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六朝散文·江淹·《恨賦》》原文鑒賞
《漢魏六朝散文·江淹·《恨賦》》原文鑒賞
試望平原,蔓草縈骨,拱木斂魂1。人生到此,天道寧論!于是仆本恨人,心驚不已2。直念古者,伏恨而死3。至如秦王按劍,諸侯西馳,削平天下,同文共規(guī)4。華山為城,紫淵為池5。雄圖既溢,武力未畢6。方架黿鼉以為梁,巡海右以送日7。一旦魂斷,宮車晚出8。若乃趙王既虜,遷于房陵9。薄暮心動,昧旦神興10,別艷姬與美女,喪金輿及玉乘11。置酒欲飲,悲來填膺12,千秋萬歲,為怨難勝。至于李君降北,名辱身冤13,拔劍擊柱,吊影慚魂14。情往上郡,心留雁門15,裂帛系書,誓還漢恩16。朝露溘至?握手何言17?若夫明妃去時,仰天太息18,紫臺稍遠(yuǎn),關(guān)山無極19。搖風(fēng)忽起,白日西匿20,隴雁少飛,代云寡色21。望君王兮何期?終蕪絕兮異域22。至乃敬通見抵,罷歸田里23,閉關(guān)卻掃,塞門不仕24,左對孺人,右顧稚子25,脫略公卿,跌宕文史26, 志沒地,長懷無已27。及夫中散下獄,神氣激揚(yáng)28。濁醪夕引,素琴晨張29。秋日蕭索,浮云無光。郁青霞之奇意,入修夜之不旸30。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墜心31,遷客海上,流戍隴陰32。此人但聞悲風(fēng)汨起,血下沾衿33。亦復(fù)含酸茹嘆,銷落湮沈34。若乃騎疊跡,車屯軌,黃塵幣地,歌吹四起35,無不煙斷火絕,閉骨泉里36。
已矣哉37!春草莫兮秋風(fēng)驚,秋風(fēng)罷兮春草生。綺纙畢兮池館盡,琴瑟滅兮丘隴平38。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
【注釋】 1縈:繞。拱木:可用兩手圍抱的樹。2仆:作者自稱。恨人:內(nèi)必充滿憂憾之人。3直念:猶言考慮。4同文:統(tǒng)一文字。規(guī):法度、準(zhǔn)則。5華山:五岳之一,在陜西省華陰縣南。紫淵:河流名。池:護(hù)城河。6雄圖既溢:謂雄偉的計劃很宏大。未畢:未能完成。7架:構(gòu)架。黿鼉:兩種龜屬動物。梁:橋。海右:大海的西面。8魂斷:死去。宮車晚出:比喻帝王死亡。9趙王:戰(zhàn)國末期的趙國君主。趙滅,為秦所虜。房陵:古縣名,在今湖北省境內(nèi)。10薄暮:傍晚。昧旦:拂曉。11艷姬:美麗的女子。金輿、玉乘:均指非常華貴的車駕。12膺:胸。13李君:指西漢李陵。降北:投降匈奴、匈奴在漢朝之北。14慚魂:即內(nèi)心深感慚愧。15上郡:雁門:均是漢朝的郡名。16裂帛:撕開織物。書:信。此二句指蘇武行跡。據(jù)《漢書·李廣蘇健傳》載:蘇武為漢使者出使匈奴,被扣留。十幾年后,漢又派使者來。匈奴人謊稱蘇武等已死。常惠對漢使者說:你告訴匈奴王,漢天子射獵上林苑,得雁,雁足上系有一封信,上寫:蘇武等人仍在匈奴,并未死。17溘:奄。握手:謂李陵與蘇武相別。18明君:即王昭君,為漢元帝的宮妃,后遠(yuǎn)嫁匈奴。19紫臺:猶紫宮,帝王所居。無極:無盡頭。20搖風(fēng):即扶搖之風(fēng),謂大風(fēng)。西匿:西下。21隴:指隴山,在今甘肅省境內(nèi)。代:代郡,在今山西省境內(nèi)。22蕪絕:謂身死后尸骨化為蕪草或埃塵。異域:猶言異國,此指匈奴。23敬通:馮衍,字敬通。東漢辭賦家,一生懷才不遇,《后漢書》有傳。罷:罷官。24閉關(guān):猶言閉門。卻掃:不再掃路迎客。25孺人:指妻。稚:幼。26脫略:輕慢、不拘。公卿:有高官厚祿者。跌宕:無檢束。27(ji):懷著。沒地:死去。28中散:指嵇康。嵇康曾任職中散大夫。