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才《一路雷霆》東方文學名著鑒賞
作者: 王慧才
【作家簡介】彼得·亞伯拉罕姆斯(1919— )是當代南非著名作家,被譽為“南非文壇的兩顆巨星”之一。生于約翰內斯堡黑人居住區弗里德多普。父親是埃塞俄比亞人,母親是有色人。他從小生活困苦,9歲外出做工,備受艱辛。20歲時被迫遠離祖國飄泊英、法,1957年后才定居牙買加。作為一個混血兒,在社會深受歧視,他對有色人遭受的歧視與迫害有切膚之痛。他的作品突出地表現了反對種族主義的精神。
亞伯拉罕姆斯很小就開始創作。早期他寫過幾百個短篇,但大多散失。1941年,他將剩下的小說在美國匯編出版,名為《黑暗的圣經》。早期他還寫過一部長篇小說《城市之歌》。這些小說以文筆犀利、雋永而受到文壇重視。1946年發表長篇小說《礦工》使他一舉成名。《礦工》以一個到“黃金城”礦井謀生的青年農民的悲慘遭遇為題材,反映了南非種族隔離政策給黑人帶來的災難。長篇小說《野蠻的征服》(1950)寫歷史上同英國人英勇斗爭,捍衛自己獨立的布爾人,變成了野蠻的征服者,對非洲當地人民殘酷統治的故事。還有自傳體小說《自由的故事:非洲的回憶》(1954)描述作者在約翰內斯堡22年之久的貧民窟生活,反映了南非人民的苦難,抨擊了殖民主義的罪行。此外,還有長篇小說《夜深沉》(1965)、《該島今日》(1966)等。《一路雷霆》(1948)是其代表作。
亞伯拉罕姆斯的作品反映生活面比較廣闊。他揭露了白人種族主義者的暴行;描述了黑人、有色人遭受的迫害以及他們的反抗斗爭,提出了各民族平等、自由的主張,充分反映了他的人道主義主張。
他在藝術上以描寫的真切動人與濃郁的抒情色彩而獨樹一幟。
《一路雷霆》,溫小鈺、李堯譯,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
【內容提要】蘭尼告別開普敦及女友塞荔婭,帶著文學學士的頭銜回到家鄉。一踏上家鄉的土地,他就被白人無端地侮辱、毆打?!斑@就是南非!”他悲哀地想。斯太威爾德,這個有色人聚居的小鎮,骯臟、赤貧,充斥著物質與精神的貧困。蘭尼要在這里開辦一所學校,幫助鄉親真正地生活。母親和鄉親們熱烈地歡迎他,為他舉辦篝火晚會。在山上,他邂逅了白人姑娘莎麗·威勒爾。
比格莊園的主人戈爾特·威勒爾讓瘸子沙姆叫蘭尼去莊園辱罵,說他辦學是忘了自己的身份。蘭尼回答說:“我們不是奴隸。”戈爾特威脅說,他將為此吃盡苦頭。在蘭尼回家的路上,兩個人將蘭尼打倒在地后,溜掉了。莎麗聞聲跑來,為他洗掉血跡。她奇怪地想,自己居然與一個有色人建立起平等關系。
蘭尼思想上受到的折磨甚過肉體的痛苦。他與黑人馬科、猶太人伊薩克熱烈地討論起種族壓迫、白種人的精神文化侵略;討論猶太人、有色人、黑人如何擺脫精神上的桎梏。蘭尼被馬科的學識與辯才所震撼。告別馬科,他從山上久久地凝視自己的村莊。一陣寂寞之情向他襲來。他需要向一個人傾訴。他竭力去想塞荔婭,但是內心卻盼著莎麗·威勒爾。伊薩克告訴過他,莎麗是戈爾特的窮親戚,剛來莊園幾個月。
蘭尼的妹妹梅珀兒在比格莊園幫傭。莎麗借口把她叫到臥室,仿佛不經意地問起蘭尼的一切。聽說他有一個漂亮的女友,莎麗感到煩惱不安。
梅珀兒的男友、人類學者托尼來向她告別。他視梅珀兒為小妹妹,但梅珀兒卻愛上了他。梅珀兒傷心欲狂。菲艾達大嬸安慰她說,自己受過更大的打擊:“很久以前,我愛上一個漂亮、強壯、有文化的有色人。可他卻愛上了比格莊園的白人姑娘,另一個莎麗。為此白人老爺幾乎殺了他。這愛情直到現在仍舊折磨著我……”她說的男人就是瘋沙姆,一個身體扭曲得不成樣子,一瘸一拐的殘廢人。
