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戲劇《楊景賢·西游記》鑒賞
元戲劇《楊景賢》鑒賞
《西游記》主要寫唐三藏西天取經的故事。全劇共六本二十四折。
雜劇先寫唐僧來歷。因為西天竺有大藏金經五千四十八卷,佛祖欲傳東土,只是無個肉身幻軀的真人闡揚。諸佛議論,著西天毘盧伽尊者托化于中國海州弘農縣陳光蕊家為子,長大出家為僧,往西天取經闡教。爭奈陳光蕊有十八年水災,觀世音便傳法旨于沿海龍王隨所守護,保他不死。
淮陰海州弘農人陳光蕊自幼以儒業進身,一舉成名,得授洪州知府,攜妻殷氏 (殷開山之女) 之任。到得江口百花店上,陳光蕊買得一尾金魚,欲食其肉,金魚忽然眨眼,陳光蕊便將魚縱之于江中去了。因為他聽說,魚眨眼必龍也。陳光蕊雖然活魚尚不忍壞,恩足以及禽獸,但梢公卻要圖他的財害他的命。梢公名叫劉洪,陳光蕊一見面還稱贊他“好個梢子” ,殷氏卻聽他“語言無味” ,覷他“面色可惡” ,“脅肩謅笑,趨前退后,張皇失錯” ,“料心腸似蝎毒,看眼腦似狼顧” ,“是個不良人物” 。陳光蕊還批評妻子“灰頭草面不打扮,倘或江上遇著相知朋友,怎生廝見” ,殷氏卻大不以為然,她通過妲己、褒姒、西子的事說明“美女累其夫” 。船到江心,早懷不測之心的劉洪先將隨行王安推入江中,接著又把陳光蕊推入江中。殷氏欲跳江自盡,卻被劉洪扯住,強逼給她做丈夫。劉洪拿上陳光蕊宣命,做洪州知府。殷氏因懷有八個月身孕,未知男女,只好暫時依順,待分娩后再作道理,但提出條件:男兒三年孝滿,孩兒三歲,再作夫妻。劉洪雖然答應了,可是等到孩兒滿月,為斬草除根,他又逼殷氏將其子拋入江中。殷氏有心不允,只怕連自己殺壞,丈夫之仇由誰來報?沒奈何,她將孩子放入一個大梳匣中,把兩股金釵縛在孩兒身上,撕下一塊布衫,咬破小拇指頭,寫著孩兒生月年紀,在劉洪再三摧逼之下,忍痛將孩子推入江中。
第二天,一個漁人打魚,見沙灘上焰起,向前去看,卻是漆匣中裝著孩兒,以為是妖精怪物,拿去給丹霞禪師看。丹霞禪師昨日聽伽藍相報,知今日有西天毘盧伽尊者早至,已在那里撞鐘焚香迎接。他一見孩兒“寒光閃爍,異香馥人,匣內有金釵二股,血書一封,上寫孩子生月年紀及父母被害經過,寫明孩兒喚做江流兒。丹霞將江流兒撫養成人,取法名曰玄奘(玄者妙也奘者大也,大得玄妙之機)。十八歲時,向他說明出身經歷,教他先去報生身的慈親,再來報養身的師父。玄奘聽后當即氣倒。被丹霞救醒后,他便扮成行腳僧,來到洪州江邊黑樓子舊太守陳光蕊家。殷氏見他“清氣逼人,恰便是一溪流水徹云根” ,而且眉眼、身材很象陳光蕊,經玄奘將血書情況說明,殷氏將墨書對證,母子相認,抱頭痛哭。劉洪入城飲酒將歸,玄奘離別母親急回金山寺請師父一起來報仇。丹霞領玄奘去見洪州太守虞世南,虞世南當即派人拿劉洪到案審清問明,帶至江邊,刀剖其腹,俘獻陳光蕊。這時陳光蕊從遠處江面上走來,夫妻父子團聚。原來陳光蕊被推入江中之后,南海小龍(陳光蕊縱之于江的金魚即小龍所化) 為報其恩,和其他守護水神一起救陳光蕊到水晶宮,十八年后的今天,出宮與妻子團聚。這時觀音佛站于云頭,言說長安城大旱,著玄奘祈雨救災,并去西天將五千四十八卷大藏金經取來東土。第一本寫唐僧來歷,到此為至。
