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威克卷十一》譯文與賞析
威克卷十一
威克卷十一
【原文】
履虎不咥,鞭龍得珠。豈曰溟涬,厥有奇謀。集《威克》。
【譯文】
踩住老虎的尾巴,它就不能再咬人;鞭打龍的腦袋,它就會吐出口中的寶珠。這哪里是靠神明的保佑,是因為他們有制服龍虎的智謀。因此集《威克》卷。
班超出使西域
【原文】
竇固出擊匈奴,以班超為假司馬,將兵別擊伊吾,戰于蒲類海,多斬首虜而還。固以為能,遣與從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鄯善王廣奉超禮敬甚備,后忽更疏懈。超謂其官屬曰:“寧覺廣禮意薄乎?此必有北虜使來,狐疑未知所從故也。明者睹未萌,況已著耶?”乃召侍胡,詐之曰:“匈奴使來數日,今安在?”侍胡惶恐,具服其狀。超乃閉侍胡,悉會其吏士三十六人,與共飲,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與我俱在西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貴,今虜使到數日,而王廣禮敬即廢,如令鄯善收吾屬送匈奴,骸骨長為豺狼食矣,為之奈何?”官屬皆曰:“今危亡之地,死生從司馬。”超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虜,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盡也!滅此虜,則鄯善破膽,功成事立矣!”眾曰:“當與從事議之。”超怒曰:“吉兇決于今日,從事文俗吏,聞此必恐而謀泄,死無所名,非壯士也。”眾曰:“善。”初夜,遂將吏士往奔虜營,〔邊批:古今第一大膽。〕會天大風,超令十人持鼓,藏虜舍后,約曰:“見火然后鳴鼓大呼。”余人悉持弓弩,夾門而伏,〔邊批:三十六人用之有千萬人之勢。〕超乃順風縱火,前后鼓噪。虜眾驚亂,超手格殺三人,吏兵斬其使及從士三十余級,余眾百許人,悉燒死。明日乃還告郭恂,恂大驚,既而色動,超知其意,舉手曰:“掾雖不行,班超何心獨擅之乎?”恂乃悅,超于是召鄯善王廣,以虜使首示之。一國震怖,超曉告撫慰,遂納子為質,還奏于竇固。固大喜,具上超功效,并求更選使使西域,帝壯超節,詔固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選乎?今以超為軍司馬,令遂前功。”超復受使,〔邊批:明主。〕因欲益其兵,超曰:“愿將本所從三十余人足矣。如有不虞,多益為累。”是時于闐王廣德新攻破莎車,遂雄張南道,而匈奴遣使監護其國。超既西,先至于闐,廣德禮意甚疏,且其俗信巫,巫言神怒:“何故欲向漢?漢使有騧馬,急求取以祠我。”廣德乃遣使就超請馬,超密知其狀,報許之。而令巫自來取馬,有頃,巫至,超即斬其首以送廣德,因辭讓之。廣德素聞超在鄯善誅滅虜使,大惶恐,即攻殺匈奴使而降超。超重賜其王以下,因鎮撫焉。
【譯文】
東漢竇固攻打匈奴時,任命班超為代理司馬,另率一支部隊攻打伊吾,與匈奴軍大戰于浦類海,斬殺了很多匈奴人回營。竇固認為班超很有才能,就派他與郭恂一起出使西域。班超到了鄯善,鄯善王很熱烈地歡迎他。后來突然變得疏遠冷淡。班超就對部下說:“難道你們沒有感覺鄯善王對我們疏遠冷淡嗎?一定是因有匈奴使者來到,使得鄯善王猶豫不決,不知道要親善哪一方的緣故。明于事理的人在事情還沒有發生時就能感覺到,更何況現在事情已經很明顯了呢!”于是,班超召來招待漢朝使臣的侍衛官,欺騙他說:“匈奴使者已經來了好幾天,現在他們人在哪里?”侍衛官聽了嚇一跳,只好把事情的原委全部說了出來。班超將侍衛官關了起來,立即召集所有部屬,一共三十六人共同飲酒。當大家喝到半醉時,班超突然慷慨激昂地說:“諸位跟我一同來到西域,目的是為建立大功以求富貴。現在匈奴使者才到幾天,鄯善王對我們的態度就變得冷淡,如果鄯善王把我們逮捕后交給匈奴,那我們的骨骸就會成為豺狼的食物。你們說這事該怎么辦?”部屬一聽,立即一致地說:“如今我們身陷危亡險地,是生是死一切全部聽從司馬的指揮。”