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與超越
【4070】自卑與超越
(〔奧〕阿德勒著,楊穎譯,浙江文藝出版社,18.9萬字,2016年1月第1版,32元)
△12個部分:[1]生命的意義;[2]靈與肉;[3]自卑感與優越感;[4]早期記憶;[5]夢境;[6]家庭的影響;[7]學校的影響;[8]青春期;[9]犯罪及其預防;[10]工作;[11]個體和社會;[12]愛情和婚姻。
〇[1]我們的星球家園里有如此多的局限,該如何在其中找出一個可賴以生存的方式或職業?[2]如何找到我們在群體中的位置,以便與他人達成合作,并享受合作的益處?[3]我們應該如何自我調整,理解兩性的存在以及依賴于兩性關系的人類繁衍問題?一切人類問題都可以歸類到這個主題中:職業、社會與性。這是個體心理學的發現。
〇身體和心靈作為不可分割的整體進行著合作。心靈如同馬達,調動著它的身體中所能發掘的一切潛能,使其成為牢不可破的安全堡壘。
〇尿床有以下幾種目的:引起關注,操縱他人,爭取在黑夜里得到和白天一樣的關注。
〇自殺是逃避困難的最徹底的表現。
〇一切人類文明都基于自卑感而發展起來的。
〇一切人類有關價值和成功的判斷都有其根基,那就是合作。這是人類最偉大的共識。
〇在家庭生活的所有行為中,最不需要的就是權威的存在家庭中不應存在統治,任何可能導致不平等感的事情都應當被避免。
〇自己是妻子的好伴侶,是孩子的好伙伴,也是社會的好成員。
〇如果教育者將性格和智力的發展完全歸結歸結于遺傳因素,那么他在職業領域將不會有任何成就。兒童的發展是無限可能,教育對其選擇影響最大。
〇犯罪及其預防。他們想成為關注的對象,并總是對外界有所期待。如果找不到達成愿望的捷徑,他們就會歸罪于其他人、其他事。
〇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三大類人類經歷:從事對社會有用的職業或工作,建立卓有成效的人際關系和實現一個人在愛情、婚姻和家庭生活中的角色。
〇自卑感是人類處境得以改善的動力之源。只有當人類意識到自己的無知和未來進步的需要時,才可能促成科學的進步;它是人類為謀求命運改變而努力的成果。
〇自卑感,是個人趨向優越的原動力。人類的行為皆出自于自卑感以及對自卑感的克服和超越。了解自身潛在陰影與缺陷,打破自卑枷鎖,才能正確對待人生并超越自我。
〇阿德勒說:“一切文明都是基于自卑感而發展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