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
老舍
梅蘭芳演《晴雯撕扇》,必定親筆畫張扇面,裝上扇骨登臺表演,然后撕掉。畫一次,演一次,撕一次。琴師徐芝源看了心疼,有回散戲后,偷偷把梅先生撕掉的扇子撿回來,重新裱裝送給老舍。
老舍鐘情名伶的扇子,梅、程、尚、荀四位以及王瑤卿、汪桂芬、奚嘯伯、裘盛戎、葉盛蘭、錢金福、俞振飛等人書畫扇,藏了不少。
老舍也喜歡玩一些小古董,瓶瓶罐罐不管缺口裂縫,買來擺在家里。有一次,鄭振鐸仔細看了那些藏品之后輕輕說:“全該扔?!崩仙崧犃艘草p輕回:“我看著舒服?!毕囝櫞笮Α4四苏骘L雅也。舒乙著文回憶,老舍收藏了一只康熙年的藍花碗,質地細膩光滑,底釉藍花色澤純正;另有一只通體孔雀藍的小水罐,也是絕品。
老舍一生愛畫,愛看、愛買、愛玩、愛藏,也喜歡和畫家交往。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托許地山向齊白石買了幅《雛雞圖》,精裱成軸,興奮莫名。和畫家來往漸多,老舍藏品日益豐富,齊白石、傅抱石、黃賓虹、林風眠、陳師曾、吳昌碩、李可染、于非闇、沈周,他在北京家里的客廳西墻換著掛,文朋詩友譽之為老舍畫墻。
老舍愛畫也愛花,北京寓所到處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擺得滿滿當當,按季更換。老舍說花在人養,天氣晴和,把這些花一盆一盆抬到院子里,一身熱汗;刮風下雨,又一盆一盆抬進屋,又是一身熱汗。老舍家客廳桌子上兩樣東西必不可缺,一是果盤,時令鮮果輪流展出;二是花瓶,各種鮮花四季不斷。老舍本人不能吃生冷,但對北京產的各種水果有深厚的感情,買最好的回來擺在桌子上看看聞聞。
老舍愛畫愛花的故事讓人聽了心里歡喜,這是真正的舒慶春。老舍的面目、茅盾的面目、魯迅的面目,幾十年來,涂脂抹粉,早已不見本相。
內地有人在鄉間小學當校役,成長期碰到“文革”,沒有受過正統教育,文筆卻好得驚人。亦舒說從來沒有興趣拜讀此人大作,覺得這樣的人難有獨特的生活經驗和觀點意見。她認為文壇才子是要講些條件的,像讀過萬卷書,行走萬里路,懂得生活情趣,擅琴棋書畫,走出來風度翩翩,具涵養氣質。老太太說話銳利了一點,卻有道理。文章品位得自文化熏陶,頭懸梁錐刺股,囊螢映雪,乃至朱買臣負薪讀書,求的還只是基本功,未必能成大器。錢謙益說:
文章者,天地英淑之氣,與人之靈心結習而成者也。與山水近,與市朝遠;與異石古木哀吟清唳近,與塵埃遠;與鐘鼎彝器法書名畫近,與時俗玩好遠。故風流儒雅博物好古之士,文章往往殊邈于世,其結習使然也。
錢謙益讀的書多,氣節暫不論,見識不差。文行出處,此四字不能忘。古玩字畫吹拉彈唱,讀書人懂一點不差,筆下體驗會多一些。
見過不少老舍的書法對聯,還有尺幅見方的詩稿、書信,一手沉穩的楷書,清雅可人。他的大字書法,取自北碑,線條凝練厚實,用筆起伏開張,并非一路重按到底,略有《石門銘》之氣象。老舍的尺幅楷書,楷隸結合,波磔靈動,有《爨寶子》《爨龍顏》的味道,古拙,大有意趣,比大字更見韻味。
老舍早年入私塾,寫字素有訓練。在拍賣會上見過一幅老舍的書法長條,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手書,內容是毛澤東詩詞。湊近看,筆墨自然蘊藉,渾樸有味,線條看似端凝清腴,柔中有剛,布局雖略有拘謹,但氣息清清靜靜,落不得一絲塵垢,看得見寧死不屈的個性,看得出忠厚人家的本色。
