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宏《移居北方的時期》東方文學名著鑒賞

雕龍文庫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伊宏《移居北方的時期》東方文學名著鑒賞

作者: 伊宏

【作家簡介】塔依卜·薩利赫(1929一 )蘇丹當代著名小說家,阿拉伯當代小說的代表人物之一。生于蘇丹北方省夏依基亞部族一農民家庭。曾就讀于喀土穆大學,后赴英國深造,在倫敦學習國際法。完成學業后留在英國工作,在英國廣播公司任職多年,擔任過阿拉伯語節目部戲劇組負責人。后回國,在宣傳部門任職。70年代曾在海灣的卡塔爾工作。

塔依卜·薩利赫是一位雙語作家,可以用阿拉伯語和英語進行創作。他前期的作品多是在國外創作的,但其題材和人物一般都取自自己所熟悉的非洲故鄉。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說《溪邊的椰棗樹》發表于1953年。該小說描寫一位名叫馬哈朱布的貧苦老人,在宰牲節前夕衣食無著,憂心如焚,被迫無奈,要賣掉自己最珍貴的家產——椰棗樹,故事真實感人,顯示了作者的小說創作才能。1960年他的第一批短篇小說作品結集出版。

整個60年代是他小說創作的豐產期和高潮期。1962年發表中篇小說《沃德·哈米德村的棕櫚樹》。1964年發表另一部中篇小說《宰因的婚禮》。這兩部作品均以蘇丹北方農村為背景,特別是后者,充滿民俗風情畫面,被譽為認識蘇丹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頗具影響。后在科威特改編為電影,參加過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并獲獎。

《移居北方的時期》亦譯《移居北方的季節》,發表于1968年(有的資料為1969年或1966年),是使作者獲得國際聲譽的重要作品,是阿拉伯當代文學的重要成果。

70年代塔依卜·薩利赫的創作力仍很旺盛,他相繼推出《班達爾·沙赫》(沙赫碼頭)(1971)和《馬里尤德)(1977)兩部長篇力作。這兩部作品被稱作“兩部曲”,是姊妹篇。

塔依卜·薩利赫的大多數小說,都是采用由一位故鄉人作故事敘述者這種方式。這位講述者過去曾在這里生活,現在又重返此地。他常常就是作者本人。因此這些小說往往具有作者自傳的性質,盡管總是通過反射在其他人物身上的經歷和思想來體現的。

塔依卜·薩利赫的作品,特別是《移居北方的時期》,已譯成英、法、德、意、俄、西、日等世界多種文字。

《移居北方的時期》,李占經譯,外國文學出版社1983年出版。

【內容提要】20世紀中期的一年,我回到了闊別七年的故鄉——蘇丹北方尼羅河灣處的一個小村莊。這七年我在英國留學,研究西方文學,獲得博士學位。久別重逢,全家人格外高興,村民們也來表示祝賀。在歡迎的人群中,有一張陌生的面孔,引起我的注意。那人50開外,中等身材,頭發濃密而斑白,看上去器宇非凡,但一言未發。父親說那人叫穆斯塔法·賽義德,是五年前才遷到這兒的。他同本村一位叫哈薩娜的姑娘結了婚,置地蓋房,過著普通人的生活。

我對此人感到十分好奇。一天午間,我正靜坐在屋里看書,穆斯塔法帶著瓜果來做客。我猜他一定有什么事要說,但他只寒暄了一陣,便沉默了。我急于了解他,便提出許多問題。他感到突然,但終于給了我一些回答。原來他來自首都喀土穆,曾在那里經商。后決意棄商務農,選擇了這一清幽之地。

在以后的兩個多月間,我幾次碰到過穆斯塔法。我發現,在農業計劃委員會的會議上,他才辯超群,深孚眾望。一次酒后,他居然用純正的英語朗誦了一首有關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英國詩歌。我更覺驚奇,困惑。他是另一個人,不像他自稱的那樣。一天傍晚,他應邀來到穆斯塔法家中,終于聽到他講述自己的故事。

穆斯塔法說:他出生在喀土穆,父親是個販賣駱駝的商人,在他出生前幾個月就去世了。他和母親相依為命,生性孤僻。他自幼就感到自己與眾不同。他曾自作主張進了政府剛剛興辦的學校。他的智慧如利劍,“無堅不摧”。中學畢業后經埃及到倫敦。

在倫敦學習期間,他出入酒吧、夜總會、俱樂部,他朗讀詩歌,談論宗教、哲學,評論美術,講述東方的精神生活。他參加自由黨、工黨、保守黨或共產黨的集會。他無所不為,甚至和女人廝混。為求一時之快,他把救世軍、公誼會和費邊社中的一些姑娘帶向床邊。然而他沒有一點一滴的歡樂。整整30年,他雖然生活在英國,但他沒有去體味它真正的美,他所關心的只是每個夜晚由誰來填補他空蕩蕩的床榻。他白天同凱恩斯、托恩等經濟學家的理論打交道,宣傳建立在“愛”的基礎上,而不是“統計數字”基礎上的經濟主張,晚上則把臥室變為戰場,床榻變為火獄。他說,“我是干渴的沙漠,瑰麗的迷宮”,是“渴望北方冰霜的南方人”,而追求他的女人,則把他當作赤道的炎熱、暴烈的太陽和深紅色地平線的象征。她們狂熱地、滿懷好奇地去追逐這個讓她們產生同情和欲望的非洲阿拉伯人。

