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第九章·功成身退》翻譯與解讀
《老子道德經·第九章 功成身退》翻譯與解讀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01。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02。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03。
富貴而驕,身遺其咎04。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05。
今 譯
持滿則傾,不如停止。治器鋒利,不能長保。金玉滿堂,無法守藏。富貴而驕,自取禍殃。功成身退,是自然規律。
評 議
此章是講道德修養和處世的人生哲學。老子從持盈則傾,揣銳不保,金玉滿堂無法守藏、富貴而驕自取禍殃的現象,來闡明功成、身退,這是不可違背的自然規律。以此告誡當世權貴:不要貪欲不止,不要示強顯威,不要富貴驕橫、傲視卑賤,否則,將會自取滅亡。
老子“富貴而驕,自遺其咎”的哲理名言,頗有現實意義。君不見,當今不少達官貴人,不能自律,紛紛陷入法網嗎?所以,老子“富貴而驕,自遺其咎”的名言,應當成為世人道德修養及其處世的座右銘。
在這里,我想就本章的三種不同版本,說明版本的優劣問題。我在前年,發表了一篇《為老子〈道德經〉正名》的短文,說明《老子》之書《道德經》的命名是正確的。而帛書甲乙本為《德道經》,將“德經”置于“道經”之前,是標新立異所造成的錯誤。現在,我把戰國楚簡《老子》和漢代帛書《老子》甲乙本的本章原文,援引如下,讀者與其他版本對照看,即能分辨出孰優孰劣。
楚簡《老子》本章原文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群之,不可長保也。金玉盈室 ,莫能守也。貴富 而驕,自遺咎也 。功述身退,天之道也。
帛書《老子》甲本本章原文
而盈之不□□□□□□之□之□可長葆之金玉盈室 莫之守也貴富 而自遺咎也 功述身涔芮天□□□
帛書《老子》乙本本章原文
而盈之不若亓已而允之不可長葆也 金玉□室莫之能守也貴富 而驕自遺咎也功遂 身退天之道也
目前,我們所看到的《老子》的不同版本,都是后人的手抄本,《老子》的真本,尚未發現。就現存的《老子》不同版本而言,不到《老子》原文四分之一的楚簡《老子》和帛書《老子》甲乙本,錯漏訛誤甚多,是《老子》最不好的版本,只能作為參考而已。今天,我研究《老子》所用版本,主要以河上公本、王弼本為底本,個別字詞、句,參照其他版本訂正。
《老子》的研究著述甚多,只能擇善而從。本書所引用的著作,都一一作了注明,以便讀者參考。
注釋
01 盈:滿。已:止。兩句:河上公曰:“持滿必傾,不如止也。”林希逸曰:“器之盈者必溢,不如不盈之易持。”
02 揣:錘治。或訓為“治也。”河上公、林希逸皆主此說。銳:鋒利。兩句:林希逸曰:“治器而至于極铦極銳,無有不折,不若不銳者可以長保。”吳澄曰:“此章謂道不欲盈,而又以銳為比,言槃水者不可以盈,盈之則易至于溢,不如已之不使盈也。遂言捶錐鋒者不可以銳,銳之則易至于挫,而不可以長保其銳矣。盈者則不長保其盈,亦猶是也。”
03 “金玉”兩句:林希逸曰:“富而至于金玉滿堂,必不能長保。”河上公曰:“嗜欲傷神,財多累身。”
04 遺:致,招。動詞。咎:禍殃。兩句:河上公曰:“夫富當賑貧,貴當憐賤,而反驕恣,必被禍患。”林希逸曰:“居王公之位,而至于驕盈,必遺其咎。”劉師立曰:“富貴易淫,戒之在傲。”(《老子節解》)
05 遂:成。天道:自然規律。此句為:“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河上公本、蘇轍本、林希逸本、吳澄本等皆如此。王弼本為“功遂身退,天之道”,無“名遂”二字。按作“功成身退,天之道”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