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線閑拈伴伊坐
針線閑拈伴伊坐
據說,柳永是北宋第一個專業寫詞的作家。由于稟賦里所具有的浪漫特性以及善于譜寫俗曲的獨到才能,他經常為一些歌兒舞女填寫一些能夠表現她們生活和情感的作品,以供她們歌唱。這樣一來,他的才名很快便傳揚了開來,這無疑引起了一些以引領正統文化自居,而且已然具有一定地位者的惱怒和嫉恨。
而以長調慢詞《定風波》為代表的一些著名俗詞,卻先后給柳永帶來了極為真切而又無窮無盡的懊惱。
這首《定風波·自春來》原文寫道: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暖酥消,膩云,終日厭厭倦梳裹。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
早知恁么,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閑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事有湊巧,當時柳永原本想要說皇帝好話的《醉蓬萊》詞,誰知卻惹惱了仁宗后,他就只得去求謁時任政府長官的晏殊了。他小心翼翼地向晏府的門衛說了不少好話,終于說通了門衛讓他進去通報相爺。
一進門來,柳永便把自己的來意說了,也就是說,誠懇的柳永希望晏相公能給他改放官職,用以改變一下目前這艱難困苦的處境。
晏殊聽了柳的自述,連眼皮也不抬地說道:“柳才子平時也寫寫詞曲嗎?”
柳永一聽,心里委實興奮,心說相爺既然愛好這些文藝,這跟自己的愛好正好相同,因此這放官一事就該當不成問題了;大家畢竟都是文人,而且還都有著相同的愛好嘛!于是,他便隨口回應了聲“是的”。
但他心中忽然覺得這還不能盡意,為拉近兩人的關系,柳遂補充上一句:“也就是說,其實學生也像相爺一樣喜歡填寫詞曲的呀!”
然而,晏相爺聽了他這話,卻不由冷笑了一聲:“晏某雖然也填寫詞曲,可我并不曾寫過像‘針線閑拈伴伊坐’之類的句子呀!”
聽了晏相爺這句帶有諷刺意味的話,知道晏跟自己的藝術志趣并不相同,于是柳只得知趣地黯然告退了。
柳永的這首《定風波》用明白透徹的語言,大膽而直露地描寫一位女子的相思別離之情。
上闋寫自新春以來思婦沒精打采,疏懶厭倦的情緒和神態。太陽光已上了樹梢,黃鶯在柳枝間穿飛跳挪,思婦依舊擁著熏香的錦被,終日里慵閑懶散。云樣的秀發蓬松散亂,紅潤的面容憔悴瘦削,終日百無聊賴,懶得梳洗打扮,搽搽抹抹。
“無那”一聲長嘆,點出所以然之故,只恨薄情人一去,蹤影全無,連書信也不捎回一個。
下闋展現思婦的內心活動,她后悔當初不把他的馬鞍子緊緊上鎖,把他留在家中,讓他坐在窗前,給他些紙張筆墨,終日苦讀,溫習功課,自己整日陪伴,方不至虛度青春。
全詞以家常口語,鋪展閨房生活細節,體現市民女性熾烈的愛情追求。
柳永精通音律,傾一生精力于作詞,其詞承上啟下,開一代風氣。他借鑒民間的俗曲新聲,大量創制慢詞,題材亦有較大拓展。部分詞作展現了北宋中期都市的繁華富庶、節日盛況及民情風俗;有些詞則描繪山川旅況,抒發了失意文人浪跡江湖的愁思感懷;更多的是一些狎妓行樂之作,雖情詞跌宕,然以同情之心表達妓女追求自由生活、純真愛情的愿望,體現了市民階層的思想情趣。柳詞又長于鋪敘,衍展層遞,曲盡其妙;又多用白話口語、白描筆法,對詞曲發展影響至巨。代表作《雨霖鈴》《八聲甘州》傳誦千古。有《樂章集》傳世,存詞二百一十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