第二本主要寫唐僧踏上征途的情況。玄奘自從報仇之后,父母顯榮還鄉,丹霞回金山園寂,他至京祈雨,天神相助,大雨三日,天子大喜,賜金襕袈裟,九環錫杖,封三藏法師,著往西天取經。翰林應奉虞世南及秦叔寶、房玄齡、尉遲恭等百官奉旨至霸橋設祖帳排筵會,諸般社火,送三藏西行。因金瘡舉發而來遲的尉遲恭口占送別詩一首,唐僧亦和之。尉遲恭應唐僧之請,敘說了自己當年馳騁疆場之事,向唐僧求取法名兒。唐僧稱贊他是“禪林中大寶也” ,賜其法名曰“寶林” 。尉遲恭非常高興,決心“從今后滅火性消豪氣,發善心脫名利”。唐僧還折一枝松插于道旁要其活,言說自己去后此松朝西,如朝東,自己便回。臨行,他又為百官賜法語儆戒: “為臣盡忠,為子盡孝,忠孝兩全,余無所報” 。唐僧離長安半年后,沒了驛站,正想買馬長行,正好碰見木叉行者化成的客商拉著匹馬在賣。這馬原是南海火龍所化,它因行雨差遲,玉帝要去斬龍臺上斬殺,觀音救它不死,讓它化為白馬,隨唐僧西天馱經,回東土后復歸南海為龍。觀音為保唐僧西游,奏過玉帝,差他和李天王、那叱三太子、灌口二郎等十大保官聚于海外蓬萊三島,保唐僧沿路無事。
此劇第三本主要寫孫悟空的情況。孫行者本是花果山紫云羅洞主通天大圣,他掠火輪金鼎國王之女為妻,又盜王母仙桃、仙衣、仙帽、仙酒與金女“快活” 。李天王、那叱三太子奉玉帝敕旨追尋跟撲,圍了紫云羅洞,孫行者逃走,李天王命風云雷雨四員神將送金女還于本國。正在諸神圍斗孫行者時,觀音前來抄化孫行者,讓他與唐僧西天取經,先把孫行者壓在花果山下,命山神嚴加看管。唐僧和龍馬來至山下,孫行者向唐僧求救,唐僧揭了觀音畫的花字,孫行者從山下翻筋斗出來,正想吃唐僧這個“胖和尚” ,觀音來到眼前,教給唐僧緊箍兒咒,以防悟空傷身。唐僧念咒演試,果然靈驗,行者被降服,隨唐僧趕路。
行者先行至流沙河,遇沙和尚攔路吃人,但他的銅牙鐵齒咬不動行者這銅筋鐵骨、火眼金睛,被孫行者用生金棍威脅,愿隨唐僧取經。唐僧趕上詢問,方知沙和尚乃是玉皇殿前捲簾大將軍,帶酒思凡,罰在此河,推沙受罪。師徒四人來到黃風山劉太公莊上歇息,悟空聽說劉太公女兒被妖魔銀額將軍攝去作妻,便與火龍、沙和尚去黃風洞里,打死銀額將軍,把劉太公女兒送交劉太公。一行人行了數日,來至一深山中,唐僧讓悟空背一啼哭小孩回家,悟空背小孩不動,料必妖怪,丟入洞中。小孩果然妖怪所變,將唐僧拿將去了。悟空與火龍、沙僧隨觀音去找世尊佛,方知這小孩乃鬼子母之子,名曰愛奴兒,己被世尊佛差揭帝拿入缽盂中。鬼子母帶鬼兵揭盂救子,怎么也揭不開。世尊佛命那叱拿住鬼子母,救了唐僧,唐僧要鬼子母皈依佛祖,子母團聚; 否則發鬼子母在酆都地府,永不輪回。鬼子母愿意皈依。