梅珀兒向蘭尼述說自己的苦悶:“那個白人讓我懂得了我是一個和任何別人同樣好的人”。“在內心我是一個自由女人、可是在形體上我卻是一個奴隸般的女子。”她求蘭尼幫助她悄悄離家。蘭尼答應了。
蘭尼內心十分不平靜。不僅為了妹妹的不幸,也由于自己受的熬煎。昨晚他與莎麗在山崗上相遇。他倆彼此感受到親近與溫暖。但莎麗的一句玩笑使他覺得自尊心受到了嘲弄,他發了火。盡管他們相互道過歉,但一想到莎麗是個白人姑娘,心里就痛楚難言。膚色的障礙,使他們永遠不可能結合。只要發現他倆在幽會,學校也會完蛋。他決心不再見莎麗了,但感情卻在內心深處拼命掙扎。四天四夜,他避開那座山崗。這天下午,他走進猶太人的小鋪,莎麗正好回過頭來。一剎那,世界消失了,仿佛只剩下了他倆。莎麗的目光在說:我一夜又一夜地等你。蘭尼在心里命令自己:記住你是個有色人。他讓自己去想塞荔婭,可是莎麗卻在他內心深處。
瘋沙姆又發瘋了,只有對莎麗的回憶可以撫慰她。菲艾達克制住內心的傷痛溫柔地向沙姆敘述莎麗的可愛。沙姆漸漸平靜下來,清醒過來。他告訴菲艾達,蘭尼和莎麗在相愛,同樣的悲劇重演了,正是這使他極度不安,才發了病。
山谷里,蘭尼和莎麗緊緊擁抱,忘記了一切偏見、束縛與危險。她將蘭尼帶回莊園,二人擠進一張餐室的搖椅,沉浸在幸福之中睡著了。外邊響起了人聲與腳步聲,沙姆機靈地應付著。莎麗心里明白,沙姆保護了他們。
莎麗到農莊的另一頭去看望神秘的老祖婆,要去弄清另一個莎麗的秘密。老祖婆告訴她,莎麗因為愛上了有色人沙姆,被戈爾特毒死了。老祖婆因同情莎麗,也被趕出了莊園。她還說,她兒子老戈爾特在斯太威爾德還有一個孩子。
塞荔婭來度假,知道蘭尼愛上了別的姑娘,很傷心。臨走前她請求莎麗離開蘭尼:你是白人,這事不會有好結果。
馬科也勸告蘭尼說,他們的愛情會導致麻煩、迫害與不幸。為了鄉親們,為了未來,蘭尼應離開此地。伊薩克告訴蘭尼,他的父親就是老戈爾特,他與莎麗有血緣關系。蘭尼痛苦地喊道:“這是謊話!”在母親處證實了老戈爾特是自己的父親,他喪魂落魄地來到比格莊園告訴莎麗這一消息。莎麗溫柔地回答說:“那沒有關系,我身體里沒有一滴威勒爾家族的血液。”蘭尼松弛下來,啜泣著:“我以為要失去你了?!鄙愓f:“你永遠不會失去我?!焙诎抵兴麄z緊緊擁抱。
莎麗約蘭尼一塊去拜訪老祖婆。她的仆人漢娜向他倆講述另一個莎麗與沙姆的故事。得知戈爾特殘酷地毀壞了沙姆,莎麗嚇得透不過氣來。他倆決定明晚逃離此地到葡屬東非去自由地生活。深夜,母親還在等待蘭尼。她為與老戈爾特的關系被兒子知道而忐忑不安。蘭尼心中充滿了對母親的愛憐。她告訴兒子,菲艾達來報過信,戈爾特已經注意上了莎麗,叫他倆特別小心。
漫長的一天終于過去了。到了約定離開的時刻。沙姆一瘸一拐地陪著莎麗偷偷走出莊園,去與蘭尼會合。一想到明天新鮮的、自由的生活即將開始,莎麗激動萬分。蘭尼向她跑來,緊緊握住她的手。他倆并肩走著。突然戈爾特及其管家威爾金出現在前面。決不能讓他們傷害蘭尼!這念頭像閃電一樣掠過莎麗腦際。她要為他而斗爭,而犧牲。戈爾特一邊命令威爾金騎馬去招呼人帶上槍來,一邊惡狠狠地威脅著撲向蘭尼。多少年內心的壓抑、忍受的侮辱從蘭尼心底進發出來:“你還不知我是你的兄弟吧?好,我告訴你,我也是你父親的兒子。”戈爾特死命卡住蘭尼的脖子:“我不殺你,我要把你捏得半死不活,然后我就踢你”,“一直把你踢得像沙姆那樣。