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工《雅歌》東方文學名著鑒賞
作者: 梁工
【作品簡介】我們這里評介的《雅歌》、《耶利米哀歌》、《以斯帖記》、《約伯記》均選自《圣經·舊約》。
《舊約》的編著者是希伯來人(古代猶太人或以色列人)。其歷史發端于公元前2000紀初期,經族長時期、摩西時期和士師時期,至公元前11世紀下半葉,他們在巴勒斯坦建成希伯來王國,由掃羅、大衛、所羅門先后稱王。公元前933年王國分裂,北方稱以色列,南方稱猶大。公元前722年北國以色列被亞述所滅,前586年南國猶大被新巴比倫所滅(此即耶路撒冷淪陷、眾民被擄的“巴比倫之囚”事件)。此后猶太人相繼遭到新巴比倫、波斯、希臘、羅馬等大國的輪番壓迫和奴役。公元2世紀上半葉,猶太人被羅馬帝國逐出巴勒斯坦,流散于世界各地。
《舊約》是希伯來文化的主要代表。全書共三十九卷,在紀元前的1000多年中陸續寫作,于“巴比倫之囚”后五六百年中分批編成。一般分成四類:
1.律法書。又稱“摩西五經”,即《舊約》開頭的五卷書:《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書中記載了希伯來人的遠古神話,關于族長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約瑟的傳說,民族英雄摩西的事跡,以及與這些敘事交織出現的猶太教的教義、教規,希伯來人的民事法律、倫理規范等。
2.歷史書。包括《約書亞記》、《士師記》、《撒母耳記上、下》、《列王紀上、下》、《歷代志上、下》、《以斯拉記》、《尼希米記》十卷書。它們記述了自約書亞攻入迦南,經以色列、猶大王國建立、興盛、分裂、衰亡,直到以斯拉、尼希米重整內務、復興故國時期的歷史概況。
3.先知書。習慣上指四大先知書和十二小先知書,但其中的《但以理書》和《約拿書》分別具有啟示文學和小說特點,應歸入作品集中,因此這部分實際是指其余十四卷書:三大先知書——《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以西結書》,和十一小先知書——《何西阿書》、《約珥書》、《阿摩司書》、《俄巴底亞書》、《彌迦書》、《那鴻書》、《哈巴谷書》、《西番雅書》、《哈該書》、《撒迦利亞書》、《瑪拉基書》。它們是生活于“巴比倫之囚”前后數百年的先知們就當時的現實問題發表的各種政論。
4.作品集。這一類是歷代文學作品的匯集,共十卷書。有抒情詩集《詩篇》、《耶利米哀歌》、《雅歌》,哲理詩集(亦稱“智慧文學”)《箴言》、《約伯記》、《傳道書》,小說《路得記》、《約拿書》、《以斯帖記》,和啟示文學《但以理書》。
本書選錄的《雅歌》、《以斯帖記》和《約伯記》皆屬民間文學,作者不可確考;《耶利米哀歌》傳由大先知耶利米所作,其實也是猶大國亡國前后若干文人學士的集體成果。
參見《當代圣經》,(香港)新力出版社1979年出版。
【內容提要】研究者對《雅歌》的內容有種種解釋。按“二主角說”,詩中有兩位主人公——所羅門王和書拉密牧羊女,全詩從國王迎娶牧羊女開篇,先寫盛大的婚禮,然后追述戀愛經過:初春的某日,所羅門王到黎巴嫩山的離宮附近行獵取樂,途中偶遇健美的書拉密牧羊女。他為其艷麗所傾倒,遂墮入情網;不料那女子卻羞見生人,翩然逸于叢林深處。國王想盡辦法,卻不得與之相見,……最后他喬裝牧童,孤身入山,迎著初升的朝陽,高唱眷戀的情歌,終于打動了牧羊女的心。于是所羅門王用豪華的儀式將牧羊女娶回宮中——這便是全詩開頭時的情景。
按“三主角說”,詩中有所羅門王、牧羊女和牧羊郎三人,國王追求牧羊女,牧羊女因傾心于鄉間的情人牧羊郎而拒絕國王的求婚。主要情節是:所羅門王到山間的離宮附近行獵,不期遇見一位美貌的書拉密女子,便一見鐘情,設法把她帶到宮中。在宮中,宮女們組成的歌隊首先歌唱,試圖激起牧羊女對國王的欽敬和愛慕,接著,所羅門王親自數次求愛。但牧羊女的心始終不為榮華尊貴的君王所動,因她早已愛上山林中一個英俊的牧羊小伙子。她深情地回憶起自己與牧羊人相親相愛的往事,一再謝絕國王的求婚。最后所羅門王被她的一片真情所打動,便屈尊放她回家與心愛的牧羊人團聚,以玉成這個“完人”。在歡樂的氣氛中,全詩以牧羊人呼喚書拉密女登山嬉樂告終。
也有人提出,《雅歌》只是一部由若干短詩匯合而成的愛情詩集,其中并沒有縱貫始終的統一情節。
【作品鑒賞】除猶太教、基督教解經家外,各派學者對《雅歌》思想內容的看法大體是一致的:其基本主題是表現婚戀生活的各種感受,贊美充滿田園氣息的、純潔、堅貞、熱烈、歡快的愛情。明顯區別于《圣經》其它各卷,《雅歌》一開頭就使人耳目一新:
(女)吻我吧!吻我吧!
因為你的愛比美酒更香甜。
你的膏油這樣芬芳,
你的名聲如此顯赫,
難怪少女們都傾慕你。
你帶我走吧,讓我們一起走吧!
