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牛》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認牛
【原典】
劉寬為司徒,人有走牛,就寬車中認之。寬不爭辯,默解與之,步行而歸。后數日,主得牛,乃慚送謝,寬曰:“物有相類,事容錯誤,幸勞見歸,何謝之有?”
【譯文】
劉寬擔任司徒時,有一個人的牛走丟了,就攔住劉寬車駕,說駕車的牛是自家的。劉寬不和他爭辯,默然解下牛給他,自己步行回家。過了幾天,牛的主人找到了自己走丟的牛,慚愧地送還劉寬的牛并道歉,劉寬說:“動物有外形很像的,這類事情也常常出錯,您給我送回牛已經很勞駕您了,還道歉什么呢?”
【延伸閱讀】
生活中總是會有一些不和諧的音符,不經意間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有人會背叛你,有人會反對你,有人會拆你的臺,有人會跟你搗亂……總之,不如意的事情好像會隨時存在,讓你的心情無法快樂起來。這個時候,你是選擇以牙還牙還是選擇包容呢?聰明的人一定會選擇后者,因為只有后者才是真正能讓你快樂起來的惟一途徑。
有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慶功宴上,一位小士兵不小心將菜湯灑到了將軍的禿頂上,士兵嚇得目瞪口呆,眾人也驚慌失措,沒想到將軍竟詼諧地說:“小伙子,你以為這樣能治好我的禿頂嗎?”話音一落,全場的緊張氣氛立即消除,人們終于領略了什么叫將軍風度,宴會又重新回到了快樂之中。
將軍用詼諧包容了小士兵的失誤,既贏得了眾人的尊敬,又沒有影響宴會的快樂氣氛。由此可見,包容不是軟弱,也不是無能,而是無私的胸懷,一種博大的胸襟。包容是海納百川,是厚德載物,是淡泊明志,是寧靜致遠。沒有包容,就沒有和諧,沒有包容,就沒有快樂。
包容反映了一個人的品德修養和胸懷肚量,“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改之,善莫大焉。”因為包容,生活會更加美好,因為包容,人生會更加快樂。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中,一個人難免會誤入歧途,這時就需要你用包容來感化他,引領他走向正確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