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韋爾迪,皮埃爾作品分析
【介紹】:
法國詩人、隨筆作家。他的童年是在鄉村度過的,1910年定居于巴黎。青年時期,曾與阿波利奈爾*和立體派*藝術家有過密切聯系。1915年,勒韋爾迪發表《散文詩》。1916年,他創辦了雜志《北方——南方》,后來這刊物成為新詩的實驗園地。超現實主義*者把他視為他們的一位先驅,特別是勒韋爾迪發表的關于詩的形象定義和結構的看法上被超現實主義當成準則。這時期的詩作有《橢圓形的天窗》(1916)、《偽裝的騎師》(1918)、《麻布領帶》(1922)等。作品基本運用事物的巧合、拼版藝術手法,同時還運用了導演方式的精心制作,這是他在美學觀點上既有同超現實主義一致的地方,又有他與超現實主義者不同的地方。
1926年,勒韋爾迪離開巴黎去索萊姆,住在修道院附近,過著孤獨的隱居生活來回避現實。1960年,他孤零零地死在索萊姆。他的大部分詩收在自己匯集的詩集中:《大部分的時光》(1945)、《手工勞動》(1949)。他還發表過《鬃毛手套》(1927)、《在我船上的書》(1948)的隨筆集,這都體現他的哲學和美學的觀點。
勒違爾迪對于超現實主義,以及后來而起的一代詩人都有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