這時班超起身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為今之計,只有在半夜火攻匈奴使者,讓他們摸不清我們有多少人,趁他們心生恐懼時,將他們全部消滅。只要除去匈奴使者,鄯善王就會嚇破膽,那么我們也就功成名就了。”然而部屬都說:“這事應當和從事郭恂商量一下。”班超生氣地說:“成敗就在今晚。郭恂是文官,他聽說此事后一定會害怕而泄露機密,那么我們死得就沒有價值,沒有道理,就不算英雄好漢了!”眾部屬聽了后說:“好。”于是,班超在午夜時刻,率領所有部屬一起殺進匈奴使者的營地。正巧這時刮起大風,班超派十個人手持戰鼓躲在營地后面,約定見到火光就擊鼓高聲大叫,其余人則各拿弓箭,埋伏在營地大門兩側。部署完畢,班超順著風勢放火,指揮擊鼓并大聲喊叫。匈奴使者驚慌失措,紛紛奪門而逃。班超親手殺死三人,部屬斬殺匈奴使者及部屬三十多人,其余一百多人則全被大火燒死。第二天,班超把夜襲匈奴營地的事告訴郭恂,起先郭恂大為驚訝,后來又改變臉色。班超已經看出郭恂的心意,于是舉起手說:“你雖沒有參加昨夜的戰役,但我班超又怎么能獨居其功?”郭恂聽了,頓時又面露喜色。于是班超再要求見鄯善王,把匈奴使者的頭顱拿給他看,鄯善國上下為之震驚。這時班超極力安撫開導鄯善王,終于說動他把兒子送到漢朝為質。班超回朝將事情奏于竇固。竇固聽了非常高興,向皇上詳奏班超的功績,并懇求朝廷另派使者前往西域。明帝對班超的膽識極表嘉許,于是詔令竇固:“像班超這樣的官吏,為什么不任命為正式的西域使者而要另選他人呢?”于是正式任命班超為軍司馬,以嘉勉他在西域所立的奇功。班超再次出任西域。竇固想增加班超手下的兵力,班超卻說:“我只要帶領以前的三十多人就足夠了,如果發生事件,人多反而會更為牽累。”當時于闐的國王王廣德剛剛攻占莎車,正想向南擴張勢力,而匈奴卻派使者來,準備保護莎車。班超到了西域之后,先來到于闐國。于闐王廣德對他們態度冷淡,而且當地風俗篤信巫術,有位巫師說:天神正在發怒,“為什么我們要投靠漢朝?漢朝使者有淺黑色的馬,你們趕緊要漢使獻馬祭神。”于闐王廣德就派人向班超要馬,班超早知對方意圖,便答應了,但要巫師親自來取馬。不多時,巫師來到,班超卻將巫師的頭砍下送給于闐王廣德,并大聲斥責他。于闐王廣德早就聽說班超在鄯善國殺死匈奴使者,如今又親眼目睹,內心非常害怕,就派兵殺了匈奴使者,并向班超請降。班超賞賜了許多禮物給于闐王廣德及部下,于闐國因此才被鎮服。
【夢龍評】
必如班定遠,方是滿腹皆兵,渾身是膽。趙子龍、姜伯約不足道也。遼東管家莊,長男子不在舍,建州虜至,驅其妻子去。三數日,壯者歸,室皆空矣,無以為生。欲傭工于人,弗售。乃謀入虜地伺之,見其妻出汲,密約夜以薪積舍戶外焚之,并積薪以焚其屋角。火發,賊驚覺。裸體起出戶,壯者射之,賊皆死。挈其妻子,取賊所有歸。是后他賊憚之,不敢過其莊云。此壯者膽勇,一時何減班定遠,使室家無恙;或傭工而售,亦且安然不圖矣。人急計生,信夫!
【解評】
先下手為強講究快攻,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行的閃電戰。因此,貴在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哥舒翰、李光弼除惡
【原文】
唐哥舒翰為安西節度使,差都兵馬使張擢上都奏事,逗留不返,納賄交結楊國忠。翰適入朝,擢懼,求國忠除擢御史大夫兼劍南西川節度使。敕下,就第①謁翰。翰命部下捽②于庭,數其罪,杖殺之,然后奏聞。帝下詔褒獎,仍賜擢尸,更令翰決尸一百。〔邊批:圣主。〕
【譯文】
唐玄宗時,哥舒翰出任安西節度使,有一次派都兵馬使張擢進京奏事,張擢竟逗留不歸,并賄賂結交楊國忠。正巧哥舒翰有事要入朝奏報,張擢心虛害怕,就要求楊國忠任命他為御史大夫兼劍南西川節度使。朝廷的詔命下達后,張擢就親自到哥舒翰的府第拜見。哥舒翰一見張擢來,就命令手下將他抓到庭中,一一陳述他的罪狀,再將他杖打而死,然后將處死張擢的經過奏報朝廷。玄宗下詔褒獎他處理得當,還把張擢的尸首賜還他,讓他親手再鞭打尸首一百下。
【注釋】
①就第:指張擢親自到哥舒翰在都之府第。
②捽(zuó):揪,抓。
【原文】
