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大潮話陳云
【3709】歷史大潮話陳云
(遲愛萍著,人民出版社,41萬字,2018年2月第1版,66元)
△這本書分總論、分論及尾聲三個部分。總論是對陳云歷史地位的基本認識,分論是對陳云部分歷史活動作用的評析。尾聲概括論述了陳云經濟工作方法的特點。展現了陳云在中國歷史舞臺上的部分實踐活動、理論與政策、智慧與謀略、風范與品格、勇氣與意志等等。
○陳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重要開創者和奠基人;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作出卓越貢獻;中國共產黨杰出的黨建工作領導者和理論家;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理論與實踐的探索者和倡導者之一。
○用心、用腦、用智匯成,力圖實現歷史學求真、明理、弘德、經世四項任務。
○陳云是一位有著無比豐富人格魅力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他具有卓越的政治智慧、高超的領導才能;注重戰略性思考,長于勝算,胸有大計,運籌帷幄,深謀遠慮;注重調查研究,善于總結經驗,從不墨守成規,總是從中國國情出發,從當時的實際出發,邊實踐、邊探索、邊總結,創造性地提出開展工作的思路和解決問題的辦法;具有堅強的黨性、堅持真理,實事求是、顧全大局,光明磊落,公道正派。他在歷史發展進程中表現出的睿智、從容、開闊、坦然、堅定、樂觀等品質,總能影響、團結周圍的人共同奮斗。
○1995年4月10日,陳云逝世。陳云墓地安放了陳云墓碑和半身銅像,墓碑上鐫刻著經中共中央審定的碑文:“陳云(1905-1995)上海青浦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革命一生,功勛卓著。建國后,對統一全國財政金融、制止通貨膨脹、建立工業體系、糾正‘大躍進’錯誤、主張包產到戶、推動改革開放等作出了巨大貢獻,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重要開創者和奠基人。在黨的建設方面亦有突出建樹。畢生以‘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為行動準則。著有《陳云文選》三卷”。
○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后,陳云擬定了“國防第一,穩定市場第二,其他第三”的財經工作方針。
○工作要抓實;拿出一定時間“踱方步”,考慮戰略性的問題;堅持調查研究。
○鄧小平:“現在我們黨的干部中很多人不懂哲學,很需要從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上提高一步”。
○陳云對黨的建設規律性的主要認識(十個方面):①共產黨員要堅守共產主義信仰;②共產黨員要有堅強的黨性;③共產黨要一心為民;④共產黨要實事求是;⑤共產黨員要有終身勤奮學習的精神;⑥共產黨員的質量重于數量;⑦黨的干部隊伍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五湖四海;⑧要把黨的基層支部建設成為團結群眾的堅強核心和戰斗堡壘;⑨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關系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⑩堅持黨的領導,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
○做好領導工作的修養方面:①努力學習,加強自己;②學正確的思想方法,反對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③識大體、顧大局,防止本位主義;④賞罰分明。
○陳云是黨內完整提出計劃與市場相結合的經濟體制模式構想的第一人。
○陳云的優秀品質:①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和革命意志;②具有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③善于聯系和組織群眾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④勤奮學習,善于思考;⑤自幼磨煉出優秀的人格修養:溫和、沉靜、敦厚;自制、穩健、堅定;生動、機智、果斷。
○一個人如果具備崇高的理想追求和嚴格的道德自律,就能夠做出不平凡的業績。以德服人,德才兼備,修身是成事之基。這是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中的精華,也是中國共產黨人所追求的思想境界。
○1935年12月17日瓦窯堡會議,在黨的自身建設方面提出兩項任務:“必須在組織上擴大與鞏固黨”,“必須大數量的培養干部”。
○七年組織部長、八年紀委書記。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任務就是引導全國人民實現兩個轉變:一是穩步地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一是新民主主義國家轉變為社會主義國家。“一五”計劃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開端,奠定了中國工業化基礎;也是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邁進的開端,創立了社會主義經濟制度。這一切為當代中國的進步創造了重要條件。
○歷史中蘊藏著認識現實、邁向未來的寶貴精神財富。歷史可以釋惑人們對現實問題的迷惘。
○值得認真學習的精神遺產:①一切為了人民是中國共產黨經濟工作的出發點和基本立場;②領導經濟工作要有政治視野、處理好政治與經濟的關系;③統籌兼顧,綜合平衡,協調發展;④注重調查研究,一切從實際出發;⑤善謀發展,慎重決策;⑥工作抓實,穩中求進,量力而行;⑦堅持真理,總結經驗,積極探索。
○陳云講過,搞調查研究有兩種方法:一種是親自率工作組或派工作組下鄉、下廠;另一種是每個高中級領導干部都有敢講真話的知心朋友和身邊工作人員,同他們建立固定的長期的聯系,通過他們可以經常聽到基層干部、群眾的真實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