接著,詩章多處以對唱形式抒寫了愛侶間的欽羨和慕悅。比如:
(女)我是原野的玫瑰花,
是谷中的百合花。
(男)我的佳偶在少女中,
好像荊棘中的一朵百合花。
(女)我的愛人在男子中,
好像森林中的一棵葡萄樹。
除這類直抒胸臆的熱情詩句外,詩章還兩次描寫少女熱戀中的幻覺,在恍惚迷離的境界中揭示出主人公心靈深處的情感騷動。例如:
(女)我雖躺在床上,
心中卻很清醒。
我聽見我愛人在叩門……
我被他的誠懇感動了,
趕忙起來給他開門;
門開了,可是,
他卻不在了!……
我到處找他,卻找不著;
呼喚他,卻聽不到回答。……
耶路撒冷的眾女子啊,
我懇求你們,
倘若你們遇見我的愛人,
請告訴他,我已因愛成病。
生動地摹繪出別離中的情人酷思愛侶時的感受:盡管愛侶求之不得,情人仍為之魂不守舍,坐臥不安。
與上古其它乞民族的愛情詩相仿,《雅歌》也多處抒寫配偶的身姿容貌之美,以抒發歌唱者的由衷慕戀之情。比如英俊少年對美貌少女的贊頌:
我的愛人啊,你真是美極了!
你那面紗掩映的眸子如同鴿子的美目。
你的秀發好像躍下基列山岡的羊群。
你的皓齒白如新剪洗凈的羊毛,
排列整齊,毫無缺遺。
你的櫻唇好像朱紅的線,
你的嘴兒嫣紅欲滴。
你的桃腮在云鬢間艷以石榴。
……
親愛的,你的唇似有蜂房滴蜜,
你的舌下有蜜糖和奶油。
你的衣服散發出幽香,
恰似黎巴嫩山芬芳怡人的香柏樹。
少女對情郎的夸耀也不遜色:
我的愛人英武出眾,超乎萬人之上。
他有硬朗的頭顱,烏潤濃黑的鬢發;
他的眼睛純良和善,深沉而平靜。
他有鳳仙花和香草一般的雙頰,
又有散發著沒藥香氣,百合似的嘴唇。
他的雙臂好像鑲滿水蒼玉的金杖,
他的身軀如同嵌上藍寶石的象牙。
他的雙腿猶如精金座上的白玉石柱,
又像黎巴嫩山中挺拔的香柏樹。
他嘴里的話語叫人心甜,
他整個人兒都那么可愛。
這些詩句遍采自然界中的優美物象,將少女的嫵媚體態、情郎的雄健身姿刻畫得惟妙惟肖。值得一提的是,這里對少女的描繪側重面容:美目、秀發、皓齒、櫻唇、桃腮……;而對情郎則從頭部一直寫到全身:頭顱、鬢發、眼睛、雙頰、嘴唇、身軀、雙腿。二者的區別形象地說明希伯來人擇偶時的不同審美情趣。上述詩行有力地證實,在欣賞和再現人體的形式美方面,希伯來人并不亞于同時期成就卓著的希臘人和印度人;后來只是由于戰亂的劫掠和猶太教祭司的刪改,這類作品才所剩無幾。
《雅歌》抒寫主人公的濃烈感情時還成功地運用了多種民間創作慣用的表現手法。比喻、夸張堪稱俯拾皆是,其它又如渲染與烘托、對比與反襯、雙關、重章疊唱等。
第2章11至13節刻意渲染了自然景色的美妙,有力地烘托出人間愛情的美好:
嚴冬過去了,雨水已經止住。
萬花開放,百鳥爭鳴的季節已經來臨。
斑鳩的歌聲清晰可聞,
無花果樹結滿了果子、
葡萄樹也正開花,散發出陣陣芳香。
第3章6至10節通過渲染所羅門娶親行列的聲威和所乘華轎的精美,烘托出國王(即詩中情郎)的高貴。對比與反襯曾數度出現,突出一例是第6章8、9節:
我雖然已有六十皇后、八十妃嬪,
還有無數宮女,
但我的小鴿子,我的完人啊!
在后宮佳麗之中,
我心里只有你,沒有人能比得上你!
“后宮佳麗”與“我的完人”形成鮮明對照,后者在前者的反襯中更顯嫵媚動人。
雙關運用得也很巧妙。如第2章5節少女“因愛成病”后,請求情郎“給我葡萄干增補我力,給我蘋果暢快我心”,其中的“葡萄干”和“蘋果”就既是食物,又是愛情食糧(第2章3節“我歡歡喜喜地坐在他的蔭下,品嘗他果子的滋味而覺甘甜”可資旁證)。
重章疊唱手法主要指第2章7節、3章5節和8章4節的重疊句法。這三節重復唱出“耶路撒冷的眾女子啊,我指著田野間的羚羊和母鹿懇求你們,不要挑逗我的愛情,要等到它自發”,不僅加強了詩章的韻律感,也強化了作品的愛情主題。
《雅歌》對愛情的禮贊在臨近結尾處達到最高潮:
愛情如死亡一般堅強,
嫉妒如陰間一樣殘酷。
愛情發出的火焰,
就是耶和華的烈焰。
眾水不能熄滅這愛火,
洪流也不能把它淹沒。
若有人想用家財換取愛情,
他必全然被藐視。
這段詩從不同角度揭示出愛情的崇高地位:它“如死亡一般堅強”,它發出的火焰是“耶和華的烈焰”,這烈焰勝過眾水和洪流,愛情決非財富所能換取。對愛情如此推崇備至,可以說,在整個世界上古文學中都是罕見的。除世俗特征外,希伯來民間詩人還別具一格地賦予愛情一種神圣價值,即將世俗愛情與上帝的烈焰等量齊觀,從而使全詩的抒情性更顯濃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