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月的烏鞘嶺上·一種語言》鑒賞
作者: 馬洪恩
林染
為了延長工蜂的壽命,養蜂人把蜂箱搬到高寒的烏鞘嶺上。嶺上的花兒少,工蜂們的活動就少,它們可以整天在蜂房里休息。
今年九月嶺上的天氣還很暖,星星點點的秦芄花還在向陽的草坪上開著。秦芄花,藍色,喇叭狀,略似藍牽?;?,清新,好看。
我想采一朵夾在筆記本里。我走近一朵,俯身剛要采,可我看見花里……我沒采。
我又走向一朵,我依然沒采。
我終于沒采。
——每朵花里都有一只小蜜蜂的遺體。安恬地伏在花蕊上,一動不動,象是睡著了,做著甜夢。
又象在癡癡地親吻。
這是一片空曠的山野,秋風靜靜地吹著草葉,頭上有無聲南飛的雁群;然而,我明白無誤地聽到一種語言……
這篇散文詩,用樸實優美的語言,描寫了自然界小蜜蜂的遭遇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時,由小見大,由近而遠地向讀者傳達了看似淺顯實則深奧的哲理。我們可以從作品中,得到某些痛苦的感悟。
我們知道,蜜蜂,向以勤勞而著稱,它們采花釀蜜,傳授花粉,為人們奉獻著佳美香甜的蜂蜜和蜂槳。
然而養蜂人為了延長工蜂的壽命,把蜂箱搬到了高寒的烏鞘嶺上,嶺上的花兒少,工蜂的活動少,可以整天在蜂房里休息。
養蜂人的愿望大概是善良的,由于違背了自然法則,卻產生了事與愿違的效果。
我們知道,在蜂群中,工蜂是最勤勞的勞動者,它們或專責野外采蜜,或專司收集花粉,有的負責打掃蜂房,有的為其他工蜂打掃身體;有的做飼喂幼蜂的工作,有的守衛在蜂巢外,則是警惕的哨兵。而養蜂人則把蜂箱搬到高寒的烏峭嶺上,那里花兒寥寥,且又高寒,讓它們整天在蜂房里休息,工蜂們勞動的天性無從施展,各自的職能便得不到充分的發揮,盡管蜜蜂是最團結的昆蟲,甚至在缺蜜時,僅有的一點蜜會相互傳遞,一直保護母蜂活到所有的工蜂都餓死的時候。
作者并沒有去直敘養蜂人的失誤,也沒有詳寫工蜂們整天在蜂房里休息的后果,而是筆鋒一轉,詳寫那里星星點點的秦芄花,以及每朵花里小蜜蜂的遺體。安恬地伏在花蕊上,一動不動,象是睡著了,做著甜夢。又象在癡癡的親吻??蓱z而又可愛的小蜜蜂,何以死吻在秦芄花的花蕊里,作者并沒作具體的交待,而是留給讀者去聯想,是因為蜂房里的蜜太少,迫使小蜜蜂不得不出來采蜜呢,還是因為小蜜蜂的勤勞習性戀著花蕊?是因為烏鞘嶺的高寒使它們死去呢,還是因為養蜂人只想到讓工蜂整天在蜂房里休息而任意對小蜜蜂進行摧殘?種種原因我們不得而知。作者只是一詠三嘆地寫道,我沒采,我依然沒有采,我終于沒采。表達了作者對小蜜蜂的無限婉惜可憐、疼愛和復雜的思想感情。緊接著作者寫道:“這是一片空曠的山野,秋風靜靜地吹著草葉,頭上有無聲南飛的雁群”;這些描寫,給人增加了一種帶著寒意的悲涼感。作者寫道:“我明白無誤地聽到一種語言……”是靜靜的秋風吹動草葉的聲音,還是群雁匆匆的叫鳴;是小蜜蜂低微的哭泣,還是作者心中的不平?這種不可言傳的意義表達和暗示,產生了一種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的語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