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讓人成為人·人文通識(第10版)
【4375】藝術:讓人成為人·人文通識(第10版)
(〔美〕理查德·加納羅,特爾瑪·阿特休勒著,宋健蘭等譯,清華大學出版社,100萬字,2018年1月第1版,138元)
三編:(16章):一、初識人文藝術:[1]人文藝術:耀目的燈塔;[2]人文藝術與批判性思維;[3]神話與人文藝術的起源;二、人文藝術的學科:[4]文學;[5]美術;[6]音樂;[7]戲??;[8]音樂舞臺藝術:歌劇、音樂戲劇與舞蹈;[9]電影;三、人文藝術的主題:[10]宗教;[11]道德;[12]幸福;[13]愛情;[14]生與死;[15]自然;[16]自由。
這本書講述的是歷史上以及世界許多文化中的人文學所取得的杰出成就。
亞歷山大·蒲柏:“真正的才智是自然的極致:言人欲言而不能言”。
約瑟夫·愛迪生:“閱讀對于思想就如同鍛煉對于身體的作用”。
莎士比亞:“傾聽每個人的觀點但保留你自己的判斷”。
安東尼·勃蘭特:“其他事情可能會改變我們,但是我們終究從家庭而來,也終將回歸家庭”。
形象派:對于房地產,只有三件事是最重要的:地段、地段、地段。
尤吉·貝拉(1953年):“‘只要還沒結束那就還有戲’比僅僅說‘永遠有希望’效果好。”
王爾德:“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悲劇。一種是得不到你想要的,另一種是得到了”。
流行俗語:一報還一報。大自然的力量??倳修k法的。有愛萬事足。命中注定。應有的懲罰。我們和他們。頂端永遠還有你的位置。誰都這么做。
畢加索:“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藝術家。問題在于怎樣才能讓他長大以后仍然是一個藝術家”。
普羅塔哥拉:“人是所有事物的尺度”。
達·芬奇:“鋼鐵不用就會生銹;水不流就會失去它的純凈而且一旦天氣寒冷就會凍結;同樣,無所事事會使大腦喪失活力”。
席勒:“整體而言,建筑就是凝固的音樂”。
瓊·貝茲:“行動是絕望的解毒劑”。
欣賞戲劇、從事戲劇活動就是擁有更多的生活體驗。
約瑟夫·康拉德:“邪惡并非來自于什么超自然力量,人類自身就已經足夠邪惡”。
蘇格拉底:“智慧始于好奇”。
托尼·福拉里:“宗教改變心靈”。
盧梭:“善法催人向善,惡法使人作惡”。
西方社會所信持的道德規范全部或部分地來源于希伯來圣經記載的十誡。這是上帝帶領摩西及族人走出埃及、擺脫奴役時傳授給摩西的。十誡的內容如下:[1]人民必須只承認和敬拜唯一的神,即上帝;[2]不可制作崇拜任何雕像;[3]不可妄稱耶和華之名;[4]確定安息日為圣日;[5]須孝敬父母;[6]不可殺人;[7]不可奸淫;[8]不可偷盜;[9]不可作假證;[10]不可貪戀他人妻子以及房屋財產。
帕拉宏撒·尤迦南達:“學會保持平靜,這樣你就會一直很快樂”。
喬治·伯納德·蕭:“如果我們沒有創造財富,就沒有權利去享受財富,同樣,如果我們沒有創造幸福,就更沒有資格去享受幸福”。
塞繆爾·約翰遜:“友誼很少能夠長久,除非這種友誼發生在平等的兩人之間”。
拉羅什富科:“我們都樂意承受他人的不幸”。
加繆:“對未來真正的慷慨在于把一切付諸當下”、“沒有自由,就沒有藝術;藝術只受到自己的約束;一旦受限于任何外力的制約,藝術就將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