穆斯塔法·賽義德沒有向我講出他全部的經歷。七月的一個酷熱的夜晚,尼羅河二三十年一遇的洪水洶涌澎湃。穆斯塔法日落后仍未回家,全村人提燈撐船到處尋找,也未發現他的蹤影。人們認為他肯定淹死了,被鱷魚吃掉了。

我到處打聽有關賽義德先生的情況,對這位已經失蹤的人的過去有了更多的了解。賽義德當年同班同學等回憶說,賽義德當年才華橫溢,是足球名將,文學晚會的演說家,劇團演員,是第一個留學生,是第一個與英國女人結婚的人,也是第一個與歐洲女人結婚的人,受到嫉妒,被稱為“黑色的英吉利人”。一位英國人則稱賽義德為英國貴族階層擺在櫥窗中的一件“陳列品”,一小撮英國狂人手中的“木偶”。

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死去,但世界仍然在前進,在運動。我有時幾個月不曾想到賽義德,不過我一直在納悶:他為什么偏偏要扮演這樣一個可笑的角色呢?

我的探索又有了新的進展。一封用蠟密封的信向我披露了新的秘密。穆斯塔法·賽義德在這封信中表示,成家立業并未使他把過去的一切遺忘,他不愿自欺,決心響應那遠方的召喚,向那終極目的地“遷徙”。他在遺書中將全家托付給我,并把一間從未讓人進去過的房間的鑰匙交給我。

賽義德死后,一位叫萬德里斯的老頭子開始打他的遺孀的主意。更換女人如同更換驢子一樣的萬德里斯,不擇手段、不惜高價,要把哈薩娜弄到手。哈薩娜原想嫁給我,她大膽地向我的父親表達了這一愿望,但她難以違抗父命,最終還是被萬德里斯娶走。她在萬德里斯家住了兩個星期,不讓萬德里斯靠近一步。當萬德里斯瘋狂蹂躪她時,她殺死了他,自己也自盡了。我回到村子聽到這一消息時,痛不欲生。

我感到孤零零的,世界變得十分狹小。我打開賽義德的房門,看到了從肖伯納、凱恩斯到愛因斯坦的書,其中還有《關于馬克思主義經濟》和《法蘭西革命史》。但所有這些書籍中沒有一本是阿拉伯文的。我還看到了賽義德當初熱戀過的那些女人的像片和題詞。這些女人有的自殺了,有的則被賽義德殺死,為此他曾被送上法庭,坐過七年牢。刑滿出獄后,他曾到處流浪,到過巴黎、哥本哈根、新德里、曼谷,還到過中國,最后來到尼羅河畔這個無名的小村莊,成家立業,想把過去的一切忘掉。

菁·摩爾斯的畫像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這個女人曾誘惑他,耍弄他,傷害他,勾魂攝魄的享樂時光瞬息而逝,其余的時間是在彼此無情的、殘酷的“戰爭”中度過的。戰爭常常以他的失敗告終,但他無力自拔,終于釀成不可避免的悲劇。他不能忍受她明目張膽的背叛,在二月的一個漆黑的寒夜,將匕首插入她的胸膛……

我走出房門,走向河邊,想去尋找他的墳墓。我赤身跳入河中,想在游泳中洗掉自己的憤怒。我開始向北岸游去,目的在前方,而不是腳下。我游得精疲力竭了。生死攸關的時刻,必須立即選擇。我要活下去,履行我應盡的職責。我頑強地劃著臂,蹬著水,像舞臺上的滑稽演員那樣高呼著“救命!救命!”

【作品鑒賞】在現當代阿拉伯小說作品中,反映東西方文化撞擊及其影響的,屢見不鮮。但就主題開掘的深度和藝術手法的新穎來說,《移居北方的時期》堪稱一枝獨秀。這部作品篇幅不長,人物不多,情節也并不復雜,然而社會容量卻很大,人物形象的意義也很深,它給予讀者的,不是一個“故事”,而是一系列“問題”,一連串“思考”。

小說描寫的主要人物不是“我”,而是穆斯塔法·賽義德。但“我”與賽義德二者在現實生活中和精神生活中有很密切的聯系,這兩個人物在作品中形成互補。“我”負責敘述故事,引出人物,賽義德則是舞臺上的主角。但“我”并不游離于情節之外,而是不時走上前臺,有時直接對正在發生的事件作出反應;而在某些場合,又充當了作者的代言人,對歷史、對民族、對傳統、對政治發表坦率而尖銳的意見,進行評價或批評。這種安排,比一般平鋪直敘的寫法要難,更需匠心獨運。

