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古尋城
【4224】訪古尋城
(唐克揚著,中信出版社,15.9萬字,2019年1月第1版,58元)
14篇:[1]元上都:金色的荒城;[2]瓊佳藏比:天臺之路;[3]洛陽:三春流水;[4]龐貝:幽晦的密室;[5]北庭故城:看見的,和看不見的;[6]塞勒姆:女巫在我們的城市中;[7]長安:山川城郭都非故;[8]羅馬:凱旋之路;[9]蕪湖:無名的故鄉,無名的風景;[10]拉賈斯坦:未期的天堂;[11]洛陽Ⅱ:千年萬歲陽春曲;[12]奈良:古都若只如初見;[13]長安Ⅱ:最后的“物證”;[14]馬丘比丘:被重新“發現”的文明。
探訪世界12座名城古跡,見證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城市滄桑,探求歷史與現實之間更真實的聯系。
元上都,城市的邊界從來都沒能造就一個堅不可摧的堡壘。瓊佳藏比,隱藏著一段曾經通往“天堂”的去路。洛陽,洛陽還在,只是改變了含義。龐貝,羅馬人似乎是通過“自己”發現了世界。北庭故城,牧馬來去的番番足跡,是不能簡單地用一幅地圖或幾座紀念碑來概指的。塞勒姆,歷史依賴于具體觀眾的感受,然后才建立起發現事實的路徑。長安,看不見的長安,實則構成了對長安無盡的想象。羅馬,“進步”的馬車從這些凱旋門駛入歷史,并不總能找到專屬于它們的道路。蕪湖,從鏡子里看到了小時候的自己——卻又不敢相認。拉賈斯坦,明明是如此悠久燦爛的文明,現實中卻是混亂不堪的。奈良,真正的奈良也許依然活在這種曖昧的深處,即使在那些外表很時髦的旅游街的后面。馬丘比丘,這曾滿載文明意義的宮殿,漸漸變得空空蕩蕩。
“生在蘇杭,葬在北邙”,洛陽的青山是人生最后的理想歸宿。
高氏家族原本來自朝鮮半島。
洛陽有理由費力地找回它輝煌的過去:夏、商、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等,號稱“十三朝古都”。
“到日本去看古中國”。京都、奈良。
一切有生命的東西,都不能自外于機械運轉的自然律。“一切自古就有,一切又將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