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德派作品分析
即“垮掉派’,是美國“垮掉的一代”*派分子的自我稱呼。“鄙德”是Beat或Beatnik的音譯。Beat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凱魯亞克*的小說《在路上》*。據(jù)凱魯亞克自己說,這個詞是他1944年在芝加哥爵士音樂隊時聽到的。原意指爵士音樂的節(jié)拍。但它又是一個俚語,指一貧如洗,浪跡街頭,在地鐵過夜的人。后凱魯亞克又解釋此詞是“屢遭打擊,飽經(jīng)憂患的無業(yè)游民”、“極樂”、“天惠”、“福樂”之意等。凱魯亞克自己對Beat一詞的解釋,不少沒有成為這一詞的基本含義。1957年以前,“垮掉派”自稱Beat。1957年,蘇聯(lián)發(fā)射世界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成功。“衛(wèi)星”一詞在俄語是“斯普特尼克”(CnymHuk),又含同行者、同路人、伴隨現(xiàn)象、指南、須知、必讀等意。趕時髦的“垮掉派”于是用“衛(wèi)星”一詞英譯Sputnik的后綴成一新詞Beatnik,以表示趕時髦和同行者、指南之意。從此,“鄙德派”又自稱Beatnik了。
我國譯為“鄙德派”還有揭示“垮掉派”思想特征的含意在內(nèi)。“垮掉派“蔑視傳統(tǒng)道德,所以譯為“鄙德”;“垮掉派”對我國道家老子很感興趣,“無是無非,無鄙無德”,“無德無不德,無不德無德”,也很符合“垮掉派”的是非觀與道德觀。很明顯,譯為“鄙德”,既是音譯,也是意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