太原節度王承業,軍政不修。詔御史崔眾交兵于河東,眾侮易承業,或裹甲持槍突入承業廳事,玩謔之。李光弼聞之,素不平。至是交眾兵于光弼,眾以麾下來,光弼出迎,旌旗相接而不避。李光弼怒其無禮,又不即交兵,令收系之。頃中使至,除眾御史中丞,懷其敕,問眾所在,光弼曰:“眾有罪,系之矣。”中使以敕示光弼,光弼曰:“今只斬侍御史;若宣制命,即斬中丞;若拜宰相,亦斬宰相。”中使懼,遂寢之而還。翼日,以兵仗圍眾至碑堂下,斬之。威震三軍,命其親屬吊之。
【譯文】
太原節度使王承業治軍散漫。皇帝命御史崔眾奉詔接管王承業的軍隊,轉交給河東節度使李光弼,崔眾十分輕視王承業,甚至縱容自己的部下全副武裝地闖進王承業的府衙,開玩笑戲弄他。李光弼聽說這件事后,一直憤憤不平。等到崔眾將王承業的軍隊轉交給李光弼時,由于崔眾是打著御史的旗號而來,所以李光弼只得出營迎接,兩軍旗幟相遇,崔眾卻不回避。李光弼對于崔眾的傲慢無禮非常氣憤,再加上崔眾又不立即交出軍隊,于是就派兵將崔眾抓了起來。這時皇宮宦官來到河東,要任命崔眾為御史中丞,并手持詔書問李光弼,崔眾在什么地方?李光弼答道:“崔眾犯法,我已經將他逮捕治罪。”宦官把詔書拿給李光弼看,李光弼說:“現在只是斬殺了一位侍御史;如按詔命,那就等于殺了一位御史中丞;如果他被任命為宰相,也就等于殺死一位宰相。”宦官一聽心里非常害怕,就帶著詔書回京。第二天,李光弼用兵仗將崔眾押到碑堂下斬殺,威震三軍,還讓崔眾的親屬來祭吊。
【夢龍評】
或問擢與眾誠有罪,然已除西川節度使及御史中丞矣,其如王命何?蓋軍事尚速,當用兵之際而逗留不返、擁兵不交,皆死法也。二人之除命必皆夤緣得之,而非出天子之意者,故二將得伸其權,而無人議其后耳。然在今日,莫可問矣。
【解評】
斬草除根的目的是穩當地消除危險因素,使其不能繼續為害,而不能簡單地從個人目的上理解。如果把斬草除根簡單地理解為滅口了事,那就還沒有理解這一智謀的實質。
張詠善治
【原文】
張詠在崇陽,一吏自庫中出,視其鬢旁下有一錢,詰之,乃庫中錢也。詠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錢何足道,乃杖我耶?爾能杖我,不能斬我也!”詠筆判云:“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自仗劍下階斬其首。申府自劾。崇陽人至今傳之。
【譯文】
張詠在崇陽為官時,有一次,一名官員從府庫中走出,張詠見他鬢發下夾帶一枚錢幣,就責問他,原來是府庫中的錢。張詠命人杖打這名官員,官員生氣地說:“一枚錢幣有什么了不起,竟然要鞭打我!量你也只敢打我,總不能殺我吧!”張詠提筆判道:“一天取錢一枚,千日后就已取得千枚,長時間地累積,即使繩索也能鋸斷木條,滴水也能穿透石塊。”寫完,親自提著劍走下臺階,斬下那名官員的頭,然后再到府衙自我彈劾。崇陽百姓至今仍傳誦此事。
【原文】
詠知益州時,嘗有小吏忤詠,詠械其頸,吏恚曰:“枷即易,脫即難。”詠曰:“脫亦何難?”即就枷斬之,吏俱悚懼。
【譯文】
張詠任益州知府時,有一名小吏冒犯張詠,張詠命人在他脖子上戴上刑具,小吏生氣地說:“你給我戴上刑具容易,但要我脫下就難了。”張詠說:“脫下來有何難處?”說完就砍下仍戴著枷鎖的小吏的腦袋,其他官吏看后都悚懼不安。
【夢龍評】
若無此等膽決,強橫小人,何所不至?
【原文】
賊有殺耕牛逃亡者,公許自首。拘其母,十日不出,釋之;再拘其妻,一宿而來。公斷曰:“拘母十夜,留妻一宿,倚門之望何疏?結發之情何厚?”就市斬之。于是首身者繼至,并遣歸業。
【譯文】
有名賊人殺了耕牛后畏罪逃逸,張詠答允賊人如果出面自首就不再追究,但賊人卻一直不肯投案。張詠拘留賊人的母親十天,見賊人仍不出面,就下令釋放他的母親,再拘留他的妻子,僅一夜,賊人就投案自首。張詠判道:“拘留母親十天都不來,拘留妻子一夜就前來自首,為什么母親的養育之恩如此淡薄,夫妻結發之情如此濃厚?”于是在市集處斬賊人。而其他被判死罪的人紛紛出面自首。張詠也實踐諾言,命他們各自返鄉種田。
【夢龍評】
袁了凡曰:“宋世馭守令之寬,每以格外行事,法外殺人。故不肖者或縱其惡,而豪杰亦往往得借以行其志。今守令之權漸消,自笞十至杖百僅得專決,而徒一年以上,必申請待報,往返詳駁,經旬累月。于是文案益繁,而狴犴之淹系者亦多矣!”子猶曰:“自雕蟲取士,資格困人,原未嘗搜豪杰而汰不肖,安得不輕其權乎?吾于是益思漢治之善也!”
