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童話《[丹麥]安徒生·老頭子做事總不會錯》鑒賞
外國童話《[丹麥]安徒生·老頭子做事總不會錯》鑒賞
[丹麥]安徒生
現在我要告訴你一個故事。它是我小時候聽到的。從那時起,我每一次想到它,就似乎覺得它更可愛了。故事也跟許多人一樣,年紀越大,就越顯得可愛。這真是有趣極了!
我想你一定到鄉下去過吧?你一定看到過一個老農舍。它的屋頂是草蓋的,上面零亂地長著許多青苔和小草。屋脊上有一個鸛鳥的窠,因為我們沒有鸛鳥是不成的。墻壁都有些傾斜,窗子也都很低,而且只有一扇窗子是可以開的。面包爐從墻上凸出來,像一個胖胖的小肚皮。有一株接骨木樹斜斜地靠著圍籬。這兒有一株結結疤疤的柳樹,樹下有一個小水池,池里有一只母鴨和一群小鴨。是的,還有一只看家狗。它對什么來客都要叫幾聲。
這里鄉下就只有這么一個農舍,住著一對年老的夫婦——一個莊稼人和他的妻子。不管他們的財產少得多么可憐,他們總覺得放棄件把東西沒有什么關系。比如他們的一匹馬就可以放棄。他們依靠路旁溝里的青草養活這匹馬,老農人到城里去騎著它;他的鄰居借它去使用,偶爾幫忙這對老夫婦做點活,作為報酬。不過這對老夫婦覺得最好還是把這匹馬賣掉,或者用它交換些對他們更有用的東西。但是應該換些什么東西呢?
“老頭子,你知道得最清楚呀,”老太婆說,“今天鎮上是市集日,你騎著它到城里去,把這匹馬賣點錢來,或者交換一點什么好東西,你做的事總不會錯的,快到集上去吧。”
于是她替他裹好圍巾,因為做這件事她比他能干;她把它打成一個雙蝴蝶結,看起來非常漂亮。然后她用手掌心把他的帽子擦了幾下,同時在他溫暖的嘴上接了一個吻。這樣他就騎著這匹馬兒走了。他要把它去賣掉,或者換一件什么東西。是的,老頭兒知道他要去做什么事情的。
太陽像火一樣,天上見不到一塊烏云。路上布滿了灰塵,因為有許多去趕集的人不是趕著車子,便是騎著馬,或者步行。太陽照得火熱,路上找不到一塊陰涼的地方。
這時,有一個人拖著步子,趕著一頭母牛走來,這只母牛很漂亮,不比任何母牛差。
“它一定能產出最好的奶。”農人想,“把馬兒換一頭牛吧,這一定很合算。”
“喂,你牽著一頭牛!”他說,“我們可不可以在一起聊幾句?聽我說吧,我想一匹馬比一頭牛的價值大,不過這點我倒不在乎,一頭牛對于我更有用。你愿意跟我交換嗎?”
“當然愿意!”牽著牛的人說。于是他們就交換了。
這樁生意做成了。農人很可以回家去的,因為他所要做的事情已經做了。不過他既然計劃去趕集,他就決定去趕集,就是去看一下也好。因此他就牽著他的牛去了。
他很快地向前走,牛也很快地向前走。不一會兒,他們趕上了一個趕羊的人,他趕著一頭羊,這是一只很漂亮的羊,非常健壯,毛也好。
“我倒很想有這頭牲口,”農人心里想,“它可以在我們的溝旁邊找到許多草吃。冬天它可以跟我們一起呆在屋子里。有一頭羊可能比有一頭牛更實際些吧。我們交換好嗎?”
