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大城
【4227】大國大城
(陸銘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5萬字,2016年7月第1版,49元)
上、下篇9章:上篇——大國難題:[1]中國經濟的歐洲化;[2]在集聚中走向平衡;[3]打破大國發展的“不可能三角”;[4]警惕“扭曲之手”;下篇——大城之解:[5]大城市不死;[6]全球視野下的大城市;[7]城市化之辯;[8]城市社會分割之困;[9]向“城市病”宣戰。
城市病主要不是人口規模所致,問題出在規劃、技術和管理。要破城市病,需要更有效的規劃、技術和管理。
投入沒有競爭優勢的產業,結果是低效率。應該主要進行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的投資。
地理劣勢地區怎么提高收入水平?發展本地有競爭優勢的產業,同時,人口流出。
空心村是城市化進程的必然結果,只需留下少量村落。人口流出地的老齡化靠全國社會保障一體化解決。
本地人和外來人口真的無法好好相處嗎?不。如果把人群分成不同身份并差別對待,最終對大家都不好。
人口越往少數地區集中,地區差距越大嗎?早期會,過了一個時期之后,地區間差距會縮小。
以人口規???,上海太大了嗎?不,上海太小了。首位城市的人口規模是由國家總人口規模決定的。
特大城市人口能通過行政手段控制住嗎?不能。低技能勞動力的流入恰恰是高技能勞動力的流入派生出來的。
人口不自由流動會有什么問題?會傷害國家的競爭力。
如果從經濟邏輯出發,歐洲債務危機的根源是兩大因素:市場分割;統一貨幣。
古代皇帝想三件事:收稅、分散風險、安全。
區域經濟學的精髓“在集聚中走向平衡”。
東京都人口1200萬,東京圈人口是3600萬。1/3的日本人集中此地。法國巴黎、英國倫敦也是高度集中。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向往寧靜、悠遠、離群索居的生活,另一種喜歡熱鬧、多樣性,在人群中扎堆。后者為絕大多數。
大城市的活力在根本上來源于人性。大多數人,在大多數情況下,還是害怕孤獨的。
當前的中國處在工業化、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大浪潮中,其面臨的理想發展模式遠遠比農業時代來得復雜。當前,中國的體制改革、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是三位一體的,必須要凝聚共識。
中國的問題,一向有兩種原因,一是不明白,二是裝糊涂?!澳阌肋h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