【解評】
世上如果少了這些有膽量,果斷的官員,強橫小人更會為所欲為了。正所謂“殺雞給猴看”。
黃蓋肅石城 況鐘鎮蘇州
【原文】
黃蓋嘗為石城長。石城吏特難檢御,蓋至,為置兩掾,分主諸曹,教曰:“令長不德,徒以武功得官,不諳文吏事。今寇未平,多軍務,一切文書,悉付兩掾,其為檢攝諸曹,糾摘謬誤。若有奸欺者,終不以鞭樸相加!”教下,初皆怖懼恭職,久之,吏以蓋不治文書,頗懈肆。蓋微省之,得兩掾不法各數事,乃悉召諸掾,出數事詰問之,兩掾叩頭謝,蓋曰:“吾業有敕,終不以鞭樸相加,不敢欺也。”竟殺之,諸掾自是股栗,一縣肅清。
【譯文】
黃蓋曾擔任過石城縣令。石城的屬吏特別難以統領管束。黃蓋到任后,就設置兩個助手,主管各曹事務。黃蓋召集所有僚屬說:“我的德行淺薄,只是因為立了戰功才得官職,所以根本不懂公文及官場。現在賊寇還沒有平息,軍務繁重,所以一切文書全交付兩個助手處理,并負責督導各部門,糾舉僚屬失誤。如果有人虛偽欺瞞,我是不會用鞭杖之刑的。”命令宣布后,剛開始各僚屬還能盡忠職守,時間長了,有些屬吏認為黃蓋看不懂公文,就開始怠惰放肆。黃蓋略加注意后,發覺兩個助手各有幾件不法的事,于是召集所有僚屬,舉出不法的事。兩個助手嚇得叩頭認錯,黃蓋說:“我早就有話在先,我不用鞭杖打你們,我不敢誆騙你們。”說完,竟下令斬首。各僚屬嚇得兩腿發抖,官府從此變得政治清明。
【原文】
況鐘,字伯律,南昌人,始由小吏擢為郎,以三楊特薦為蘇州守。宣廟賜璽書,假便宜。初至郡,提控攜文書上,不問當否,便判“可”。吏藐其無能,益滋弊竇。通判趙忱百方凌侮,公惟“唯唯”。既期月,一旦命左右具香燭,呼禮生來,僚屬以下畢集,公言,有敕未宣,今日可宣之:內有“僚屬不法,徑自拿問”之語,于是諸吏皆驚。禮畢,公升堂,召府中胥,聲言“某日一事,爾欺我,竊賄若干,然乎?某日亦如之,然乎?”群胥駭服,公曰:“吾不耐多煩!”命裸之,俾隸有力者四人,舁一胥擲空中。立斃六人,陳尸于市。上下股栗,蘇人革面。
【譯文】
況鐘,字伯律,南昌人,最初由一名小吏提升為郎中,最后由于楊士奇、楊溥、楊榮的推薦,當上了蘇州太守。宣宗曾賜他璽書,準他可持璽書自行處理事務。況鐘初到任時,小吏拿著文書來請示,況鐘不問事件對否,一律批示“可以”。屬吏都認為他無能,以致諸弊叢生,漏洞越來越多。當時的通判趙忱,更是對他百般嘲弄,但況鐘卻仍頻頻點頭稱是。況鐘到任滿一個月后,一天,他命左右的人準備香燭并召來禮官,命全體僚屬集合,況鐘說有一封詔書還沒有宣布,今天就向大家宣布。當大家得知詔書中有“所屬官員如果有不法之事,況鐘有權自行審問”時,全都被嚇呆了。行禮完畢后,況鐘升堂,召來府中書記官,厲聲質問道:“某日發生某事,你背著我曾收受賄款若干,可有此事?某日也是如此,對嗎?”群吏不由既怕又服。況鐘說:“我這個人最沒耐性。”說完,命人剝下貪吏的衣服,再命四名力士將貪吏拋舉空中摔地而死,一會兒就處死了六人,并將尸首陳列市集。大小官員都嚇得腿打哆嗦,此后蘇州的官吏都洗心革面,改正前非。
【夢龍評】
蓋武人,鐘小吏,而其作用如此。此可以愧口給之文人,矜莊之大吏矣!王晉溪云:“司衡者,要識拔真才而用之,甲未必優于科,科未必皆優于貢,而甲與科、貢之外,又未必無奇才異能之士。必試之以事,而后可見。如黃福以歲貢,楊士奇以儒士,胡儼以舉人,此皆表表名臣也。國初,馮堅以典史而推都御史,王興宗以直廳而歷布政使,唯為官擇人,不為人擇官,所以能盡一世人才之用耳!”
