價值,也沒有什么意義。因此,一個君主,如果要讓自己的賞賜產生應有的激勵功能,唯一的辦法就是提高自己的德性修養。
既然德性如此重要,那么,提升德性之路該如何走?修煉德性的方法是什么?對此,召公的回答是:第一,不為輕慢之事,不以輕慢待人。如果輕慢了君子,君子就不會盡心為國家服務;對小人也不能輕慢,否則,小人就不會為國家盡力。第二,不以聲色自娛。玩弄人的,必喪其德;玩弄物的,必喪其志。第三,不看重那些奇珍異寶,不要想著占有遠方的財物,遠方的人就會前來歸化;尊重賢能之人,就會天下太平。第四,君主應當從早到晚,隨時以德性約束自己的言行,任何細微的地方都不放過,否則,大德必為小過所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