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之歌》鑒賞
作者: 任光文淑慧
田一文
海在歌嘯。海風充滿了咸味。海浪洶涌著,浪頭剛跑到沙灘上來,又滾回到海里去。海吐著泡沫,雪白的泡沫;海拋擲著波浪,跳濺的波浪。海浪戲打著。它們在躍進,在追逐,就象一些孩子在雪地里,一捧捧的捧著積雪,打著雪仗;又象一些孩子在松林里面,在松濤之中,拋著團團的松球。海是多么象個孩子!
海袒露著胸脯,受著陽光的摸撫,海在陽光下一起一伏地呼吸。這會兒,海顯得多么安適!在陽光下,海仰臥著,就象那甜睡中的微笑的嬰兒。
海呼吸著,起伏著綢緞似的胸脯。
海發出歌唱,浪潮的歌是海的歌。
海浪會跳躍起來的,那會如同巨人的手臂。海浪會直立起來的,那會如同野獸的腳爪。海碰著島嶼,撞著礁石,發出一些喘息。海沖擊著,以洶涌的姿態,走著無邊的海程。海有時充分地顯露出粗放的性格。但有時卻睡夢似的起伏著胸脯,漾著燦爛的笑渦。
看見海,我便做著海的夢。
看見海,我便唱著對于海的愛。
而海也發出歌嘯:浪潮的歌是海的歌。
海上,有海鷗鼓撲著翅膀斜插下來,又鼓撲著翅膀從海上騰了上去。
怎么,海燕也在雪白的海浪上面飛起來了!海燕真叫我向往。我聽了海燕的歌,我說不出內心的那種興奮。假如我也能跟她一塊兒飛,我也能發出那樣自由的歌唱。
海又在歌嘯了。浪潮的歌是海的歌。
這時,海上正有太陽照著,海,驕傲地漾著千萬個燦爛的笑渦。
1942年2月,重慶。
《海之歌》,是一曲對大海的贊歌。
作者用擬人和比喻,賦予了大海以生命和個性。
浪濤翻涌著,發出粗獷的音響,那是“海在歌嘯”。浪濤涌上沙灘,又滾回海中,噴著雪白的泡沫,“拋擲”、“跳濺”、“戲打”著。有聲、有色、有形地凸現出了海浪的情態。作者又進一層把海浪比作雪地里打雪仗,或松濤中拋松球的孩子,使大海充滿童真的情趣躍然紙上。當海浪平靜的時候,作者又把它比作“甜睡中微笑的嬰兒”,陽光摸撫著它,“它呼吸著,起伏著綢緞似的胸脯。”仿佛使人感到一顆純潔的赤子之心在搏動。然而,這“睡夢似的起伏著胸脯,漾著燦爛的笑渦”的大海,還有它狂放的一面,海浪躍起或直立起來時,便“如同巨人的手臂”、“如同野獸的腳爪”,又充分顯示出它豪放不羈的性格。
作者筆下的大海,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形象。它象孩子、象嬰兒,天真爛漫、無私無邪、無拘無束、縱情任性,它有一顆沒有被市俗人情、社會黑暗所窒息,所污染的絕假純真的童心。這種童心,曾受到晚期李贄和近代龔自珍的推崇和贊美。李贄在《童心說》中道:“夫童心者,真心也……若失卻童心,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龔自珍在《己亥雜詩·一七〇》中道:“少年哀樂過于人,歌哭無端字字真。既壯周旋雜癡黠,童心來復夢中身。”這種“童心說”,表達了反對封建專制,要求個性解放的審美理想。
出于這種對于海的審美觀照,作者以誠摯而富有詩情的語言,唱出自己的愛和向往。為了把這種心情具體化,作者選取了自由翱翔于海上的海鷗和海燕,尤其是在海燕身上,寄寓了自己的愿望。
這種對海的歌唱,對海燕的向慕,從另一個側面,折射出了作者對專制制度下的現實生活的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