況守時,府治被火焚,文卷悉燼,遺火者,一吏也。火熄,況守出坐礫場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歸舍,亟自草奏,一力歸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當死,況守嘆曰:“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當哉!”奏上,罪止罰俸。公之周旋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無怨。使以今人處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況肯代人受過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
【解評】
黃蓋為武將出身,況鐘為小吏出身,但他們的做法和見識使那些只會說不會做的人感到慚愧。人才并不難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才能和能力。但是否是人才,一定要經由事實的驗證才能得知。
宗汝霖平抑物價
【原文】
金寇犯闕,鑾輿南幸。賊退,以宗公汝霖尹開封。初至,而物價騰貴,至有十倍于前者。郡人病之,公謂參佐曰:“此易事,自都人率以飲食為先,當治其所先,緩者不憂于平也。”密使人問米麥之值,且市之。計其值,與前此太平時初無甚增,乃呼庖人取面,令作市肆籠餅大小為之,乃取糯米一斛,令監軍使臣如市酤醞酒,各估其值,而籠餅枚六錢,酒每觚七十足,出勘市價。則餅二十,酒二百也,公先呼作坊餅師至,諷之曰:“自我為舉子時來京師,今三十年矣,籠餅枚七錢,而今二十,何也,豈麥價高倍乎?”餅師曰:“自都城經亂以來,米麥起落,初無定價,因襲至此,某不能違眾獨減,使賤市也。”公即出兵廚所作餅示之,且語之曰:“此餅與汝所市重輕一等,而我以目下市直,會計薪面工值之費,枚止六錢,若市八錢,則有二錢之息,今為將出令,止作八錢,敢擅增此價而市者,罪應處斬,且借汝頭以行吾令也。”〔邊批:出令足矣,斬之效曹瞞故智,毋乃太甚?〕即斬以徇,明日餅價仍舊,亦無敢閉肆者。次日呼官沽任修武至,訊之曰:“今都城糯米價不增,而酒值三倍,何也?”任恐悚以對曰:“某等開張承業,欲罷不能,而都城自遭寇以來,外居宗室及權貴親屬私釀甚多,不如是無以輸納官曲之值與工役油燭之費也。”公曰:“我為汝盡禁私釀,汝減值百錢,亦有利入乎?”任叩額曰:“若爾,則飲者俱集,多中取息,足辦輸役之費。”公熟視久之,曰:“且寄汝頭頸上,出率汝曹即換招榜,一觚止作百錢,是不患乎私醞之攙奪也!”明日出令:“敢有私造曲酒者,捕至不問多寡,并行處斬。”于是傾糟破觚者不勝其數。數日之間,酒與餅值既并復舊,其他物價不令而次第自減,既不傷市人,而商旅四集,兵民歡呼,稱為神明之政。時杜充守北京,號“南宗北杜”云。
【譯文】
北宋時,金人進犯京師,皇帝逃到南方。金人退兵后,宗汝霖奉命任開封府尹。初到開封時,物價暴漲,價錢幾乎要比以前貴上十倍,百姓很是擔憂。宗汝霖對屬下說:“這是很容易的事情,人以食為先,先從解決日常飲食開始,等民生物資價格平穩后,其他的物價還怕不回跌嗎?”于是暗中派人到市集購買米面,回來估算價格,和以前太平時相差無幾。于是召來府中廚役,命他制作市場銷售的各種大小尺寸的糕餅,另外取來一斛糯米,然后命人到市集購買一斛糯米所能釀成的酒,結果計算出每塊糕餅的成本是六錢,每觚酒是七十錢,但一般市價卻是糕餅二十錢,酒二百錢。宗汝霖先召來作坊間制餅的師傅,質問他說:“從我中舉人后入京,到今天已經三十年了。當初每塊糕餅七錢,現在卻漲到二十錢。這是為什么呢?難道是谷價高漲了好幾倍?”