此劇第四本寫豬八戒的情況。唐僧一行來到黑風山西裴太公莊上歇了。孫悟空上山游玩阿尿,發現山半腰有個黑漢子吃酒,伴他的女娘為他唱《念奴嬌》。悟空推一塊石頭下去,打倒了黑漢子,下山詢問小娘子情況。小娘子言說她是裴太公的女孩兒,名叫海棠,許配給山南邨朱太公家為兒媳,因朱太公家失火由富變貧,裴太公欲悔親。海棠每夜燒香天告,愿與朱郎早得相見。不想妖魔化作朱生模樣,將她攝在黑風洞為妻,不得與父母相見。海棠又告訴悟空,此妖自稱魔利支天御車將軍,又號黑風大王,諸佛不怕,只怕二郎細犬。悟空把裴太公給海棠女兒的手帕,帶給裴太公,又從土地口中得知黑風大王在黑松林中曾現本相,是個蹄高八尺、身長一丈的大豬模樣。悟空二次到黑風洞,帶回海棠與父母團聚,自己去斗豬精,不想豬精回洞不見海棠,便上裴太公莊上去找。悟空先他而到裴太公莊上,支開海棠,自己藏在海棠臥房,豬精不知是計,挨打而走,順手攝去唐僧。回到洞中,又被奉觀世音法旨隨悟空前來拯救唐僧的灌口二郎諸神包圍,兩相賭斗,不分勝負,二郎放出細犬,咬住豬精,救出唐僧。唐僧乃出家人,以慈悲為念,救物為心,希望二郎饒過豬精,與其護法,豬精亦愿依法旨。取經人馬至此增為四眾。
此劇第五折寫過女兒國、火焰山的情況。唐僧四眾來到女兒國。女兒國無男子,月滿照井而生,“平生不識男兒相,見一幅畫來的也情動,見一個泥塑的也心傷” 。聽說唐僧來至國中,國王己打定主意“陪妝奩留他作丈夫,舍身軀與他做正房” 。在給唐僧接風時,又摟又抱,后來又把唐僧扯到后殿捉翻,欲毀其體。韋馱尊天奉觀音法旨趕到,救了唐僧。行者被一婆娘按倒,此時亦得脫身。師徒四眾來到火焰山,難以越過,悟空遵一采藥仙人指點,到鐵鎈山向鐵扇公主借扇。鐵扇公主不借,用兵器斗悟空不過,用扇子一下扇悟空到半空。悟空去求觀世音,觀世音派雷公、電母、風伯、雨師、箕水豹、壁水㺄、 參水猨等, 除此火山之害, 使唐僧等順利通過。
此劇第六本寫取經東歸。唐僧四眾來到中天竺國,讓行者先行,尋一打火歇宿處,行者見一賣胡餅為生的中印土老太婆,問悟空金剛經,三言兩語問得悟空無話可回。唐僧和行者一起見貧婆,對答如流。貧婆告訴唐僧當日是小參,可見諸佛大圣眾,摧唐僧齋罷便行。給孤長者奉佛法旨將唐僧引見大權,把經文法寶交與唐僧,佛座下弟子基、光、昉、測送唐僧東歸,開闡戒壇,大興妙法,后回西天,再成正果;孫、豬、沙三個乃非人類,不可再回東土,就地成正果。唐僧在基、光、昉、測護送下,緊閉雙眼,“耳邊廂微風乍響,腳底下輕云漸長,白馬上經生火光,碧天外人迎太陽” 。長安官民發現松枝向東,己在城外迎接。唐僧開壇闡教后,再到西天,飛仙引他入靈山會,正果朝元。
此劇以唐僧取經為中心展開劇情,雖不如小說《西游記》那樣中心突出,人物鮮明,故事生動,但已粗具小說《西游記》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