人們現在都叫他瘋沙姆。可當初他像你一樣,以為他配得上一個白種女人”,“我踢他,他就像畜牲一樣走路,那也就是你的下場?!碧m尼用盡力氣也掙脫不開。瘋沙姆奔過來,用他那只好胳膊像老虎鉗似的夾緊了戈爾特的脖子。戈爾特松開蘭尼,與沙姆扭打。他掏出匕首朝沙姆刺去,一次,兩次,終于匕首從他手中落下。一會兒,沙姆慢慢站起來又跌倒下去。二人都死了。蘭尼強忍悲痛,踉踉蹌蹌地騎上戈爾特的馬奔回莊園。他身后,威爾金帶著一隊人騎馬追來。莎麗端著槍站在飯廳,見是蘭尼,嗚咽著撲向他:我要打死戈爾特。蘭尼說:“快把槍給我,只要我還有一口氣,我就要打退他們?!彼屔愙s緊離開。莎麗堅決地說:“我要跟你在一起?!彼帜脕順屩Ш蛷椝?,瞄準了,打了一槍。槍聲打破了夜的寂靜。
全村的有色人驚慌地聚在一起,傾聽著夜空中回蕩的槍聲。菲艾達抱著沙姆的尸體走來,憤怒地告訴人們槍聲的原由。蘭尼的母親和鄉親們嚇得目瞪口呆。人們跟著牧師跪下來。只有馬科的聲音和著槍聲響起:“他們相愛,這就是他們所干的一切……僅僅跪下祈求上帝是不行的……他們正在肩并肩地抗爭,因為他們的愛情被看成一種罪惡……
突然,槍聲停止了,山谷一片寂靜。
【作品鑒賞】《一路雷霆》通過一個有色青年和一個白人姑娘相愛而慘遭屠殺的驚心動魄的悲劇,尖銳地譴責了種族主義政策,深刻地揭露了在種族歧視與種族迫害下南非有色人與黑人的深重苦難與悲慘命運,并指出他們必須戰斗,才能改變奴隸的地位,爭得自身的自由與解放。
小說塑造了一個十分豐滿而個性鮮明的藝術形象:有色青年蘭尼。他是斯太威爾德第一個受過高等教育并取得學位的青年。他主動放棄了大城市的優越生活,抱著強烈的責任感返回故鄉。為了幫助同胞像人一樣生活,他盡全力辦起了第一個有色人學校,相信“文化將會使他的同胞解放出極其巨大的新生力量”,從而使家鄉擺脫愚昧與貧困。蘭尼高傲而且敏感,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他莊嚴地告訴莎麗:“我們要自由,我們不愿意認為由于皮膚發黑就該低人一等?!比欢?,在南非,“膚色界線”是一道不可逾越的精神藩籬。白人以其“天然優越”凌駕于有色人種之上并保有在肉體上、精神上任意踐踏他們的特權。白人尤其不能容忍像蘭尼這樣受過教育,有獨立精神的有色人。所以,蘭尼一踏上故鄉土地就兩次遭受毒打。盡管蘭尼奮力保衛著作人的尊嚴,但是一開始他并未想到與白人斗爭。在遭受凌辱后,他心中沉重的悲哀甚于憤怒。在蘭尼身上,也不自覺地流露出種族偏見造成的陰暗心理與思想束縛。是與白人姑娘莎麗的相戀,使他徹底打碎精神枷鎖,成為一個勇猛的斗士。
當戰勝了自我,獲得內心真正自由的蘭尼勇敢地與莎麗相愛時,就宣布了對種族主義的有力挑戰!種族、膚色、民族的障礙,丑惡、狹隘、卑鄙統統被他倆一掃而光。他們不再是白人和有色人,而只不過是相愛的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但是,白人統治者決不會容忍他們相愛。戈爾特又企圖像30年前對付沙姆與另一個莎麗一樣,用極為殘忍的手段來對付他倆。但是歷史畢竟在發展,蘭尼與莎麗堅定地拿起武器斗爭,最后與戈爾特及其打手同歸于盡。
男女主人公壯烈犧牲了。他們用鮮血保衛的決不僅僅是愛情。這個悲劇的意義已遠遠超出于愛情之上。他們肩并肩地抗爭,用生命作代價,捍衛著人的尊嚴、自由與種族的平等。盡管他們的斗爭失敗了,但人們前仆后繼,他們的血,繼續沖擊著膚色界限觀念,沖擊著種族壓迫,像雷霆,像閃電,震撼著這一塊苦難的土地,帶來了希望與信心!正如作家借另一個主人公馬科的口說的:只要不同種族的人還沒有自由相愛的權利,像蘭尼和莎麗這樣的斗爭還將繼續下去。
