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齋隨筆·淺妄書》譯文與賞析
淺妄書
淺妄書
【原文】
俗間所傳淺妄之書,如所謂《云仙散錄》、《老杜事實》、《開元天寶遺事》[1]之屬,皆絕可笑。然士大夫或信之,至以《老杜事實》為東坡所作者。今蜀本刻《杜集》,遂以入注。孔傳《續六帖》[2],采摭唐事殊有功,而悉載《云仙錄》中事,自穢其書。《開天遺事》托云王仁裕所著,仁裕五代時人,雖文章乏氣骨,恐不至此。姑析其數端以為笑。其一云:“姚元崇開元初作翰林學士,有步輦之召[3]。”按:元崇自武后時已為宰相,及開元初三入輔矣。其二云:“郭元振[4]少時美風姿,宰相張嘉貞欲納為婿,遂牽紅絲線,得第三女,果隨夫貴達。”按:元振為睿宗宰相,明皇初年即貶死;后十年,嘉貞方作相。其三云:“楊國忠盛時,朝之文武爭附之以求富貴,惟張九齡未嘗及門。”按:九齡去相位十年,國忠方得官耳。其四云:“張九齡[5]覽蘇颋文卷,謂為文陣之雄師[6]。”按:颋為相時,九齡元未達也。此皆顯顯可言者,固鄙淺不足攻,然頗能疑誤后生也。惟張彖指楊國忠為冰山事,[7]《資治通鑒》亦取之,不知別有何據?近歲,興化軍學刊《遺事》,南劍州學刊《散錄》[8],皆可毀。
【注釋】
[1]《云仙散錄》:又名《云仙雜記》,舊題后唐馮贄撰,內容多從它書摘抄唐五代人士軼聞軼事。《老杜事實》:亦稱《杜詩事實》,已軼。《開元天寶遺事》:內容多采民間傳聞,記錄唐玄宗時宮廷內外風俗習尚,事多失實。[2]孔傳《續六帖》:宋人孔傳為白居易《六貼》所撰續書,仿《北堂書鈔》例,雜采成語故事。[3]步輦之召:皇帝派車去召見。[4]郭元振(656—713),唐朝將領。名震,字元振。魏州貴鄉(今河北大名北)人。據《舊唐書》記載,少有才智,18歲舉進士,任通泉縣尉。[5]張九齡(678—740):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有《曲江集》。[6]文陣雄師:文壇上成就杰出者。《資治通鑒》:簡稱“通鑒”,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告成。上自戰國,下迄五代,采用正史雜史約三百五十種,取材頗為謹慎。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7]指楊國忠為冰山事:意指楊國忠借楊玉環得寵而發達,其榮華寶貴就像冰山一樣,一旦太陽出來,就融化了。[8]興化軍學刊《遺事》:指閩莆田一帶學舍刊本。南劍州學刊《散錄》:指閩南平學舍刊本。
【譯文】
在民間廣泛流傳的許多淺薄荒誕的書籍,比如有《云仙散錄》、《老杜事實》、《開元天寶遺事》等等類如這樣的書籍,都是可笑至極的。但是仍然有一些士大夫們相信這些書的內容,甚至有些人認為《老杜事實》的作者就是蘇東坡。現如今四川刻制的《杜集》,竟然把《老杜事實》為東坡所作者這件事寫進了注釋。孔傳的《續六帖》,在采集唐朝史事這件事情上做了不少貢獻,然而卻把《云仙錄》中的故事記載在了里面,這簡直就是玷污了自己的書。《開天遺事》假托是王仁裕寫的,王仁裕是五代時期的人,雖然文章缺乏氣概,但也不至于寫出這么不濟的文章吧。暫且分析以上幾件事情,就當笑話吧。第一件事,說的是:“開元初期姚元崇做了翰林學士,皇帝曾派車召喚他。”考察得知:姚元崇在武則天時期就已經成為宰相,到開元初期已經是第三次當宰相了。第二件事是:“郭元振年輕的時候,就已經英俊瀟灑、風度翩翩了,宰相張嘉貞想要讓他作自己的女婿,于是就把他的第三個女兒和郭元振牽紅線,果然跟著丈夫富貴發達了。”考查之后才知道:郭元振在睿宗時期做過宰相,明皇初年就被貶官過世了,十年之后,張嘉貞才當上了宰相。第三件事是:“楊國忠得勢的時候,朝廷的文武百官都著想要地依附他,以謀求榮華富貴,唯獨只有張九齡沒有登門拜訪過。”考察之后得知:“張九齡辭官十年之后,楊國忠才得到了官職。”第四件事則是:“張九齡瀏覽了蘇颋寫的文章時,評價說:蘇颋算得上是文壇上不可多得的人才。”考查之后發現:“蘇颋當宰相的時候,張九齡還沒發達呢。”這些都是明白的事實,輕易就可以看出錯誤,因此淺陋得都不值一駁,然而這也頗能迷惑誤導后生晚輩啊。對于張彖說楊國忠的富貴和權勢像冰山這件事,《資治通鑒》也記載了這種說法,不知道還有沒有其他的證據呢?近幾年,興化軍官刊刻印刷的《遺事》,南劍州官刊刻印刷的《散錄》,都應該毀掉。
【評析】
在這篇文章中,對于民間流傳的一些淺薄荒誕的書籍給予了抨擊和揭示,對那些書籍里有的虛假的論述,我們應該予以否定,我們應該有據理論證的精神,而不是一味地服從書中所有的內容。當然,在現實生活中也一樣,做什么事都不能盲從,應該用科學的事實說話,一切真實的事實都不是我們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有著科學的證明和依據的。達爾文曾說過:“科學就是整理事實,從中發現規律,做出結論。”文章中列舉的四個錯誤的故事,都是有事實和內在規律證明的。總之,這篇文章警戒我們:要實事求是,用科學角度認知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