糕餅師傅說:“自從京師遭逢戰火后,米麥的價格時起時落沒有一定,但糕餅的價格卻一直沿襲過去的高價而沒有改變,我也不能擾亂市場,獨自降價。”宗汝霖命人拿出廚役所做的糕餅,對那名師傅說:“這餅和你所賣餅的重量相同,而我以現今成本加上燒的柴重新計算后,每塊糕餅的成本是六錢,如果賣八錢,那么就有二錢的利潤。所以從今天開始我下令,每塊糕餅只能賣八錢,誰敢擅自加價者就判死罪。現在請借給我你的人頭,以執行我的命令。”說完下令處斬,并將廚師的人頭掛在市場里。第二天,餅價回復舊價,也沒有任何一家商戶敢罷市。又過了一天,宗汝霖召來掌官酒買賣的任修武,對他說:“現在京師糯米價格并沒有漲,但酒價卻漲了三倍,是什么原因呢?”任修武惶恐地答道:“我們開張售樓,想不干都不行。自從京師遭金人入侵后,皇室及有權有勢的人的親屬私自釀酒的很多,不加價無法繳納官稅,發放工人工資、照明燭火等開支費用。”宗汝霖說:“如果我為你取締私酒,而你減價一百錢,是否還有利潤呢?”任修武叩頭說:“如果真能取締私酒,那么百姓都會向我買酒,薄利多銷,應該足夠支付稅款及其他費用。”宗汝霖審視他許久后,說:“你這顆腦袋暫且寄存在你的脖子上,你趕緊帶著你的手下換貼公告:一觚只賣一百錢,那你所擔心的私酒猖獗的情形就不會再危害你了。”第二天,宗汝霖貼出告示:“凡敢私自釀酒者,一經查獲,不論數量多少,一律處斬。”于是釀私酒者紛紛將酒倒掉并搗毀酒器。短短幾天之內,餅與酒都恢復舊價,而其他的物價也紛紛下跌。這樣一來,既不干擾市場交易,又吸引各地商人云集,百姓高興地推舉他為“神明之政”。當時杜充防守北京,治理得也很好,人稱“南宗北杜”。
【夢龍評】
借餅師頭雖似慘,然禁私釀,平物價,所以令出推行全不費力者,皆在于此。亦所謂權以濟難者乎?當湖馮汝弼《祐山雜記》云:“甲辰兇荒之后,邑人行乞者什之三,逋負者什之九。明年,本府趙通判臨縣催征,命選竹板重七斤、桚長三寸者,邑人大恐,或誑行乞者曰:‘趙公領府庫銀三千兩來賑濟,汝何不往?’行乞者更相傳播,須臾數百人相率詣趙。趙不容入,則叫號跳躍,一擁而進,逋負者隨之,逐隸人,毀刑具,呼聲震動。趙惶懼莫知所措。余與上莘輩聞變趨入,趙意稍安,延入后堂。則擊門排闥,勢益猖獗。問欲何為,行乞者曰:‘求賑濟。’逋負者曰:‘求免征。’趙問為首者姓名,余曰:‘勿問也,知其姓名,彼慮后禍,禍反不測,姑順之耳。’于是出免征牌,及縣備豆餅數百以進,未及門輒搶去,行乞者率不得食。抵暮,余輩出,則號呼愈甚,突入后堂矣!趙慮有他變,逾墻宵遁。自是民頗驕縱無忌。又二月,太守郭平川應奎推為首者數人于法,即惕然相戒,莫敢復犯矣。向使趙不嚴刑,未必致變;郭不正法,何由弭亂?寬嚴操縱,唯識時務者知之。”
【解評】
宗汝霖借蛋糕師傅的人頭的做法,雖然看來有些殘忍,但日后能禁釀私酒、平穩物價,命令得以完全徹底執行,毫不費力,都是因為有這事例在先。這也正是所謂的“權以濟難”。但是也不能一味地嚴酷,一定要把握好尺度。
蘇不韋復仇
【原文】
東漢蘇不韋,父謙,嘗為司隸校尉,暠挾私忿論殺。不韋時年十八,載喪歸鄉,瘞而不葬,仰天嘆曰:“伍子胥獨何人也!”遂藏母武都山中,〔邊批:要緊。〕變姓名,盡以家財募劍客,邀暠于諸陵間,不值。久之,暠遷大司農。時右校芻廥①在寺北垣下,不韋與親從兄弟潛入廥中,夜則鑿地,晝則伏匿,如是則經月,遂達暠寢室。出其床下,會暠如廁,殺其妾及小兒,留書而去,〔邊批:好漢。〕暠大驚,自是布棘于室,以板籍地,一夕九徙。不韋知其有備,即日夜馳至魏郡,掘其父阜冢,取阜頭以祭父,又標之市曰:“李暠父頭。”暠心痛不敢言,憤恚嘔血死。不韋于是行喪,改葬父。
【譯文】
