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第六十八章·善為士者》翻譯與解讀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八章 善為士者》翻譯與解讀
善為士者,不武01。善戰者,不怒02。善勝敵者,不與03。善用人者,為之下04。是謂不爭之德05,是謂用人之力06,是謂配天之極07。
今 譯
善于率兵的將帥,不用武力。善于作戰的將帥,不憤怒。善于戰勝敵人的將帥,不與敵人對陣撕斗。善于用人的將帥,能謙卑退讓。這叫不爭的道德,這叫善用人的力量,這叫符合自然法則。
評 議
本章是講將帥率兵作戰的兵法思想。具體說明這樣四點:(一)善于率兵的將帥,不用武力,要慈愛士兵,方能“以戰則勝,以守則固”。(二)善于作戰的將帥,兩軍對陣,不能憤怒盲動,否則便會中敵奸計。(三)善于戰勝敵人的將帥,不與敵軍對陣廝斗,而“以奇用兵”,不戰而屈人之兵。(四)善于用人的將帥,對待士兵要謙卑退讓,方能與士兵并心一意,全力以赴,戰勝頑敵。老子認為,將帥有此率兵作戰的思想,才符合自然規律。
唐代王真認為《老子》是一部兵書,有些言過其實。但《老子》中許多兵法思想,十分重要。僅以本章而言,老子說“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的兵法思想,在古代的戰爭實踐中的確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尤其“善戰者,不怒”、“善用人者,為之下”兩點,在當今戰爭中,仍然具有現實的指導作用。何況《老子》言兵的思想,并非僅僅如此,下面幾章,還要講到老子精辟的兵法思想。
注釋
01 士:王弼曰:“士,卒之帥也?!? 武:武力。句謂:善于做將帥者,不用武力。
02 怒:憤怒,激怒。林希逸曰:“戰而怒,忿兵也?!本渲^:善于作戰者,不憤怒。
03 不與:林希逸曰:“不與,不與物為對也?!?br>
吳澄曰:“勝敵不待與之對陣較力,兵刃不施,彼將自屈?!?br>
奚侗曰:“不戰而屈人之兵,故云‘不與’。以我臨物曰‘與’。”句謂:善于戰勝敵人者,不與對陣格斗而卻能屈人之兵。
04 為之下:謙卑退讓,處于卑下。含有“后其身而身先”之意。句謂:善于用人者,對人謙卑退讓。
05 德:德性,品德,道德。句謂:這叫不爭的道德。按:指“不武”、“不怒”、“不與”而言
06 力:力量。句謂:這叫用人的力量。按:指“為之下”而言。
07 天:指自然法則?!O:極至。奚侗曰:“極,至也。體道者與天合德,故曰‘配’。各本‘天’下有‘古’字,誼不可通。”句謂:這叫符合自然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