趕羊人當然很愿意,所以這筆生意馬上就成交了。于是農人就牽著他的羊在大路上繼續往前走。
他在路上一個柵欄旁邊看到另一個人:這人臂下挾著一只大鵝。
“你挾著一個多么重的家伙!”農人說,“它的毛長得好,而且它又很肥!如果把它系上一根繩,放在我們的小池子里,那倒是蠻好的呢。我的老伴可以收集些菜葉果皮給它吃。她說過不知多少次:‘我真希望有一只鵝!’現在她可以有一只了。——它應該屬于她的。你愿意不愿意交換?我把我的羊換你的鵝,而且我還要感謝你。”
對方一點也不反對,他們就交換了;這個農人得到了一只鵝。
這時他已經走進城了。路上的人越來越多,人和牲口擠做一團,他們只得緊貼著溝沿走,一直走到柵欄那兒,收稅人的馬鈴薯田里去了。收稅人有一只母雞,它被系在田里,為的是怕人多把它嚇慌了,弄得它跑掉。這是一只短尾巴的雞,不停地眨著一只眼睛,看起來倒是蠻漂亮的。“咯!咯!”雞叫著。它究竟心里在想些什么呢,我不能告訴你,不過這個老農人一看到這只母雞,心中就想:“這是我從來沒有看到過的好雞!咳,它甚至比我們牧師家的那只花母雞還要好。我的天,我倒很想有這只雞哩!雞總會找到麥粒、蟲子,自己養活自己的。我想把這只鵝來換這只雞,一定不會吃虧。”
“我們交換好嗎?”他對收稅人說。
“交換!”對方說,“唔,那也不壞!”
這樣,他們就交換了。柵欄旁的那個收稅人得到了鵝,這個老農人帶走了雞。
在去趕集的路上,他已經做了不少的生意。天氣又熱,他也感到累,想吃點東西,喝一杯酒。他這時來到了一個酒店門口,正想進去,店里一個伙計走出來了;他們恰恰在門口碰頭。這伙計背著滿滿一袋東西。
“你袋子里裝的是什么東西?”農人問。
“爛蘋果,”伙計說,“一滿袋子喂豬的爛蘋果。”
“這袋東西可不少!我倒希望我的老伴能見見這個世面呢。我們炭棚子旁的那棵老蘋果樹,去年只結了一個蘋果。我們把它保存起來;它在碗柜上一直呆到裂開為止。‘那總算是一件財產呀。’我的老伴說。現在她可以看到一大堆財產了!是的,我希望她能看看。”
“你打算出什么價錢呢?”伙計問。
“價錢嗎?我拿我的雞來交換。”
于是他就拿那只雞換得了一袋子爛蘋果。他走進酒店,到酒吧間里。他把這袋子蘋果放在爐子旁邊靠著,一點也沒有想到爐子里正燒著火。房間里有許多客人——販馬的,販牲口的,還有兩個英國人:他們非常有錢,他們的腰包都是鼓得滿滿的。他們還為這打起賭來呢。關于這事的下文,你且聽吧。
咝——咝——咝!咝——咝——咝!爐子旁邊發出的是什么聲音呢?這是蘋果開始在烤爛了。
“那是什么呢?”
唔,他們不久就知道了。老農人怎樣把一匹馬換得了一頭牛,以及隨后一連串的交換,一直到換得爛蘋果為止的這整個故事,他都講出來了。
“乖乖!你回到家里去時,保管你的老婆要結結實實地打你一頓!”那兩個英國人說,“她一定會跟你大鬧一陣。”
“我將會得到一個吻,而不是一頓痛打,”農人說,“我的老伴將會說,老頭子做的事兒總不會錯。”
“我們打一個賭好嗎?”他們說,“我們可以用滿桶的金幣來打賭——一百鎊對一百一十二鎊!”
“一斗金幣就夠了,”農人回答說,“我只能拿出一斗蘋果來打賭,但是我可以把我自己和我的老伴加進去——我想加起來總可以抵得上這筆總數吧。”
“好極了!好極了!”他們說。于是賭注就這么確定了。
店老板的車子開出來了。那兩個英國人坐上去,農人也坐上去,爛蘋果也放上去了。不一會兒,他們來到了農人的屋子前面。
“晚安,老太太。”
“晚安,老頭子。”
“我已經把東西換來了!”