東漢人蘇不韋的父親蘇謙,曾當過司隸校尉。李暠由于跟蘇謙有私怨,竟誣告蘇謙,使蘇謙含冤被殺。蘇不韋當時才十八歲,他將父親的遺體運回鄉,掩埋在土里并沒有舉行葬禮,仰天長嘆說:“難道天下就只有一位伍子胥嗎!”于是他就把母親安頓在武都山中,然后隱姓埋名,散盡家財來招募劍客,等候李暠到諸陵參拜,但一直沒有合適的機會下手。不久,李暠調任為大司農,手下一名右校官家中存放草料的倉庫就位于府衙北側,右校官跟蘇不韋的拜把兄弟很要好。于是蘇不韋等人就潛伏在倉庫中,為避人耳目,他們晚上挖掘地道,白天不出門,大約經過一個多月,終于打通一條通往李暠寢室的地道。一天,蘇不韋從李暠的床下出來,正巧李暠去廁所,于是蘇不韋殺死他的侍妾和兒子,然后留下一封信離去。李暠回房后大驚失色,但是又找不出兇手,只好在屋舍布滿荊棘,并在地面鋪上木板,一夜之間竟然換九個地方睡覺。蘇不韋見李暠已有所防備,就連夜騎馬前往魏郡,挖開李暠父親的墳墓,砍下李父的頭來祭奠自己的父親,然后又在李父頭上寫上“李暠之父”四個大字,掛在城內。李暠看了,痛楚萬分,可又不敢說,最后竟因激憤,吐血而死。這時蘇不韋才為父親行喪禮,改葬在祖墳。
【注釋】
①廥(kuài):存放草料的房舍。
【夢龍評】
郭林父論曰:“子胥猶見用強吳,憑闔閭之威,而蘇子力止匹夫,功隆重千乘,比子胥尤過云。”子猶曰:“李暠私忿不戢,辱及墓骨,妻子為戮,身亦隨之,為天下笑,可謂大愚!然能以私忿殺其父,而竟不能以官法治其子,何也?將俠士善藏,始皇之威,猶不行于博浪,況他人乎?顧子房事秘,無可物色,而茲留書標市,顯行其意,莫得而誰何之,不獨過子胥,且過子房矣!東漢尚節義,或憐其志節而庇護之未可知。要之一夫含痛,不報不休,死生非所急也,不韋真杰士哉!”
楚悼王薨,貴戚大臣作亂,攻吳起。起走之王尸而伏之,擊起之徒因射起并中王尸。既葬,肅王即位,使令尹盡誅為亂者,坐起夷宗者七十家。齊大夫與蘇秦爭寵,使人刺之,不死,殊而走,齊王求賊不得,蘇秦且死,乃謂齊王曰:“臣即死,車裂臣以徇于市,曰:‘蘇秦作亂于齊。’如此則臣之賊必得矣。”于是如其言,而殺蘇秦者果自出,齊王因而誅之。若起與秦,身死而能以術自報其仇,智更足多矣。
【解評】
蘇不韋僅憑一人之力,報了殺父之仇。而李暠由于挾怨誣告,竟然禍及妻子兒女,并且辱及父親尸骨,到最后連自己也被氣得吐血而死。蘇不韋在報仇的同時,并非是一味蠻干,也重復利用了智慧。
陳星卿懲治惡霸
【原文】
嘉定、青浦之間有村焉。陳星卿者,年少高才,貧不遇,訓蒙村中,人未之奇也。村有寡婦,屋數間,田百余畝,有子方在抱。侄欺之,陰獻其產于勢家子,得蠅頭,遁去。勢家子擇吉往閱新莊,而先期使干仆持告示往逐寡婦。寡婦不知所從來,抱兒泣于門,鄉人俱憤憤,而愛莫能助。星卿適過焉,叩得其故,謂鄰人曰:“從吾計,保無恙。”鄰人許之,令寡婦謹避他處。明日,勢家子御游船,門客數輩,簫鼓競發,從天而下。既登岸,指揮灑掃,懸匾,召諭諸佃,粗畢,往田間布席野飲,星卿率鄉之強有力者風雨而至,舉槍摏其舟,舟人出不意,奔告主人。主人趨舟,舟既沉矣,〔邊批:快。〕遙望新莊,所懸匾已碎于街,眾洶洶索斗,乃懼而竄,方召主文謀訟之,而縣牒已下。〔邊批:又快。〕蓋嘉定新令韓公頗以扶抑為己任,星卿率其鄰即日往控,呈詞既美,情復慘激,使捕衙往視,則匾及舟在焉。勢家子使人居間,終不聽,竟置諸干仆及寡婦之侄于法。寡婦鬻其產而他適,星卿遂名重郡邑間。
【譯文】
嘉定、青浦之間有個小村落,住著一位叫陳星卿的人,他雖年紀輕學識高,但一直懷才不遇,所以生活貧困,平日靠在村中教人讀書習字維持生活,村民也看不出他有異于常人的地方。村里有位寡婦,有幾間屋舍及百畝田地,還有一名在襁褓中的兒子。寡婦的侄子常常欺負他們,竟暗中將寡婦的房舍田產獻給當地有權勢的惡霸之子,得了點小利,然后自己逃跑了。惡霸之子選了個吉日前往接收新產業,并事先命手下拿著告示到寡婦家,要寡婦搬走。寡婦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只好抱著兒子,站在門外哭泣。