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凡百箴》原文注釋與譯文
《梁武帝·凡百箴》原文注釋與譯文
凡百眾庶②,爾其聽之。事無大小,先當熟思。思之不熟,致成反覆③。其心不定,不可施令。是曰亂常,是曰敗政。弗止辱身④,亦喪厥命⑤。惟慈惟恕,惟孝惟敬。嚴惟率下,直惟厥正。如彼互鄉⑥,如彼暴虎⑦。家聲不建,有忝爾祖。思之既熟,決意而行。臨難必勇,見義忘生。門有賢良,家有忠貞。勿恃爾尊,驕慢淫昏。勿謂爾貴,長夜荒醉。日不恒中,月盈則虧。崇山落峰⑧,高樹折枝。履邪念正,居安思危。莫言爾賤,而不愛命。君子小人,本無定性。莫言人微,而以自輕。張他為卒⑨,李衡為兵⑩。忠信孝友,皆以揚名。有黃叔度(11),父牛醫者。聲高海內,名重天下。伊尹負鼎(12),太公屠肉(13)。寧戚飯牛(14),傅說版筑(15)。皆王霸師,世受爵祿。誡爾凡百,勿戾勿昏(16)。人無貴賤,道在則尊。余重告爾,莫自卑抑。克家棟梁(17),唯斯為吉。水清照凈,表直影端。近取諸身,無假遠觀。猗與哲人(18),勿謂斯難。
【注釋】
①凡百:泛指一切,概括之詞。后轉為諸君、眾位之意。
②眾庶:庶民,眾民。
③反覆:猶言翻覆。
④弗:不。
⑤厥:其。
⑥互鄉:鄉名。其鄉人言語自專,不達時宜。有童子來見孔子,孔子接見了他。門人怪之。孔子說,目的是讓他們進步,不讓他們后退。見《論語·述而》。
⑦暴虎:徒手打虎。比喻有勇無謀。《論語·述而》:“子曰:‘暴虎憑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⑧崇山:高山。落峰:山峰顛落。
⑨張他:不詳。
⑩李衡:字叔平,三國時吳國人,襄陽卒家子,官至丹楊太守,威遠將軍。其傳見《襄陽記》。
(11)黃叔度:即黃憲,字叔度,汝南慎陽(今屬河南)人。其父為牛醫。黃憲終身未仕,與陳蕃、郭林宗等游。陳蕃說:“時月之間不見黃生,則鄙吝之萌復存乎心。”《后漢書》卷八十三有傳。
(12)伊尹:商初大臣,名伊,尹是官名。傳為家奴出身,后商湯任以國政,幫助商湯攻滅夏桀。負鼎:抬鼎。
(13)太公:姜太公。周代齊國的始祖,姜姓,呂氏,名望,字尚父,輔佐周武王滅商,后封于齊。有太公之稱,俗稱姜太公。屠肉:即曾為屠夫。
(14)寧戚:春秋時衛人。因家貧為人拉車,至齊國,喂牛于車下,扣牛角而歌。齊桓公以為非常人,召見,拜為上卿。
(15)傅說(yue):殷相。相傳他曾筑墻于傅巖之野,殷帝武丁訪得,舉以為相,出現殷中興的局面。版筑:俗稱干打壘,即兩面夾板,中間填土,用榔頭把土砸結實以筑墻。
(16)戾(li):乖張。
(17)克家:管理家業。
(18)猗(yi)與:嘆美詞
【譯文】
眾位平民,你們請聽:事無大小,事先應當熟思。思考不成熟,以致造成失敗。心里沒拿定主意,不可發號施令。否則會擾亂常規,會敗壞政事。不止自身受到侮辱,而且會喪失生命。要仁慈、要寬恕,要孝順、要恭敬。嚴格率領屬下,屬下才能正直。像那不達時宜的互鄉人,像那徒手打虎的人,不能建立家庭聲譽,還有愧于祖先。思考成熟,就堅決行動。面臨危難必須勇敢,見義勇為,不顧生命。家門要有賢良之人,家門要有忠貞的風范。不要依仗你尊貴,就驕慢荒淫;不要以為你尊貴,便整夜爛醉。太陽并不永遠在中午,月亮圓滿就要虧缺。高山會出現峰頂塌方,高樹會出現樹枝折斷。走上邪路要思考走回正路,處于平安之中要思慮可能出現的危險。不要說自己低賤,而不愛惜生命。君子和小人,本無一定。不要說自己地位低微,而因此輕視自己。張他的家庭是個士卒,李衡的家庭是個士兵。但他們忠信孝友,都因此而揚名。有個黃憲,父親是個牛醫。但是他名聲在海內很高,名聲在天下很顯著。伊尹曾經抬過鼎,姜太公曾當過屠夫,寧戚曾經喂過牛,傅說曾經筑過土墻。他們都成為帝王和霸主的老師,世世代代享受官職俸祿。告誡你們眾人,不要乖張,不要昏頭。人無貴賤之分,有道義在則受人尊崇。我再一次告訴你們,不要自卑。水清澈照人也干凈,觀測天文用的竹竿、木竿等直,它們的影子也直。可近從身邊觀察,不用到遠處去看。啊!明智的人,不要說這件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