“是的,你自己做的事,你自己知道。”老伴說。
于是她擁抱著他,把那袋東西和客人都忘記掉了。
“我把那匹馬換了一頭母牛。”他說。
“感謝老天爺,我們有牛奶吃了,”老伴說,“現在我們桌上可以有奶做的食物,黃油和干奶酪了!這真是一樁最好的交易!”
“是的,不過我把那頭牛換了一只羊。”
“啊,那更好!”老伴說,“你真想得周到:我們給羊吃的草有的是。現在我們可以有羊奶、羊奶酪、羊毛襪子了!是的,還可以有羊毛睡衣!一頭母牛可產生不了這么多的東西!她的毛只會白白地落掉。你真是一個想得非常周到的丈夫!”
“不過我把羊又換了一只鵝!”
“親愛的老頭子,那么我們今年在馬丁節①的時候可以真正有鵝肉吃了。你老是想種種辦法來使我快樂。這真是一個美好的想法!我們可以把這鵝養起來,在馬丁節以前它就可以長肥了。”
“不過我把這只鵝換了一只雞。”丈夫說。
“一只雞?這樁交易做得好!”老伴說,“雞會生蛋,蛋可以孵小雞,那么我們將要有一大群小雞,將可以養一大院子的雞了!啊,這正是我所希望的一件事情。”
“是的,不過我已經把那只雞換了一袋子爛蘋果。”
“現在我非得給你一個吻不可,”老伴說,“謝謝你,我的好丈夫!現在我要告訴你一件事情。你知道,今天你離開以后,我就想今晚要做一點好東西給你吃。我想最好是雞蛋餅再加上香菜。我有雞蛋,不過沒有香菜。所以我到學校老師那兒去——我知道他們種得有香菜。不過老師的太太,那個寶貝婆娘,是一個吝嗇的女人。我請求她借給我一點。‘借?’她對我說,‘我們的菜園里什么也不長,連一個蘋果都不結。我甚至連一個爛蘋果都沒有辦法借給你呢。’哈,現在我可以借給她十個,甚至一整袋子爛蘋果呢。老頭子,這真叫人好笑!”
她說完這話,就在他的嘴上接了一個響亮的吻。
“我喜歡看這幅情景!”那兩個英國人齊聲說,“老是走下坡路,卻老是快樂。這事情本身就值錢。”
所以他們就付給這個農人一百一十二鎊金子,因為他沒有挨打,而是得到了吻。
是的,如果一個妻子相信自己丈夫是世上最聰明的人,承認他所做的事總是對的,她一定會得到好處。
請聽著,這是一個故事!這是我在小時候聽到的。現在你也聽到它了,并且知道老頭子做的事兒總是對的。
(葉君健譯)
注釋:
① 馬丁節每年十一月十一日舉行,在歐洲的許多國家里,這個日子標志冬季開始,等于我們的“立冬”日。丹麥人在這天都吃鵝肉。
這是一個可以讓人玩味再三的童話故事。它所有的特異之處就在于老頭子超常規的一系列交換和老婆子非邏輯的一連串的認同。初讀下來,覺得非常風趣、好玩。掩卷沉思,卻可以讓人深深浸染,感慨萬千。
從表象上看,故事里的老頭子和他的老婆子實在是一對“傻”得可愛的夫妻。本來已經一貧如洗了,可是丈夫不斷“以大換小”的“愚蠢舉動”竟然在老婆子那里換來了毫無保留的認同和溢美之辭,世界上還有比他們更愚蠢的人嗎?這種心態的確是非常奇怪的。童話大師安徒生的寫作用意也絕不僅僅止于提供一個逗趣、搞笑的故事。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讓老頭子和老婆子擁有了這樣達觀的“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呢?
