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鑒賞
作者: 袁忠岳
耿林莽
東方是古老的嗎?
沙漠之海里斷斷續續的駝鈴,把金字塔龐然的影子一點點敲碎。
大氣磅礴的昆侖山下,埋葬著梅花鹿最早的隱秘的腳印。那些紫巖石,是凍僵了的船的軀殼,大禹治水前的波濤,把它們留在那里擱淺。
東方是古老的嗎?
大風揚起了煙塵,我看見馬背上年青的騎士,鐵的披肩上在斑駁的樹叢間縱閃。
翡翠色的峽谷里旋轉著電的渦輪。寬輻瀑布釋放出熱的火花,象孔雀展開亮的的屏。
東方是古老的嗎?
年青的太陽正從我們這里上升……
詩分三段,每一段用“東方是古老的嗎?”起句。這不是反問,也不是提問,而是設問。詩人接著回答了這個問題,不是用概念,而是用形象。每一段的回答又不一樣。
第一段的回答是:是的,東方是古老的。詩人怎樣來說明這古老呢?用沙漠上的駝鈴與金字塔,把駝鈴斷斷續續的聲音,與金字塔龐然的影子一點點敲碎聯系起來,構成一種通感聯想,給人一種黃昏日暮的感覺,又有古老的東西正在瓦解的暗示與象征。選擇昆侖山下梅花鹿“隱秘的腳印”與“凍僵了的船的軀殼”的化石來寫,也有兩層含義,一方面說明滄海桑田的變化、歷史的古老,這兒原是鹿群出沒的原始林,原有滾滾的大水波濤;另一方面也象征著一種歷史的積淀、生命的埋葬、時代的擱淺。古老并不都值得驕傲,它的遲滯值得我們思考。
第二段的回答是:不,東方并不古老。你看,“年青的騎士”正蒞臨這荒山峽谷,打破了古老的寂靜,喚醒了沉睡的土地,使空流千載的瀑布轉化為社會現代化所急需的電與熱。那對電的“孔雀展開亮色的屏”的形容,象征著一個年青燦爛的時代正在到來。詩人在此采取的是以小見大、以點代面的表現手法。
如果說第一段是正題,第二段是反題,那么,第三段就是合題。“年青的太陽正從我們這里上升……”一句話,概括而象征地說明了東方既是古老的,又是年青的;或者說,它正由古老變得年青,它的未來是無可限量的。
詩中的意象既實又虛,既是某些有代表性的實景的描寫,又帶有一定的象征意義。這是散文詩常取的手法,作者運用得很嫻熟,痕跡不露,讀者稍不注意,就會把象征義忽略掉,詩的意味就要受到損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