小說的主題不是一覽無余地揭示的,而是逐步揭示和加深的。同時,主題的揭示又與主要人物形象的逐步完整化、立體化密不可分。整個小說共分十個章節。第一節讀者只接觸到主要人物的一點點皮毛。第二節是賽義德的自述,但只是一些過程,一些遭遇,人物形象如水波上的影子,仍然是支離破碎的,因此主題還是隱約模糊的。第三節和第四節,人物的外部特征和生活經歷得到補充,形象輪廓漸趨明朗,特別是賽義德給“我”的遺書,透出了主人公內心世界的部分秘密,讀者開始意識到這個人物內涵的復雜性,此時,小說的主題才開始呈現出來。然而只有到了小說的最后兩節,讀者把握了賽義德的全部心路歷程后,小說的主題才較明朗地顯示出來,這就是:阿拉伯——非洲的知識分子,在與西方文化的接觸中、面臨著失敗和毀滅的危險。東西方兩種文化的碰撞,如果雙方都帶著攫取對方的目的,必然是一場悲劇。

作者是用性來表現這一主題的。留英時期的賽義德,代表了東方對西方文化的盲目追求。他表面上是進攻者,入侵者,獵人,主動者。他征服了一個又一個英國女人,似乎獲得了成功。但最終由主動變為被動,由“獵手”變為“獵物”。他被厚顏淫狂的菁·摩爾斯引入火獄,遭受著痛苦的折磨。他嘆道:“我是海盜,菁·摩爾斯是消滅我的海岸,”“我無力自拔,悲劇不可避免”。他在忍無可忍之際,殺死了這個難以馴服的女人。作者賦予性以象征意義,主人公與英國女人的關系,沒有愛,沒有感情,沒有忠誠,只有赤裸裸的欲望。臥室被描繪成戰場。曾經被視作奴隸的東方人,現在變成滿足西方幻想和欲望的工具。所有這一切都具有深刻的寓意。讀者透過作品中主人公性事的描寫,能夠發現作者對作品主題的反復提示。

作者運用各種藝術手段,塑造了一個不多見的文學典型:穆斯塔法·賽義德。為了塑造好這個人物,作者使用了敘述、回憶、訪談、特寫、閃現、重疊、層進等方法。有時迂回曲折,有時直接描寫,千方百計造成一種主人公與眾不同,他的故事非讀不可的氣氛。作者極注意安排材料,像一個精明的商人,有時“零售”,拋出一小點材料;有時“批發”,展陳出一大批材料。作者有意讓讀者參與他的藝術創造,用他交給讀者的材料,去構成藝術畫面,描出人物完整的形象。在當代阿拉伯小說家中,塔依卜·薩利赫屬于最擅長運用現代藝術技巧的小說家之列。

這部作品的積極意義還在于,作者沒有著意美化主人公的悲劇。他讓主人公說出這樣的話:“不管怎樣,我的一生對于任何人都無可借鑒。”這是主人公的自我評價,并非作者對這位主人公的根本性評價,但起碼告訴人們,所謂“響應遠方的召喚”,輕率地結束掉自己的生命,并不是明智的選擇。小說的結尾,作者讓“我”步其后塵,但又讓“我”在激流中猛醒,選擇活下去履行自己應盡的職責的道路,明白無誤地表明了作者積極的立場。

作者在這部小說中利用各種機會,插入了對民族歷史和社會現狀的分析,顯示出對民族的責任感和對未來的憧憬。“這里是詩人輩出、大有作為的土地。……我們將要破壞舊世界,建設新世界,我們將使這嚴酷無情的太陽屈服于我們的意志,我們將千方百計地去戰勝貧困。”這些鏗鏘有力充滿信心的語句,構成了這部小說內在的主旋律。

小說的不足之處是,穿插了一些與深化主題關系不大的內容,在表現傳統和習慣勢力的危害時,沒有與主人公的命運有機地聯系起來,不能起到烘托形象、豐富情節的作用,相反顯得冗贅多余。同時,作者在表現主題時,追求藏而不露的效果,但有時又想使用畫龍點睛之筆,顯得很不協調。不過所有這些缺點,因作者大膽使用靈活多變的新穎手法和技巧,而未顯得多么突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纯校花被色老头糟蹋| 性护士movievideobest| 人人干人人干人人干|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免费版视频 | 国产亚洲综合色就色|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片| 色综合合久久天天综合绕视看| 99re这里只有热视频|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69| 国产人妖在线视频|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秒拍| 新版天堂资源在线官网8| 欧美性大战久久久久久久| 老师我好爽再深一点的视频| h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 色偷偷8888欧美精品久久| 韩国美女vip福利一区| jizz日本在线播放|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图图等你 | 我想看一级毛片免费的| 欧美japanese孕交| 欧美日韩国产高清| 狠狠色狠狠色合久久伊人| 苏玥马强百文择|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浪潮| 第三种爱情免费完整版观看|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绕观看| 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韩剧学生的妈妈| 国产精品久久女同磨豆腐| 色噜噜狠狠狠色综合久| 青春草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香蕉尹人在线观看免费下载| 青青热久久久久综合精品|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一级毛片不卡片免费观看| 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综合 | 欧美―第一页―浮力影院| 欧美性猛交xxx黑人猛交| 月夜直播在线看片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