故事從老頭子的“上路”開始,一步一步解開了我們心中的懸疑。
的確,按照常規來看,老頭子一路上的交換都是讓人啼笑皆非的,這絕對不符合商品交換的“等價原則”。可是細細品味,這里的每一處交換都是意味深長的。我們不妨來看看老頭子完成每次交換的具體過程和內在心理。第一次交換是馬換了奶牛。在所有五次交換中,應該說,這是唯一一次符合等價原則的交換。老頭子的出發點是“它一定能產出最好的奶”。因為他的妻子一直渴望餐桌上有牛奶,有奶做的食品。第二次交換,是拿奶牛換了一頭羊。老頭子的理由是“它可以在我們的溝旁邊找到許多草吃,冬天它可以跟我們一起呆在屋子里”。或許老婆子一直想有個孩子來給他們做伴,而羊則可以滿足他們這方面的愿望。第三次,老頭子拿羊換了一只肥鵝。原因也很簡單,因為老婆子“說過不知多少次:‘我真希望有一只鵝’”,于是老頭子毫不猶豫做成了這筆買賣。第四次交換,是拿肥鵝換了母雞,理由是雞可以“自己養活自己的”。而這樣,老婆子就可以減少些操勞了。最后一次交換,是用母雞換了滿滿一袋子爛蘋果。這時的理由更加簡單,“希望我的老伴能見見這個世面”。因為老婆子最富有的時候是見過一個“爛蘋果”。按常規來說,在所有的交換中,這最后一次交換是最為匪夷所思,也是最不劃算的。當然,反過來說,也是最意味深長的。
老頭子不斷地“以大換小”,并最終以幾乎毫無用處的“爛蘋果”為結局,只說明了一點,他們實在是太窮了,家里的東西實在是太少了。在這種情況下,一匹馬盡管是有用的,但還不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他們覺得可以用馬來換些對他們更加有用的東西。對他們這個家庭來說,有用的東西不計其數,但是究竟什么才是最有用的東西呢?老頭子并不知曉。因此,可以說,老頭子是帶著許許多多的愿望上路的。他的交換也存在著許多可能性。然而,從老頭子所交換到的東西來看,全都是和食物有關的消費資料。也就是說,老頭子一系列的交換都只奔向一個目的——那就是讓老婆子高興。因為他實在是不知道什么對他們來說是最有用的。他的“有用”標準最終就只能定格于滿足老婆子長久以來的愿望,讓老婆子高興。可是,他們家里缺少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而老婆子沒有滿足的愿望也實在是太多了。在這種情況下,老頭子就只能見一樣,換一樣,朝三暮四、見異思遷地不停地換下去,直到最后換到不能交換為止。
實際上,老頭子拿一匹健馬最終換來了一袋子爛蘋果的事實是很令人心酸的,潛臺詞是異常豐富的。老頭子多想滿足老伴所有的愿望啊,可是,他卻只能滿足一樣,于是,他只能在不斷地改變主意的情況下,最終滿足老伴最微薄、最簡單的愿望——見見有一袋子爛蘋果的世面……
分析到這里,關于老頭子和老婆子是不是愚蠢的疑問已經很清楚了。老婆子沒有絲毫責怪,而欣然、快慰地接受了老頭子的所有交換決定的原因也很清楚了。我們只能說,這是一對非常恩愛的、相濡以沫的、相知相契的夫妻。或許,現實層面的老頭子是有些迂,可是心靈層面上,他卻是一個無私、善良、富有愛心的好丈夫。他的所作所為值得妻子贊揚。他們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令人羨慕,叫人深思,也讓人嘆為觀止。
在他們看來,夫妻間的相互關懷和信任是最重要的,除此之外,沒有什么東西是不可或缺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童話的表層故事的確是逗趣的,是讓人忍俊不禁的,但是包孕在這些趣味情節中的故事的內核卻是異常沉重的,這是一種苦澀、辛酸的“含淚的微笑”。
至于結尾處,老頭子打賭贏得了許多金子,那只是作者有意安排的一種美好愿望,當中寄寓著作家的正義感和善意。透過這個多少有些“俗套”的細節,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老頭子所作所為的由衷贊揚。
(李學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