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道中二首(其一)
東風知我欲山行,吹斷檐間積雨聲。
嶺上晴云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
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
西崦人家應最樂,煮芹燒筍餉春耕。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邊委轡聽溪聲。
散材畏見搜林斧,疲馬思聞卷旆鉦。
細雨足時茶戶喜,亂山深處長官清。
人間岐路知多少,試向桑田問耦耕。
形式: 七言律詩 押[庚]韻翻譯
東風像是知道我要到山里行,吹斷了檐間連日不斷的積雨聲。嶺上浮著的晴云似披著絲棉帽,樹頭升起的初日象掛著銅鉦。
矮矮竹籬旁野桃花點頭含笑,清清的沙溪邊柳條輕舞多情。
生活在西山一帶的人家應最樂,煮葵燒筍吃了好鬧春耕。
漫漫人生旅途就同我腳下悠悠的路,馬行溪邊,放下韁繩緩緩走著,聽那潺潺溪水聲。
那朝廷上的黨爭,即便是難用之材也怕搜林之斧,疲憊的戰馬希望聽到收兵的號令。
下夠了的細雨,帶給茶農喜悅,在這亂山深處還有我的清官好友。
人間的歧路能知多少?問問田里耕作的農民吧。
注釋
東風:春風。吹斷檐間積雨聲:吹停了屋外下了很久的雨。
絮帽:棉帽。
鉦:古代樂器,銅制,形似鐘而狹長,有長柄可執,口向上以物擊之而鳴,在行軍時敲打。
西崦:這里泛指山。
餉:用食物款待別人。
委:舍棄,這里是放下之意。
轡:韁繩。
散材:原指因無用而享天年的樹木。
后多喻天才之人或全真養性、不為世用之人。
卷旆鉦:收兵的號令。
古代旗末端狀如燕尾的垂旒,泛指旌旗。
耦耕:二人并耕,這里指耕地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