黑人青年馬科是另一個刻畫得很有光彩的人物。他身上溶鑄了作家的民主精神與社會理想。他聰穎、智慧,具有淵博的學識與深刻的思想。他也是教師,但不像蘭尼那樣認為教育就是目的。他深知,有色人種要改變被奴役的命運只有斗爭:“我們要為生存而戰斗!為了不做奴隸,做一個人而戰斗。”他深刻批判了象毒汁一樣滲透到整個社會意識中的種族偏見,包括有色人對黑人的優越感(連蘭尼也常常不自覺地流露出這種感情),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是一種思想上的奴性,比以身為奴更加糟糕。只有他深刻理解蘭尼與莎麗愛情的意義,把它比作不可阻擋、震撼大地的雷霆。他預見到了災禍,但也知道,他們的犧牲會給人們帶來希望與啟迪。他身上體現了非洲的覺醒、非洲的精神;也體現了作家思想的深度。
《一路雷霆》在結構上頗具特色。主副線交錯穿插,相互輝映,構成了情節的豐富性、曲折性,具有很強的藝術吸引力。
小說情節的主線是蘭尼和莎麗的愛情故事,這一主干情節貫穿始終。與之相呼應的還有一條線索,即有色人沙姆與白人莎麗的愛情故事。這條線索若明若暗,在主干故事中穿插出現,與之相始終。它對主干情節既是映襯,也是補充。從縱的看,這個過去的故事,對蘭尼和莎麗它是歷史的比較、借鑒;從橫的看,通過還活著的沙姆、戈爾特等人與主人公的關系,它又有現實的陪襯作用。這種線索用倒敘方式層層揭開謎底,顯得曲折有致。
此外,蘭尼的故事中寫了塞荔婭與他的感情關系;沙姆的故事則同時有兩條線的平行發展。沙姆與莎麗的故事在追敘中放在背景上描寫。菲艾達對沙姆忠貞不渝的愛情則通過她獨特的表達方式以生動情節正面描繪。同時小說還插入有色少女梅珀兒的故事。這許多情節交織穿插、曲折多變,不僅大大增加了作品的內涵,而且增強了小說的縱深感、歷史感和立體感,深化了作品主題。
小說的另一特色是它的抒情風格。亞伯拉罕姆斯傾注了他強烈的愛與恨、熱情與希望,構成了作品很濃烈的主觀抒情色采。
濃烈的抒情性,表現在環境描寫與人物內心活動的水乳交融上。作家借景抒情、烘托氣氛、渲染環境、刻畫人物、情景交融,深深地感染人、打動人?!凹澎o的夜”是小說描寫得最多的一種氣氛。寂靜與歡樂、憂傷、寂寞、幸福聯在一起,于是寂靜就帶上了歡樂、憂傷、寂寞、幸福的調子,抒發了人物此時此刻的感情。如蘭尼與馬科等探討人生、種族奧秘時,深沉而悠遠的寂靜,像死一般可怕,讓人恐怖;而蘭尼靜夜思念莎麗時,“靜”就變成“難耐的寂寞”;蘭尼與莎麗心心相印在夜中散步,“迷人的靜”便抒發了幸福的柔情。
抒情性還表現在細膩的心理描寫與大段內心獨白的表達上。如蘭尼與莎麗在雜貨鋪相會一場,通過描寫“所有的人剎那間都消失了”這一主觀感受,把人物此時內心強烈的感情風暴真實地展示出來。此外,蘭尼命令自己忘卻莎麗、菲艾達與出走念頭斗爭等內心獨白的抒情段落在小說中比比皆是。有時作家干脆采用直接抒情方式,插入大段評論來抒發感情。這些段落像散文詩般鏗鏘和諧,含意深長,具有極大的感召力。
此外,小說還以其濃郁的南非地方色采和濃厚的南非風情而深深地吸引讀者??甯咴淖匀痪拔铩ⅹM窄泥濘的街道、丑陋的小泥屋小木屋、馬糞制作的臺階、夜色中山谷里的篝火晚會等等,都具有鮮明的南非特色而令讀者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