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成名之累
作家成名之累
我所謂作家,指有書本出版的人而言。我所謂書本,指一百葉以上的文集、詩集,或專門著作而言。所以為書局編教科書者,或為日刊期刊寫小品者,我都不當他們為作家。所以我自己不是作家。
作家有成名的,有不成名的。不成名的以為成名之后,心中所要的“黃金屋”,心中所要的“顏如玉”——心中所要的一切——可以不求而得。其實何嘗如此?我現在以“作家成名之累”為題,講他們的苦楚——是小說,也是實事:
張姓少年,是富家子弟。他在二十五歲大學畢業后,就注重文藝,立志創作,到了三十二歲已經成了《哲學論》一巨冊,又《紀游詩》四百首。他把稿子送給“名家”批評的時候,大家都說好,大家都稱贊不已。
他決意將稿子付印,但自己又轉念道:“還是賣稿呢?還是抽版稅呢?”
全城大小出版家,都對他說道:“目下時局不好,紙張缺乏,無力購買稿子,更無法實行版稅制度。”
但是著作不出版,人們怎能知道他的能力呢?他怎能成名呢?他不得已,只好自己付排工、印工,自己付紙價,把他的著作來問世。
他每天到印刷所去看校樣。忙了六個月,一本文集,另外一本詩集都印成裝好了。他一共印成文集二千部,詩集一千部。他一共付去五萬余元,告白費還不在內。
第一天出版的早晨,來了文藝界的好友二十余人,各得文集一冊,詩集一冊。
他們得了書,馬上就打開來念,念了就贊;念之不已,贊之不已——到了十一點半,主人請他們到外邊去吃飯,他們還要念,還要贊。主人開了四瓶白蘭地,四瓶香檳酒,總算把他們的讀書聲和贊美聲淹住了。
第二天早晨,又來三十多人,又每人各得文集一冊,詩集一冊。每人又各大念大贊。主人又請他們去大吃大喝。
第三天早晨,第一天來過的朋友又來了。他們說道:“文集詩集中,除了前日所見的那些優點外,我們又找到許多新奇的理論,精美的辭句。我們今天特地來作報告的?!蹦且话嗳擞值玫搅撕貌撕镁啤?/p>
那天下午,張“大家”自言自語道:“他們每天有這許多人來,我要給他們詩文集,還要請他們吃喝,長此下去,怎樣好呢?我想我不如暫避的好。我把書托書坊代售。”
他真的搭火車離開了家鄉。三個月后歸來,看見房間里堆滿了自己的著作,都是書坊里退回來的。他印書,他請客,他游歷——他固然是一個作家了,并且許多朋友稱贊他好。然而實益呢?
我有五言歪詩是形容他的,如下:
看他稿子者,
說他有前程,
等到書出版,
完全賣不成。
請人去吃喝,
個個是弟兄,
托他幫幫忙,
大家心不誠。
奉勸文學士,
最好不求名。
不付印刷費,
袋中倒充盈。
原載一九四四年五月十日《新中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