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評注本)(全三冊)
【5378】《史記》(評注本)(全三冊)
(撰者:〔漢〕司馬遷,譯注:韓兆琦,長沙:岳麓書社,170萬字,2012年10月第2版,98元)
△3冊:五帝本紀第一、……、三代世表第一、……、禮書第一、……、吳太伯世家第一、……;楚世家第十、……、伯夷列傳第一、……;蒙恬列傳第二十八、……太史公自序第七十。附錄:報任安書。
〇司馬遷,字子長,西漢中期夏陽(今陜西省韓城南)人,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歷史家和散文家。他生于漢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大約死于漢武帝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活了五十六歲。他的一生,是歷盡千辛萬苦、受盡種種災難和侮辱的一生,也是艱苦奮斗、百折不撓、使自己生命大放光華的一生。它悲慘,但是光榮、壯烈,因而激勵著千百萬后人為爭取人類更加美好的社會而不屈奮斗。
〇《史記》的記事,上起軒轅,下至漢武帝太初年間,是一部紀傳體的通史。它包括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個部分,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字,既是一部體大思精、前無古人的巨著,也是我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文學著作之一。《史記》表現了司馬遷的唯物思想、進步的歷史觀、卓越的經濟思想、鮮明的反專制反暴政的民主色彩、卓越的民族觀。
〇他具備史學、史才、史識三項素質。
〇《史記》作為一部偉大的文學著作,主要表現在:寫人藝術、語言成就、抒情性。
〇《史記》對后世的影響巨大,在歷史方面,它直接影響了歷朝“正史”體制的確立,從班固的《漢書》,到最后的《清史稿》,所有“正史”的格局都與《史記》基本相似。對后世文學的影響,最直接的是散文。是中國傳記文學成熟的標志,是小說的始祖,而且也有力地促進了戲劇文學的產生。
〇“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臺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際,非一士之智也”。
〇《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屬以什數,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長以什數,邛都最大:此皆魋結,耕田,有邑聚。……”
〇《循吏列傳第五十九》,歌頌一批修身正己,奉法循理的愛民官員。
〇毛澤東說:“中國有兩部大書,一曰《史記》,一曰《資治通鑒》,都是有才氣的人在政治上不得意的境遇中編寫的”。
(2021年2月28日上午閱畢)