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作品分析
法國新小說派*重要作家、理論家米歇爾·比托爾*的成名作和代表作。發表于1957年10月。發表后引起巨大反響,12月份即獲得了勒諾多文學獎。
《變》情節簡單,與傳統故事很相像,描寫的是:意大利某打字機公司巴黎分公司經理萊昂·臺爾蒙在星期五早上乘火車去羅馬接情人賽西莉來巴黎居住的事。他想起與滿臉由疲倦、憂慮和多疑引起皺紋的妻子昂麗埃特20來年同居生活的厭倦,他想起2年來尋找各種借口在每個星期中去羅馬與情人幽會的愜意。他又想起通過一個主顧為賽西莉在杜里安旅社找到一份工作。他還設想把情人接到巴黎時的情形。終于想到自己與情人幽會的樂趣是由于她與羅馬這座迷人古城連在一起,一旦失去羅馬,她也就會同妻子一樣令人厭倦。他決定不去接賽西莉,重返巴黎。
小說頗富特色:自始至終都是使用第二人稱“你”來寫的,采用對話性的交待方式,改變了以往傳統小說運用的第一、三人稱的敘述方法,并且“你”是做為主人公獨立存在,往往可使讀者身不由己地置身于故事之中,關心起主人公的命運來。故事發生在封閉的車廂里,可謂是主人公封閉的內心世界。主人公雖有姓有名,故事雖有時間有地點,但其情節恰恰是無頭無尾,在小說開始的時間之前,故事就開始了;而在小說結束的時間之后,故事還未結束。這恰似作者所說:“‘新小說’與傳統小說的區別之一是,傳統小說總有開頭、高潮和結局,‘新小說’則沒頭沒尾,當中寫上一段,然后再回溯到過去,再又跳到將來,時間的次序被顛倒,被打亂。”小說還采用對稱結構,嚴密布局,中間一章份量加大,前后各章份量近乎相等,一個是頁數由少至多,一個是由多到少,造成一種平衡感和對稱感。對事實,象照相機忠實地拍攝一樣進行精確的描寫,詞和句子重復出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