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全集《叔孫豹論三不朽》原文賞析與注解
叔孫豹論三不朽
(襄公二十四年)
【題解】
在叔孫豹看來,不朽不是子孫世代享受高官厚祿,而是能夠立德、立言、立功,為后世留下精神財富。
【原文】
二十四年春,穆叔如晉。范宣子逆之,問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謂也?”穆叔未對。宣子曰:“昔丐之祖[99],自虞以上,為陶唐氏,在夏為御龍氏[100],在商為豕韋氏,在周為唐杜氏,晉主夏盟為范氏[101],其是之謂乎?”穆叔曰:“以豹所聞,此之謂世祿,非不朽也。魯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沒,其言立[102]。其是之謂乎!豹聞之,大上有立德[103],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104],世不絕祀,無國無之,祿之大者,不可謂不朽。”
【注釋】
[99]丐:士丐,即范宣子。
[100]御龍氏:陶唐氏之后劉累,賜氏御龍。
[101]夏:指中原諸侯。
[102]立:不廢絕。
[103]大上:太上。最上等的。
[104]宗祊:宗廟。
【譯文】
二十四年的春天,穆叔到了晉國,范宣子迎接他,詢問他,說:“古人有話說,‘死而不朽’,這是說的什么?”穆叔沒有回答。范宣子說:“從前丐的祖先,從虞舜以上是陶唐氏,在夏朝是御龍氏,在商朝是豕韋氏,在周朝是唐杜氏,晉國主持中原的盟會的時候是范氏,恐怕所說的不朽就是這個吧!”穆叔說:“據豹所聽到的,這叫做世祿,不是不朽,魯國有一位先大夫叫藏文仲,死了以后,他的話世代不廢,所謂不朽,說的就是這個吧。豹聽說:‘最高的是樹立德行,其次是樹立功業,再其次是樹立言論。’能做到這樣,雖然死了也久久不會廢棄,這叫做不朽。像這樣保存姓、接收氏,用業守住宗廟,世世代代不斷絕祭祀。沒有一個國家沒有這種情況,這只是官祿中的大的,不能說是不朽。”
【評析】
一個人的生命很短暫,可是人類從沒停止過追求不朽。那么,所謂的不朽到底是個什么樣子呢?范宣子和叔孫豹對不朽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人類前進的腳步。
范氏是個地位與聲勢都很顯赫的家族,其祖先可以追溯到黃帝、唐堯。從唐堯虞舜時代開始,歷經夏商周三代,范氏都是達官貴人,位高權重。范宣子以此為榮,認為這就是不朽的表現。叔孫豹對不朽有著自己的看法,他認為范氏昌盛只能算“世祿”,稱不上不朽。真正的不朽是像魯國臧文仲那樣的賢人,盡管人已故去,然而其言論卻廣為流傳,為世所用。
范氏的不朽與臧文仲的不朽可從兩個方來區別對待。第一,范氏不朽的含義是,家族祿位世代相傳。上一代把祿位傳遞給下一代,人是速朽的,不過是祿位的載體,永恒不變的只是祿位。叔孫豹稱之為“世祿”,可謂一語中的。臧文仲所說的不朽是指精神、智慧的永存。言論是一個人生命精神的外在表現,言論長存即生命精神長存。范宣子和叔孫豹談論的不是一個層面的問題。第二,范宣子是以家庭為本位,他列舉的是家族興盛史,而不是個人的建樹。叔孫豹則不一樣,他是以個人為本位,宣揚個人建樹。范宣子強調家族利益,叔孫豹則強調個人對社會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