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學《直之忍第五十四》譯文與賞析
直之忍第五十四
直之忍第五十四
晉有伯宗,直言致害;雖有賢妻,不聽其戒。
札愛叔向,臨別相勸;君子好直,思免于難。
直哉史魚,終身如矢。以尸諫君,雖死不死。夫子稱之,聞者興起。
時有污隆,直道不容。曲而如鉤,乃得封侯。直而如弦,死于道邊。枉道事人,隳名喪節;直道事人,身嬰本鐵。噫,可不忍歟!
【譯文】
《左傳》載:晉國大夫伯宗,為人耿直,剛正不阿,直言不諱,其妻常常勸誡他說:“直言易招致禍害”,他聽不進,后遭人誣陷而被殺。
吳公子季札曾在離開晉國時,勸告好友晉國大夫叔向說:“你為人處世十分正直,但是一定要考慮怎樣才能避免災禍的降臨。”
《論語》載孔子感慨地說:“史魚真是正直啊,一生都像箭一樣耿直。直到死了的時候,還要用尸體來繼續向君主進諫,雖死猶生。”孔夫子給予了史魚極高的評價,眾人開始紛紛效仿史魚的耿直行為。
道理有興盛的時候,亦有虧損的時候,但正確的道理和正確的原則卻很難被人們接受,總會遭到排斥。柳下惠三次被罷官的經歷,使他清醒地認識到了這個道理。
東漢胡廣、趙戒因為世故圓滑,彎曲如鉤,最終被封了侯;而李固、杜喬因為剛正不阿,正直如弦,結果被人殺害。應驗了當時京都盛行的童謠:“正直如弦,死于道邊;彎曲如鉤,反而封侯。”
用違背道義、逢迎權勢的態度來處世,最終會毀壞名氣、喪失氣節;而用正直之道來處世,也可能會受到剪去毛發,鎖在鐵器上的恥辱。啊!正直雖然是美好的品行,但為了更好地堅持正義和保存自己,必要的時候還是得忍耐住率直之行啊!
【評析】
為人正直、剛正不阿,是千百年來人們一直頌揚的美德。在現實生活中,有時候太過正直的人可能會遭受更多的打擊和磨難。所以,正直固然可敬,但是有時為了保存和珍惜自己,還是要適當忍耐一下。
典例闡幽 直言易招致禍害
西漢元帝時,元帝的老師蕭望之正直無私,當時朝中權貴石顯胡作非為,蕭望之十分不滿,一有機會就會對漢元帝說石顯在外邊辦了很多壞事,讓元帝懲罰他。石顯送了很多東西給蕭望之想拉攏他,可是都沒有成功。蕭望之一直和石顯及其黨羽堅持斗爭,從沒有妥協的時候。
元帝為了維護石顯,就多次對蕭望之說:“群臣之中,只有你反對石顯,是不是你對他有誤解呢?我重用他是看中了他的辦事能力,如果有什么小毛病,那么我也不想深究,畢竟人無完人嘛。你還是不要揪住他不放了。”
蕭望之為此每次都和元帝有一番爭論。一次,他激動之下,直接指責元帝包庇石顯,縱容他違法作惡,他說:“皇上如果不處處袒護他,石顯就不會那猖狂了。現在他大權在握,群臣因為害怕他報復才不敢反對他,這樣一來,大臣中連一個說真話的人也沒有了。難道皇上還要怪我說實話嗎?”
元帝聽了心里很不高興,但又拿這位剛正無私的老師沒辦法,只好說:“別人不那么做,自有他們的道理,你為什么不學學他們呢?雖然你是我的老師,可畢竟我是君你是臣,這樣對我說話,實不應該啊。”
蕭望之勸漢元帝懲辦石顯的同時,石顯和他的黨羽也一心想除掉蕭望之,他們多次聯名誣告蕭望之貪贓枉法。元帝了解蕭望之的為人,他對石顯說:“蕭望之一向清廉如水,這個我最清楚,你就不要陷害他了,你與他不和,就應當設法化解怨恨,而不是互相作對。如果你真有誠意,那么就去拜訪他吧!”
石顯明白元帝還不忍舍棄蕭望之,只好硬著頭皮來到蕭望之府中,他擠出笑臉說:“你是皇上的老師,皇上都敬你,何況我呢?我無心和你作對,皇上也讓我們和好,你就高抬貴手吧!”
蕭望之一臉嚴肅,不為所動,說:“你我不是個人恩怨,而是忠奸之爭,絕沒有和好的可能。我這個人天不怕地不怕,你就別抱幻想了。要想讓我和你在朝廷上和和氣氣的,除非江河都倒流!”
石顯一聽,鼻子都氣歪了,他見“和好”無望,就恨恨地離開了,從此發誓要把蕭望之除掉。石顯走后,蕭望之的家人對蕭望之說:“石顯屈尊前來,一定出自皇上的授意,你當面斥責他,就是不給皇上面子,這樣皇上也會不高興的。你以一人之力和群奸對抗,實在太危險了,還是暫且忍耐一下為好。”
蕭望之說:“自古忠奸不能相容,不鏟除石顯,我是不會罷手的。我是皇上的老師,皇上即使不支持我,也不會把我怎么樣;你們不要為我的安危擔心了。”
后來石顯等人誣陷蕭望之結黨營私,這一次元帝非常憤怒,他下令把蕭望之關入獄中。后來經過調查,發現根本沒有這回事,完全是石顯誣告的?元帝放了蕭望之,但還是免除了他的官職。過了不久,元帝覺得自己做得可能有些過分了,有些后悔,就又恢復了蕭望之的官職。但是對于誣告的石顯等人卻沒有做出什么責罰,還對蕭望之說:“我不忍傷害你,因為你是我的老師。你若能和百官和平相處,免去我的煩憂,那我是最高興的。”
可是蕭望之仍然堅持與石顯勢不兩立。
石顯等人見蕭望之官復原職了,不禁又恨又妒,他們擔心蕭望之會報復自己,就以蕭望之的兒子曾上書申冤為由,誣陷蕭望之縱子犯上,犯了大不敬的重罪。
后來,元帝又命人把蕭望之逮捕入獄。蕭望之對元帝十分失望,他忍受不了兩番入獄的侮辱,自殺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