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鑒賞
作者: 吳元成
龍仔
在白云下面,在綠樹和花朵之間,鳥的歡快鳴叫珍珠般綴滿春天的彩裙。它們的語言純真、透明,就象我渴望的水和陽光。
鳥們飛翔的姿勢,同時出現在天空和詩歌里。它們的眼睛,閃亮在我四肢附近。它們柔韌的翅膀,掛著風雨和星辰。它們美麗的喙,擱在我的夢中和今后的日子里。它們從我的頭頂,啄開我心中的花蕾。
鳥就這樣和我擁有同一個天空,和人類共處一塊土地。鳥代表一個季節,我甚至不能代表自己。它們隨心所欲改變我與它們之間的距離,在我的能力之外展示它們優美的自由。我只能把它們放進我的詩歌里,看它飛翔的片刻,召來無數仰望的靈魂。
“鳥”是人類的幸福
遠古洪荒,人類最初的災難始于水,人類最初的福音始于鳥。凡是能聽到鳥兒的歌聲的地方,就會有陽光、愛情和幸福。不能設想,沒有鳥的天空將是萬劫不復的死寂。對歌唱的鳥的歌唱,應該是詩人的天職。
這只“鳥”,可能是雄鷹,也可能是鴿子,也有可能是烏鴉和麻雀。但這只“鳥”,必須會歌唱,必須會用強勁的雙翅搏擊藍天。在這種意義上,詩人也是“鳥”,是啼血的杜鵑,是大海的海燕,是高山的神鷹。它的歌聲包孕著歡樂和悲傷,包孕著陽光和風雨,包孕著生命和死亡,包孕著人類所有的思想。
在這篇散文詩中,詩人用飽蘸感情的彩筆,描繪出了一個五彩斑斕、鶯歌燕舞的美麗世界,用充滿想像的語言贊美鳥的飛翔和歌唱,更把鳥的“自由度”描寫得淋漓盡致,使人頓生向往之情。
鳥是歡樂的。“在白云下面,在綠樹和花朵之間,鳥的歡快鳴叫珍珠般綴滿春天的彩裙。”鳥因為能歌唱而歡樂。人類也有歡樂的時刻,那是在他們表現了少有的清純之后。更多的時候,人類痛苦不堪,戰爭,瘟役,地震,空難,……似乎一切的一切都在和人類過不去,更不用說人類往往被自身所誤、所害。即使有歌唱,也是暗啞無味,叫人傷感。為了生存,人類還善于自我封閉,甘于忍受長期緘口不語。鳥兒則不然。它唱出它們的一切,唱出它們感受到的一切,因為鳥兒是真誠的。真誠的歌唱才有可能像“珍珠般綴滿春天的彩裙”。
鳥是勇敢的。它敢于飛翔,勇于搏擊。“它們柔韌的翅膀,掛著風雨和星辰。”沒有飛不過去的高山,沒有沖不過去的雷電,沒有渡不過去的汪洋。鳥總是一如既往地用小小的肉翅丈量著天空的高遠,并把飛的欲望傳達給人類。因為鳥,人類的文明一再改寫。因為鳥,人類才沒有在苦難的長夜中迷失方向。那排成“人”字的雁陣又常常在我們的頭頂上警醒著我們:唯有飛翔,才能生存!因此,詩人寫道:“它們從我的頭頂,啄開我心中的花蕾。”鳥對詩人的啟迪是無窮無盡的。
鳥是自由的。自由是生活的最高境界。數千年來,困擾人類的也是人類前仆后繼為之奮斗不息的就是自由這一古老的命題。詩人慨嘆:“鳥代表一個季節,我甚至不能代表自己。它們隨心所欲改變我與它們之間的距離,在我的能力之外展示它們優美的自由。”鳥自由的不單單是它的歌唱,它的飛翔,它的身體,它的靈魂(我寧愿相信它有一顆偉大的靈魂)更是自由的。它攜帶自己自由的靈魂上擊青天,下瞰大地,十足一個充滿睿智的哲人在飛翔!只要我們抬頭,就看見它在飛翔;只要我們側耳,就聽到它的歌唱;只要我們真誠,就能感覺到它那自由的靈魂無所不在!詩人的嘆息也是我的嘆息:“我只能把它們放進我的詩歌里,看它飛翔的片刻,召來無數仰望的靈魂。”
只要有“鳥”,就有幸福可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