鄉人知道此事后,都為寡婦感到憤憤不平,卻又愛莫能助。正巧陳星卿經過此地,問明原因,對鄉人說:“只要肯聽我的話,保證寡婦沒事。”鄉人點頭表示愿意配合。陳星卿要寡婦先暫時住在其他地方。第二天,惡霸之子帶著一群門客搭乘游船,鼓樂齊奏,仿佛從天而降。上岸后,惡霸之子就指揮仆人打掃屋舍,懸掛匾額,召集佃農訓話,一切結束后,便到鄉間席地野宴。陳星卿帶領一批強壯的村夫,如急風暴雨般地來到岸邊,拿著長矛搗毀他們的船只,船夫在倉皇中飛奔告知主人,等到主人趕到岸邊時,船早已沉入水中了。惡霸之子遠望田莊,只見所懸掛的匾額已被人砸爛,又見眾人氣勢洶洶地要與他們搏斗,就害怕地拔腿就跑。正想召來師爺謀求對策時,縣府的公文已經下達。原來新上任的縣令韓公,以伸張正義為己任,陳星卿率領村民在毀船后,立即趕往官府投訴,訴狀用辭典雅,情節感人。縣令于是命衙役前去查證,見匾額及船只等證物俱在。惡霸之子雖托人調停,但韓公根本不予理會,終于將一批惡人及寡歸的侄子繩之以法。此后,寡婦變賣了產業遷居到他地。而陳星卿的名聲也在州縣大噪。
【夢龍評】
郡中得星卿數輩,勢家子不復橫矣。保小民,亦所以保大家也。雖然,星卿之敢于奮臂者,乘新令扶抑之始,用其膽氣耳,星卿亦可謂智矣!
【解評】
膽量與智謀并存,是取勝的法寶。郡中如果多幾個像陳星卿這種人,那么惡霸也不敢到處橫行了。保護百姓就是保護自己,然而,陳星卿能及時把握新上任縣令有伸張正義之心,敢放膽懲治惡徒,也真可說是一位智者。
薛元賞杖殺軍將
【原文】
李相石在中書,京兆尹薛元賞嘗謁石于私第。故事,百僚將至相府,前驅不復呵。元賞下馬,石未之知,方在廳,若與人訴競者。元賞問焉,曰:“軍中軍將。”元賞排闥進曰:“相公朝廷大臣,天子所委任,安有軍中一將而敢無禮如此?夫綱紀凌夷,猶望相公整頓,豈有出自相公者耶?”即疾趨而去,顧左右:“可便擒來。”時仇士良用事,其輩已有訴之者,宦官連聲傳士良命曰:“中尉奉屈大尹。”元賞不答,即命杖殺之。士良大怒,元賞乃白衣請見士良,士良出曰:“何為擅殺軍中大將?”元賞具言無禮狀,且曰:“宰相,大臣也;中尉,亦大臣也。彼既可無禮于此,此亦可無禮于彼乎?國家之法,中尉宜保守。一旦壞之可惜,某已白衫待罪矣。”士良以其理直,顧左右取酒飲之而罷。
【譯文】
唐朝李石任宰相時,京兆尹薛元賞到他家中去拜訪。按照往例:百官將到相府時,前面的儀仗隊不可再呼喝開道。薛元賞已經在門口下馬,但李石并不知道有客人來,好像正與人在大廳爭吵。薛元賞問旁人李石在與誰爭吵?旁人答道:“是位軍中將領。”薛元賞推門進去,對李石說:“相公您身為朝廷大臣,接受天子的任命委托,怎能容許一名軍中將軍對您如此無禮呢?當今朝廷綱紀敗壞,還希望能借相公之力大加整頓,相公又怎么能容忍做出這種敗壞禮儀綱紀的事呢?”說完立即策馬離去,并回頭命左右:“將那位將領拿下。”當時正是仇士良當權,已有人將此事報告給他。仇士良命宦官傳令給薛元賞:“中尉請您屈駕光臨。”薛元賞一句話沒說,就命人將那軍中將領杖打而死。仇士良得知大為生氣,薛元賞卻脫下官服,一身白衣求見仇士良。仇士良見了薛元賞說:“為什么要擅自斬殺一名軍中大將?”薛元賞于是訴說當時那名將領無禮的情形,并且說:“宰相是朝廷大臣,中尉也是朝廷大臣,他既然可對這人無禮,也可對其他人無禮。國家禮法,中尉應當謹守維護,因為綱紀一旦破壞,要想再重建就困難了。薛某話已說完,現在已準備好領罪。”仇士良聽了認為有理,便命左右備酒款待,不再追究軍官被殺之事。
【解評】
薛元賞處死了那個將領,打擊了宦官仇士良的氣焰,但又以國家的禮法來說明自己做的沒有錯,使得仇士良也無話可說。薛元賞不僅正直,而且也很有智慧。跟權貴作斗爭,不能只靠蠻力和勇氣,更要用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