后因與司馬氏政權(quán)不和,被害。29醪:酒。張:猶彈奏。嵇康《與山巨源書》:“濁醪一杯,彈琴一曲。” 30青霞:喻高遠(yuǎn)。奇意:猶言奇志。修:長久。陽:明。31孽子。庶子。此二句《文選》李善注:“然心當(dāng)云”‘危’,涕當(dāng)云‘墜’。江氏愛奇,故互文見意。” 32遷客:被貶謫于遠(yuǎn)方者。戍:守衛(wèi)。隴陰:隴山的北面。山之北為陰。33汨(gu):快,迅速。血:即淚水。34茹:吞、含。銷:猶散。湮:沒。35騎疊跡:喻車騎之盛多。幣(za):原為環(huán)圍,此引深為蔓布。歌吹:音樂。36煙斷火絕:喻人之死。閉:埋。泉里:地下。37已矣哉:發(fā)端嘆辭。38畢:完結(jié)。綺纙:原為絲錦織物,此處代指歌舞。歌舞者所穿為綺纙。
【今譯】 抬眼向原野上望去,只見蔓草縈繞著白骨,墓地上的樹木已有兩手合圍那么粗。人生如此,何用談?wù)撎斓馈N易约旱男闹性统錆M怨憾,見此情景,更為震驚。于是便想起了那些含恨而死的古人。如秦王按劍,諸侯紛紛倒斃,平定天下,統(tǒng)一了文字及法度。秦以華山為城,以紫淵為護(hù)城河,雄圖大略非常宏遠(yuǎn),仍欲再展武功。并且用龜黿等架橋,要從海上西行送太陽落去。但最終仍不免一死。又如趙王被秦人虜去,投放到房陵。每到傍晚或清晨,他都不免心動神傷。離別了艷麗的美女宮妃,喪失了豪華的車駕騎乘,置酒欲飲,然而心中卻已被哀傷充滿,這種哀傷千秋萬歲后也是很難消除的。至于李陵投降匈奴,名譽(yù)受了污辱,且含有冤曲,拔劍擊柱,望著自己的身影,有所慚愧。情已飛往上郡,心卻留在雁門。裁帛寫成信系于飛禽足上,發(fā)誓要回報漢家之恩。潮露(喻年命)不會存在很久,握手分別又能說些什么呢。還有昭君去漢時,仰天太息,皇宮漸漸遠(yuǎn)離,前面的路程還沒有盡頭。大風(fēng)忽然揚(yáng)起,太陽西沉,隴山之上已很少有雁飛,代郡上空的浮云也失去顏色。何時才能與君再相見?最后只能埋骨異國了。至于馮衍受挫抑,罷宮歸鄉(xiāng)里,閉門謝客,家居不仕,與妻子兒女共享天倫之樂。他輕傲公卿,跌宕文史,懷著自己的志向長眠入地,惆悵不已。嵇康被害下獄,情懷激蕩。日夕飲酒,清晨彈琴。很高的志愿被壓抑,慢慢長夜難明。有些孤臣、庶子也痛心落淚,還有的被貶謫于海上(似指大漠),或被迫去戍守隴陰。他們聽到忽起的悲風(fēng),不覺淚下沾衣。結(jié)果大都滿懷悲傷而死去。至于那些有著無限權(quán)勢,動輒車騎浩蕩、黃塵四起、鼓籥動天的人,也無不身死魂飛,埋骨地下。
唉!春草凋落,秋風(fēng)四起。秋風(fēng)過后,春草更生。清池樓館乃至于丘陵隴嶺都隨著歌舞音樂的消失而化為平地了。自古至今,有生必有死,而死之日,人們的心中也還是充滿了憾恨與憂傷。
【集評】 許梿《六朝文絮》:“通篇奇陗有韻,語法俱自千錘百煉中來,然卻無痕跡。到分段敘事,慷慨激昂,讀之英雄雪涕。”
【總案】 《恨賦》亦是江淹有名的一篇佳作。作品集中描寫的是人類十分沉重的一種情感——恨。人類的這種情感,原本是很抽象的。然而作者通過各種典型人物和事例,卻把它表現(xiàn)的極為生動。作品在賦予人們一定的藝術(shù)性的傷感之美的同時,也使人們從更深的層次上領(lǐng)悟到死亡確實是不可超越的。當(dāng)人們活在世上,其生活與地位盡管不同,如有的歌舞聲色,前呼后擁,有的失魂落魄,境遇慘淡,但死亡還是帶給了他們徹底的平等。這是該賦的主題,這一主題雖含有低沉的傷感色彩,但人生從某種意義上說確實如此。
從藝術(shù)角度上看,它的辭語結(jié)構(gòu)正象許槤指出的那樣,乃是“從千錘百煉中來。”雖然作品連連引事用典,不過并不失流暢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