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玫瑰》鑒賞
作者: 扈娟
阿明·雷哈尼
那是最高的享受,無比的愉悅,看著這新生的蓓蕾,一顆顆出現,一顆顆長大。
真主知道,我把你數過多少回,象母親數著嬰兒口中那珍珠般的乳牙。
我,一次又一次尋找,象歸鳥,尋找自己的家。
我心里總有難言的惆悵,每當狂風吹落一小朵含苞欲放的花。
歡樂總是那么短暫,事物的結晶尚未凝固就開始溶化。
二
我痛苦,你已枝椏交疊,棘刺成行;我開始害怕,害怕走近你身旁。
我心里有多難受:我竟不能再那樣看你,象以往,看蓓蕾萌發,花枝茁壯。
啊,生活的玫瑰,我離你,多遙遠!
透過多少刺,為向往你的芬芳;
你的一朵花,要給我多少創傷。
(薛菲 譯)
在姹紫嫣紅的百花園里,每種花都以自己獨特的姿色、芬芳傾倒無數崇拜者。牡丹以其雍容華貴、國色天香而獨冠群芳;荷花以其出污泥而不染、滌清漣而不妖的純真飄逸顯示清高淡雅;菊花在萬木蕭瑟的秋天為人間鋪撒了燦爛的云霞;寒梅在冰封雪飄的嚴冬大地顯示出其俏麗瀟灑……
大千世界,繽紛天地,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習俗使人們對花有著不同的偏好和興趣。唯獨玫瑰以其端莊典雅的容貌、妍麗迷人的色彩、沁人肺腑的芳香贏得不同地區、不同民族所有人共同的愛心。多少熱戀中的情人滿懷激動地把它獻給日思夜想的愛人;多少赤子懷著拳拳之心把它獻給親愛的母親;多少海外游子誠摯地把它獻給夢牽魂繞的敬愛的祖國……從古到今,人們在它身上傾注了多少關心和情懷,它象征著殷切的希望和深深的愛。
在散文詩《一枝玫瑰》中,黎巴嫩作家萊哈尼通過對一枝玫瑰的描述,生動而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情思,和寄寓其中的深切的愛。
在散文詩的第一部分,作者首先點明自己對玫瑰花的摯愛和珍重,生動形象地表達了隨新生的玫瑰花蕾出現而產生的一系列感情。世界上最純潔、最神圣的愛莫過于母愛,當嬰兒呱呱墜地以后,每一個微小的進步,象咿呀學語、蹣跚練步、新長一顆乳牙,都會最先引起母親的注意,都會引起母親莫大的驚喜。這里,詩人用母親為孩子數乳牙的心情來形容自己對枝頭每出現一個新的花蕾的欣喜,接著又用思家的小鳥一次又一次尋找歸巢來比喻自己對每一個剛萌發的花苞的苦苦尋覓,進一步表現出對每一個玫瑰花蕾的期待和愛意。這些寄寓著美好希望的小小花蕾,每長大一點都引起詩人的無限喜悅,每遭到一次無情風雨的襲擊,掉落一小朵花苞都引起詩人的無限痛惜。這一切都顯示了詩人對玫瑰花的深情,及盼望它不受外界風雨侵襲茁壯成長的真實心理。
在散文詩的第二部分,詩人深入細膩地表達了由于玫瑰花枝的變化而對玫瑰欲近不能、欲棄不舍的痛苦心情。玫瑰花雖芬芳妍麗,然而有銳刺包圍。隨著玫瑰花一天天成長,它的枝椏也重重疊疊,棘刺成行。詩人哀嘆不能象以前那樣與玫瑰接近,象觀看蓓蕾萌發長大那樣欣賞花朵怒放、吐露芳香;悲痛茂密的棘刺把他推擋,使之與心愛的玫瑰分離。盡管客觀環境為他與玫瑰花之間造成重重阻隔,最后詩人還是堅定地表示,為了美麗的花朵,為了醉人的芳香,那怕利刺的阻攔,那怕身受重重的創傷,從而顯示了詩人對玫瑰花一往情深、始終不渝的愛情。
詩篇中,萊哈尼寄情于自然界最美的造物之一——玫瑰花,通過玫瑰的成長變化,從不同層次和角度表達了自己對玫瑰花深切的關懷和誠摯的愛。在這篇散文詩中,作者以玫瑰花的萌發、成長為經,以自己的情感為緯,隨玫瑰的發展變化把自己波瀾起伏的感情融注其中,從而編織出一幅絢麗多采、情景交融的圖畫。詩篇中,作者雖未使用任何華麗的辭藻,然寓意深遠的形象、鮮明生動的比喻、情真意切的語句、淳樸優美的文體,處處透露出詩人對玫瑰花的一片真情,使整個詩篇感情濃郁、意味雋永。
然而,詩人鐘情的就是自然界的“一枝玫瑰”嗎?非也。他在詩中已經點明,那是“生活的玫瑰”,并且說“我離你,多遙遠!”聯系到詩人長期旅居國外的經歷,看來那“生活的玫瑰”當是對祖國的隱喻。如此說來,這是一篇用象征手法完成的詩章。那么,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這里的象征藝術達到了何等園融周致、契合無間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