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1]
張元干
【原文】
夢繞神州[2]路。
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3]。
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4]?
聚萬落千村狐兔[5]。
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6]。
更南浦,送君去[7]。
涼生岸柳催殘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8]。
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
雁不到,書成誰與?
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9]?
舉大白,聽金縷[10]。
【注釋】
[1]胡邦衡:胡銓,字邦衡,宋高宗朝進士,曾任樞密院編修官,是南宋初期堅持抗金的著名愛國人士。待制:朝廷顧問官。胡銓于多年后才任此職,這里的“待制”二字恐為后人所加。新州:今廣東新興。詞題又作《送胡邦衡謫新州》。
[2]神州:此處指中原淪陷地區。
[3]畫角:古管樂器。傳自西羌。形如竹筒,本細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因表面有彩繪,故稱。故宮:指北宋故都汴京的宮殿。離黍:表達亡國之悲。語出《詩經·王風·黍離》“彼黍離離”,詩句描寫周平王東遷后,西周故都荒涼,宮殿舊址長滿莊稼,表現亡國的感慨。
[4]底事:何事。昆侖:昆侖山。砥柱:砥柱山,在黃河中。傾砥柱,比喻北宋政權的崩潰。九地:九州之地,即指遍地。黃流亂注:以黃河泛濫成災比喻金人的入侵。
[5]狐兔:比喻金兵。
[6]狐兔:比喻金兵。
[7]南浦:泛指送別之地。
[8]耿:明亮。斜河:銀河斜轉,表示已經夜深。
[9]肯:豈肯。兒曹:小兒女輩。爾汝:指以你我相稱。
[10]大白:酒盞名。金縷:即指《賀新郎》詞。《賀新郎》也稱《金縷曲》《金縷詞》《金縷歌》《金縷衣》。
【作者】
張元干(1091~約1161年),字仲宗,號蘆川居士、真隱山人,晚年自稱蘆川老隱。蘆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鎮月洲村人)。歷任太學上舍生、陳留縣丞。金兵圍汴,秦檜當國時,入李綱麾下,堅決抗金,力諫死守。曾賦《賀新郎》詞贈李綱,后秦檜聞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爾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鄉,卒年約七十,歸葬閩之螺山。張元干與張孝祥一起號稱南宋初期“詞壇雙璧”。
【賞析】
這首詞作于宋高宗紹興十二年(1142年)。樞密院編修胡銓遭受秦檜等人迫害,除名押送新州(今廣東新興縣)編管。當時張元干寓居三山(今福州市),不顧個人安危,寫了這首詞送給他,并與之餞別。這不僅表現了作者剛正不阿、堅持正義的斗爭精神,而且詞中通過獨特的藝術構思,抒發作者的“抑塞磊落之氣”,構成了沉郁悲壯的詞風。張元干后因此詞而被捕下獄,并被削職為民。
此詞上片述時事。“夢繞神州路”四句為第一層,寫中原淪陷的慘狀;“底事昆侖傾砥柱”三句為第二層,嚴詞質問悲劇產生的根源;“天意從來高難問”至“送君去”為第三層,感慨時事,點明送別。詞人以黃流、狐兔比喻入侵的金人,形象地表現了金人入侵給神州大地造成的沉重災難,字里行間充滿了對侵略者的痛恨和對投降派的憎惡。宋朝的臣民、中原的百姓為何要遭此劫難?可是上蒼高遠,天意難以追究;人生如白駒過隙,容易衰老,一腔悲憤又很難找到知己傾訴,更何況在南浦送別友人,這豈不讓我又少了一個可以訴說悲憤的知己?上片以懷念故國起,繼而描寫中原淪陷的慘狀,抒發了對時事的悲憤,結尾處點出送別,由此過渡至下片。
下片敘別情。“涼生岸柳催殘暑”至“斷云微度”為第一層,狀別時景物;“萬里江山知何處”至“書成誰與”為第二層,設想別后之心情;“目盡青天懷今古”至最后為第三層,遣愁致送別意。詞人極目青天,感懷今古,低沉的心緒于此獲得解脫,他勸慰友人:自然無限,歷史悠悠,多少志士仁人臨大節而不辱、赴刀鋸而不辭,我們豈能像小人物那樣為個人恩怨榮辱而悲傷?請舉起酒杯,聽我為你歌一曲送別的《金縷詞》,讓我們就這樣豪邁地分手!
全詞感情慷慨激昂,悲壯沉郁,抒情曲折,表意含蓄,為張元干詞的壓卷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