老舍手稿我也見過,談不上出色,比不上魯迅比不上知堂,也沒有胡適那么文雅,但好在工整。前些年有人將《四世同堂》手稿影印出版,書我雖早已讀過,但還是買了一套,放在家里多一份文氣,“我看著舒服”。
課堂文學史上的老舍從來就不如時人筆墨中的老舍有情有趣。住在重慶北碚時,有一次,各機關團體發起募款勞軍晚會,老舍自告奮勇墊一段對口相聲,讓梁實秋搭檔。梁先生面嫩,怕辦不了,老舍囑咐說:“說相聲第一要沉得住氣,放出一副冷面孔,永遠不許笑,而且要控制住觀眾的注意力,用干凈利落的口齒,在說到緊要處,使出全部氣力,斬釘截鐵一般迸出一句俏皮話,則全場必定爆出一片彩聲,哄堂大笑,用句術語來說,這叫作‘皮兒薄 ’,言其一戳即破?!边@樣有趣的人下筆才有真情真性真氣,才寫得了《趙子曰》,寫得了《老張的哲學》,寫得了《駱駝祥子》。
少年時在安慶鄉下讀老舍的小說,平實而達真實。大夏天,暑氣正熱,天天不睡午覺,洗個澡在廂房的涼床上躺著細細觀賞老舍的文采。圍墻外蟬鳴不斷,太陽漸漸西斜,農人從水塘里牽出水牛,牛聲哞哞,蜻蜓在院子里低飛,飛過老舍筆下一群民國學生的故事。小說是借來的,保存了民國面目,原汁原味是老舍味道。只有一本舊書攤買來的《駱駝祥子》,字里行間的氣息偶爾有《半夜雞叫》的影子,讀來讀去,像一杯清茶中夾雜了一朵茉莉花,不是我熟悉的老舍,后來才知道那是五十年代的修改本。
老舍的作品向來偏愛,祥子、虎妞、劉四是他為中國現代文學畫廊增添的人物。后來讀到民國舊版《駱駝祥子》,真是滿紙辛酸。最后,祥子不拉洋車了,也不再愿意循規蹈矩地生活,把組織洋車夫反對電車運動的阮明出賣給了警察,阮明被公開處決了。小說結尾寫祥子在一個送葬的行列中持紼,無望地等待死亡的到來。調子是灰色的,但充滿血性,是我喜歡的味道。
體面的,要強的,好夢想的,利己的,個人的,健壯的,偉大的,祥子,不知陪著人家送了多少回殯;不知道何時何地會埋起他自己來,埋起這墮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會病胎里的產兒,個人主義的末路鬼!
故事在一連串鮮明對比的形容詞中結束。似乎每一個好的故事都是一場生命的隕落,從美好的開始到陰晦的結束,歷經一場場掙扎,漸漸灰了心。
都說老舍幽默,這太簡單也太臉譜。幽默二字不過是老舍的引子,概括不了他的風格?!囤w子曰》寫北京學生生活,寫北京公寓生活,逼真動人,輕松微妙,讀來暢快得很。寫到后半部,嚴肅的敘述多了,幽默的輕松少了,和《駱駝祥子》一樣,最后以一個犧牲者的故事作結,使人有無窮的感喟。
老舍的小說,令人始而發笑,繼而感動,終而悲憤,悲憤才是老舍的底色本色。湖水從來太冷,錢謙益跳不進去,老舍跳得進去。
汪曾祺在沈從文家里說起老舍自盡的后事,沈先生聽了非常難過,拿下眼鏡拭淚水。沈從文向來感謝老舍,“文革”前老舍在琉璃廠看到蓋了沈從文藏書印的書,一定買下來親自送到沈家。
二十年后,汪曾祺先生想到老舍,寫散文寫小說表示牽掛懷念。《八月驕陽》寫老舍投湖:驕陽似火,蟬鳴蝶飛,湖水不興,幾位老人閑聚一起,談文說戲,議論時勢。穿著整齊的老舍,默默地進園,靜靜地思考,投湖而逝。
井上靖一九七〇年寫了篇題為《壺》的文章懷念老舍,感慨他寧為玉碎。玉碎了還是玉,瓦全了不過是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