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3.0
【4150】生命3.0
(〔美〕邁克斯·泰格馬克著,汪婕舒譯,浙江教育出版社,34.2萬字,2018年6月第1版,99.9元)
△8部分:[1]歡迎參與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對話;[2]物質孕育智能;[3]不遠的未來:科技大突破、故障、法律、武器和就業;[4]智能爆炸;[5]劫后余波,未知的世界:接下來的1萬年;[6]挑戰宇宙稟賦:接下來的10億年以及以后;[7]目標;[8]意識。
〇邁克斯·泰格馬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終身教授,《科學》雜志“2003年度突破獎”第一名獲得者,被譽為“最為接近理查德·費曼的科學家”。著有暢銷書《穿越平行宇宙》。
〇李鴻章年輕時寫過這樣一句詩:“一萬年來誰著史”,泰格馬克這本《生命3.0》的氣魄比這個大,研究的是人類的終極命運。
〇泰格馬克把生命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稱為生命1.0,指在宇宙中自然進化的生命。這是一個自然的、沒有經過干預的、沒有經過雕琢的生命演化進程。第二階段稱為生命2.0。他認為,生命2.0是人的文化構造與人的進化交織在一起的進程。第三階段稱為生命3.0。是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就是人有了“介人”生命演化的可能性。
〇有7個政治口號的支持率顯著上升:民主、減稅、削減政府的社會性服務、削減軍費、自由貿易、開放邊境、企業社會責任。
〇未來生命研究所:科技賦予生命一種潛能,它能實現前所未有的繁榮,也能讓生命自我毀滅。
〇生命,是一個能保持自身復雜性并能進行復制的過程。復制的對象并不是由原子組成的物質,而是能闡明原子是如何排列的信息,這種信息由比特組成。
〇根據生命設計自身的能力,分為:[1]生命1.0(生物階段):靠進化獲得硬件和軟件;[2]生命2.0(文化階段):靠進化獲得硬件,但大部分軟件是由自己設計的;[3]生命3.0(科技階段):自己設計硬件和軟件。
〇學習的歷史至少與生命的歷史一樣漫長,因為所有自我復制的生物都展現出了兩種能力,即通過某種學習獲得的信息復制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
〇歐文·科里:“如果我們不那么快地改變方向,最終就會到達我們一路前往的地方”。
〇“如果沒壞,就別修理”。
〇我們現在之所以能統治地球,是因為我們比其他生命更聰明。那么,如果出現一個比我們更聰明的超級智能,那它也同樣可能會推翻我們的統治。
〇如果有一天我們造出了人類水平的通用人工智能,就可能會觸發一場智能爆炸,將人類遠遠甩在后面。
〇馬歇爾·布萊恩:“人類將變得像蟑螂一樣無足輕重”。
〇九大區域系統:知識、藝術、享樂、敬神、野外、傳統、游戲、虛擬、監獄區域。
〇雖然人工智能可能會取代人類,但它們可以讓我們從容地退出歷史舞臺,并把它們視為自己的后裔。
〇最有可能在宇宙尺度上分享和交易的商品是信息。
〇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馬佐夫兄弟》:“人類存在的奧秘不在于活著,而在于尋找為之而活的目標。”愛默生:“人生是一場旅途,而不是終點站”。
〇幾千年過去了,人類唯一的共識就是:沒有共識。
〇智能是完成復雜目標的能力。
〇未來的某些人工智能系統可能也是有意識的。
〇意識等于主觀體驗。
〇阿西莫夫:“如今,生命最大的悲哀莫過于科學匯聚知識的速度快于社會匯聚智慧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