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主義作品分析
一種提倡“為藝術而藝術”的文藝思潮。興起于19世紀后期的歐洲。代表人物是法國作家戈蒂耶*、英國作家王爾德*和佩特*。
這個思潮是從反對當時功利主義的哲學以及資本主義工業社會的丑惡和市儈作風開始形成的。它的哲學基礎是康德在18世紀提出的美學理論。該理論稱“審美標準不受道德、功利和快樂觀念的影響”。
唯美主義思潮主張文藝脫離政治、道德和社會現實生活,宣揚藝術至上。該運動追求藝術的技巧和形式美,否定藝術內容的道德準則,反對文藝社會教育作用。O·王爾德首次提出:“不是藝術反映現實,而是現實反映了藝術;現實社會是丑惡的,只有“美”才有價值。藝術不應帶有任何功利主義的目的,也不應受道德標準的約束。”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唯美主義運動的主張曲折地反映了對當時資本主義社會充滿貪欲、功利主義、腐朽市儈風氣的不滿。作為一種運動,唯美主義在100年前就已解體,但它對后來的包括象征主義*詩歌在內的現代派文學流派,對文藝運動的發展產生過較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